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7日 12:57 3 cc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编者按:

以世界级桥梁集群为笔墨,以喀斯特山水为画纸,贵州正书写着“桥景共生”的文旅新篇。

当桥梁从交通载体升级为文旅资源,从单一观景到场景拓展,再迭代为全域融合。贵州桥旅融合从早期坝陵河大桥的观光尝试,到平塘大桥天空之桥服务区“交通+服务+旅游”的融合,再到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实现“桥、景、文、旅”的深度整合……一幅幅“桥与山水共生”的多彩画卷正徐徐铺展。

从桥到旅,桥旅相融,贵州桥旅融合的三次跨越式发展——1.0时代突破交通设施单一功能,2.0时代重构服务区空间价值,3.0时代实现桥梁与非遗、地质、体育等多元要素的系统整合。

这种“高桥+”的文旅新玩法,让黔贵大地上的桥梁矩阵变得“可游可赏可玩”,一座座高桥飞越两岸,成为云端上的风景线,它们既是跨越天堑的通道,更构筑起云端漫步、凌空观瀑、体验酷玩等沉浸式文旅场景,让贵州独特的世界级名片越擦越亮。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你在天地间挺起了脊梁/神奇地改变了山川的模样……日前,由贵州交通人萧子静、沈惠恒等创作的歌曲《脊梁》MV发布,磅礴大气的歌曲,唱出了贵州万桥飞架的恢宏与壮美。

从秦开“五尺道”到汉通“西南夷”,从明代王阳明发出“飞鸟不通”的慨叹到如今万桥飞架越黔山的交通盛景。千百年来,贵州人在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间架起3万多座桥梁,让天堑变通途。

屹立在山巅的一座座桥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让贵州实现从“地无三尺平”到“高速平原”的华丽转身,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

万山育万桥

桥,架起了贵州人的希望。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贵州山高谷深,沟壑纵横,17.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92.5%为山地和丘陵,林立着125.8万座山头,复杂多变的地理地貌虽然孕育出移步换景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绚丽的民族文化,但也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造成重重阻隔。

特有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公路桥梁的特色——山区峡谷桥梁,使贵州具有较完备的桥梁设计理论和独特形式。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北盘江大桥。 龚小勇 摄

贵州现存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桥梁是遵义普济桥。普济桥始建于南宋时期,明嘉靖年间曾毁于洪水,如今人们看到的桥体复建于明崇祯年间。

修建于明代的葛镜桥位于福泉市,这座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仍坚固如初,成就了“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的美谈。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北盘江第一桥。 龚小勇 摄

突破难点,关键在人。20世纪50年代,位于平塘县的一处崖壁之上,贵州建设者们写下豪言壮语:“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倒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

建设者们用筑路意志拉开了贵州建设现代桥梁序幕。

20世纪80年代,贵州首创桁式组合拱桥,并于1995年在乌江天险上建成主跨径330米的江界河大桥,成为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2000年以后,贵州桥梁建设施工工艺持续提升突破,位于安顺市的坝陵河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山区峡谷千米级大桥,为贵州建造世界级桥梁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桥梁建设成就令人瞩目,雄踞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座悬索、斜拉、拱式、梁式高桥,其类型之多,可以说是当代桥梁的“百科全书”,贵州也因此被赋予“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在建设规模、桥梁类型、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等方面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

跨越世界级难度

贵州几乎囊括当今世界所有的桥型。其中,悬索桥以其优越的跨越能力成为贵州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跨越大峡谷特大型桥梁的首选桥型。

在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上的清水河大桥,首次在悬索桥中采用板桁结合加劲梁,集坝陵河大桥与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的优点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最大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

平塘大桥作为连接平塘、罗甸两地的重要通道,不仅代表交通上的通达,更是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被业内专家和同行称为当今“最美”的空间索塔。

从世界同类型桥梁来看,六枝大桥同时创下了四个世界第一:主跨径、桥长在建成后均排名世界第一,墩高并列刚构桥墩高世界第一,主桥采用的五跨连续(三主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为国内外首次。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清水河大桥高。 龚小勇 摄

瓮开高速开州湖特大桥,以一抹蓝色横跨洛旺河峡谷,建桥时首次在国内使用上下分体摆轴式结构散索鞍,创新了隧道锚与下方主线隧道协同作业施工技术。

鸭池河大桥创新采用建造方式,为山区峡谷建造特大跨径的斜拉桥提供了很多新方法。鸭池河大桥与北盘江大桥在同一年获得了“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为无数通行者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鸭池河大桥。李贵云 摄

花江峡谷大桥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峡谷强风、高空作业精准度要求高等一系列堪称世界级的难题,创新采用智能缆吊系统、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等先进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

万桥飞架的背后,是百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是一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回顾贵州交通发展历程,从“崇山峻岭”到“万桥飞架”,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贵州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世界桥梁看贵州

山峦重叠入云端,千峰万仞皆相连。

中国桥梁从建桥技术、材料、装备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并为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同时,中国桥梁建设更是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现代桥梁技术的阵营。

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包揽了近半数席位,前3名均坐落于此,“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已成为共识。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息黔高速六广河大桥。 龚小勇 摄

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萧子静告诉记者,贵州已建和在建的桥梁连起来超过5400公里,“这一距离可以从贵阳到北京跑个来回”。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的桥,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花江峡谷大桥设计团队负责人杨健介绍,大桥还将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功能相融合,配套建设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云渡服务区,拓展了桥旅融合新模式。

9月21日,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在贞丰县开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运动员参赛。

桥瞰黔景·桥景共生|“世界桥梁博物馆”生成记

鸭池河大桥。 龚小勇 摄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专栏作家安娜·乌伊表示,站在桥上仿佛能触摸到天空,这座超级大桥不仅是中国工程技术创新的典范,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缩影。

凭借高超技艺,贵州如今万桥飞架,通江达海,沟通世界。公路、桥梁建设单位已走出国门,先后在蒙古国、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等国获得重大项目。

9月28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将正式建成通车。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张胤表示,大桥的建成极大提升了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了贵州充满自信、走向未来的开放形象,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关注贵州、走进贵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

海报设计/王子琪

编辑/姜雨熙 王子琪 实习生 张越

二审/姚曼 陈江南

三审/黄蔚 陈曦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