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56岁湘潭母亲带35岁智障儿子自驾游中国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9日 08:58 1 admin

妈妈给你画一个圆

——56岁湘潭母亲带35岁智障儿子自驾游中国

全媒体记者 吴珊

9月的湘潭,暑气未消。幽深的旧巷中,杨月连举着手机,镜头微微抖动。画面里,35岁的东东正握着锅铲,动作生疏而专注,平底锅里的煎蛋吱吱地响。“慢点儿,对,轻轻翻……”她柔声指导,仿佛在教一个刚刚学步的婴儿。当东东终于把煎蛋盛进盘中,杨月连的泪水无声滑落——这是他们自驾环游中国归来后,儿子学会的第一个完整的生活技能。

煎蛋的边缘微焦,像是岁月烙下的印记。35年来,这位母亲第一次尝到儿子亲手做的食物。如此简单,却胜过人间万千滋味。

56岁湘潭母亲带35岁智障儿子自驾游中国

杨月连和东东在布达拉宫前合影。(采访对象供图)

35年,是一段用爱丈量的漫长岁月

杨月连住在雨湖区廉租房钢城公寓。老家在浏阳乡下,20岁嫁入湘潭,丈夫残疾,儿子胡东洋(小名“东东”)的智力永远停留在2岁——杨月连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是轻盈的童话。她摆过地摊,开过快餐店,把最好的年华悉数献给了生存这场硬仗。

“妈妈……面……”是东东唯一能说清的词。35年,他用了3年学会吃饭,5年学会走路,10年学会择菜。每次情绪失控,他摔东西、咬人,杨月连总是紧紧抱住他:“不怕,妈妈在。”这一抱,就从青丝抱到白发。

2010年,丈夫去世那晚,东东茫然地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伸手擦去了她的眼泪。那一刻杨月连告诉自己:“我必须活成一座山。”

50岁那年,杨月连咬牙拿出积蓄,艰难地拿到了驾照,“从那时开始,我就规划着要开车带着儿子看看世界。”

20000公里,她用生命画一个圆

2024年,杨月连在亲友的资助下,买了一辆奇瑞越野车,“梦想中的318就在咫尺,我加倍努力挣钱,想尽快实现梦想。”

2025年3月15日,这辆越野车载着母子俩冲出生活的重围。后备厢里,除了行李,还有30包纸尿裤、5大包护理垫,一本写满应急电话的笔记本。

在玉龙雪山4506米的石碑前,东东冻得嘴唇发紫,却突然抬起手,指向远方的雪顶,说:“白……妈妈……”杨月连急忙拿起氧气瓶,眼泪却比氧气更早涌出——这是儿子第一次主动描述他看见的世界。

穿越怒江72拐时,连续40公里下坡让刹车片冒起青烟。东东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角,杨月连一边稳打方向盘,一边轻轻哼起儿歌:“乖宝不怕,妈妈带你去看格桑花。”

在新疆赛里木湖边,东东第一次见到天鹅,兴奋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跌进了浅滩。杨月连笑着把他捞起来,两人湿漉漉地并肩坐在湖畔啃馕饼。阳光洒落,将他们的影子熔成一个完整的圆。

56岁湘潭母亲带35岁智障儿子自驾游中国

清晨,杨月连带着儿子驾驶三轮车到菜市场摆摊。(记者 吴珊 摄)

陌生人给的糖,甜了整整5个月

在云南巧家县,车轮陷进泥泞。一对刚刚结婚的小夫妻开着婚车经过,新郎二话不说脱下西装就来推车,新娘则抓了大把喜糖,塞满了东东的衣兜。那些红纸包着的水果糖,东东一直舍不得吃。

在康定的一家驿站,老板娘看见东东对着烤箱发呆,便握着他的手教他烤酥油饼干。当第一盘焦黑的饼干出炉时,东东突然清晰地说:“香!”老板娘转过身,红着眼眶又烤了一炉:“这孩子知道香呢。”

最让杨月连感动的是在巴塘,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听说了他们的故事,不仅帮忙找好露营地,临走时还悄悄在车窗贴上一张字条:“阿姨,您是我见过最酷的妈妈。”

爱的闭环:生命燃尽微光,只为凑成一个圆

8月,回到湘潭那晚,东东忽然抬手指着天上的月亮,说:“圆!”又指了指母亲画满路线图的本子:“圆!”最后他转身抱住妈妈,再一次说:“圆!”

这个连发音都吃力的孩子,用最纯粹的方式,为这20000公里的旅程做了总结——妈妈的爱,就是一个圆。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她用生命一寸寸拼凑的完整。

如今,杨月连的本子上又开始勾勒新的圆:漠河的极光,俄罗斯的国门……东东则继续学着煮面、叠衣。那辆SUV依旧带着一路的尘土——新疆的黄土、西藏的冰雪、青海的草籽,像是世界回赠给他们的明信片。

夕阳西下,母子俩并肩坐在门槛上翻看地图。东东的手指笨拙地滑过曲折的国境线,最后停在妈妈掌心的老茧上。56岁的母亲与35岁的“孩子”,依偎成一座温柔的雕像。

杨月连说:“我不知道还能陪他走多远。但只要我还能动,就会带他继续看这个世界。”这位母亲,用了5个多月,花光了全部的积蓄4.5万元,她在大地上画了一个关于爱的圆。她燃尽自己生命微弱的光,不是要照亮全世界,只是要让她的孩子知道:他来过,他被爱过,他的一生,妈妈都要让他圆满。

母爱如圆,一旦开始,便是永恒。

记者手记:

地摊前的星空与方向盘上的远方

采访杨月连时,她正蹲在板塘菜市场的大门口,整理着东东的衣领。这个56岁的母亲头顶已有白发,可眼神亮得让人想起雪山下的湖水。她身后不是那辆沾满尘土的SUV,而是一辆老旧的三轮电动车。“平时我都是开三轮车带着东东摆摊,汽油钱和停车费都太贵了,可能我摆一天摊还挣不回。”

“摆摊最怕下雨。”杨月连说这句话时,眼中没有愁苦,只有笑意。带着智力仅如幼儿的儿子,她一边给客人拿着货品,一边用眼角余光关注着孩子是否安好。

我望着这个曾经日收入不超过百元的女人,很难想象她如何攒下自驾游的费用。“每天省10块钱,10年就是36000元。”她掰着手指算给我听,每笔账都带着油烟气:少买一件衣服能换200公里油费,中午吃摊上的剩饭能省下景区门票钱。在她的人生算法里,对儿子的付出从来没有“不值得”三个字。

菜市场里最普通的母亲,却有着探险家般的勇气。她用摆摊的双手转动方向盘,用讨价还价的智慧规划路线,用日复一日的坚韧化解旅途艰险。那些曾在夜市摊前摩挲过无数双鞋子的手,最终带着孩子触摸了雪山之巅的经幡。

告别时东东突然跑过来,居然主动要求与我握手,还挥手向我道别。杨月连不好意思地笑:“这是他表达高兴的方式,这一趟旅行回来,他进步很大。”这一刻我忽然眼眶发热,这个只有2岁智力的中年人,早已在母爱里学会最珍贵的给予。

回程路上我一直在想,所谓“最好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杨月连用20000公里旅程给出答案:它不是物质的丰俭,而是视野的开阔;不是能力的强弱,而是生命的尊严。就像她在地摊边给东东指过的星星,真的在青藏高原的夜空下璀璨生辉。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