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小行星“黑帮家族”,揭示了太阳系的隐藏历史与撞击风险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8日 05:52 3 admin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小行星“黑帮家族”,揭示了太阳系的隐藏历史与撞击风险

许多小行星都存在着亲缘关系,但它们的家族谱系,往往难以被追溯。如今,新的观测技术,正帮助天文学家们更清晰地描绘出这些“家族”的图景。

科幻电影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勇敢的英雄们跳进一艘破旧的飞船,穿越一片险恶的小行星带,以逃离追捕者。在那里,巨石滚动旋转,彼此间的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船员们必须不断地闪避,才能避免被撞成碎片。

这场景虽刺激,却有悖于事实。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大型小行星通常相距数百万公里。然而,即便是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绵延的主小行星带,碰撞也无法避免。当两块太空岩石在主小行星带相撞时,其高速的轨道运动,意味着碰撞的速度远超步枪子弹。强力的撞击,会将大量的小行星物质抛射至太空中。

这些抛射出的碎片会去向何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碎片会沿着其母体小行星的轨道继续运行。你或许认为,这对那些试图追踪不同类型小行星的研究者构成了难题——确实如此!但轨道力学带来的难题,也自带解决方案。

这是因为,碰撞的混沌效应,难以渗透到小行星轨道的某些特定区域:两块碎片可能相距数亿公里,但它们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其轨道的形状与倾角,仍会保持相似。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恒定的特征,当属“轨道倾角”。被炸入太空的“子小行星”,仍会保持与其母体高度相似的倾角。

日本天文学家平山清嗣率先发现了这一现象。他在1918年指出,有远超随机概率预期的大量小行星,共享着相同的轨道要素。他将这类聚合体,命名为小行星“家族”,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小行星“黑帮家族”,揭示了太阳系的隐藏历史与撞击风险

如今,我们已知在主小行星带存在着超过一百万颗小行星,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随着新发现的小行星不断充实星表,轨道上的模式也变得更易于辨识,更多的小行星家族得以被标记。在2025年8月发表于《伊卡洛斯》(Icarus)期刊的一篇论文中,一个研究团队宣布,通过对轨道参数数据的分析,他们惊人地发现了63个新的小行星家族。

发现小行星家族,对行星科学家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利好。例如,当某颗小型小行星的特性几乎完全未知时,如果它属于一个包含了更大、且已被充分研究的成员的家族,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推测出它的形态。要验证这些推测,通常需要进行光谱分析,以确认这些天体确实存在“亲缘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地球上发现的某些陨石,已被鉴定为源自灶神星(Vesta)——主小行星带中仅次于谷神星的第二大天体。因其成分与灶神星高度相似,这些陨石很可能是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脱离了主小行星带后,才最终坠落到地球上的。

另一组天文学家于2025年8月在《行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对主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波拉娜”(Polana)的光谱观测结果。光谱显示,它极有可能是近地小行星“龙宫”(Ryugu)与“贝努”(Bennu)的母体。

发现这个小行星家族的特殊分支,其意义远不止于学术探索:“龙宫”和“贝努”均为“潜在危险小行星”,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会在遥远的未来,与地球发生相撞。通过追溯这些具有威胁性的小行星的母体,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它们是如何从主小行星带,进入内太阳系并对我们形成威胁的,这进而能为我们防御未来潜在的太空岩石威胁,提供重要的依据。

小行星“黑帮家族”,揭示了太阳系的隐藏历史与撞击风险

作者信息

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职业天文学家兼科普传播者,在《科学美国人》开设“宇宙”专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