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30日 14:51 1 cc

国庆将至,八天长假正在向你招手!

小志今天要安利大家去成都北门外的

——城厢古镇!

这里

有战国船棺在静静低语

揭开两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图景

还有绣川书院四百载书声琅琅

门楣上“人文蔚起”仍墨香盈盈

......

避开人潮
国庆来城厢

走起~


城厢镇,汉时为广汉郡新都县东地与犍为郡牛鞞县西地,后汉时属蜀汉畿内地。

宋嘉祐二年(1057),金堂县治所由赵镇处迁至古城镇,即今城厢处,时金堂县与金水县为怀安军领辖,后来辖制分合屡有变化,直到明洪武时期及以后,县制再无更改。

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城厢联保,后改设为城厢镇,城厢之名称由此开始并延续至今(注:1950年10月,金堂县政府迁至赵镇)。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城厢镇龟背格局地图 图片来源:青白江民政



PART.01

城厢镇考古实证千年聚居史

地势平缓、水系丰足,自古城厢一带就是人居聚集地。

20世纪80年代末期,城厢镇附近浅丘区先后发掘出东汉永和时期的崖墓11座。

2008年,城东发现一汉代遗址,内有古井2口、古窑1座,还有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

2013年,城东外沿坨村发掘出土了22座战国早中期墓葬,包括4座船棺墓葬,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有玉质、铜质、陶质等各类器物。这些出土发现,足以说明城厢一地,早在战国时期就是先民聚居地,汉代时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汉代“新都城”位于城厢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2021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城厢镇新发现一座古代城址,认定其时代起自战国时期延至民国时期。出土物清理中,发现了数十块带有“新都城”铭文的城墙包砖。晋﹒常璩《华阳国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关于新都城所在地,未见史料明确记载。“新都城”铭文包砖的出土,给古新都城所在地的探寻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PART.02

明末清初移民启兴

清中晚期至民国城建达鼎盛

历朝历代,盛衰兴废,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城厢镇的城建规模达到鼎盛。其兴业与发展,起于明末清初的移民潮。

清光绪《金堂县乡土志》载:“金堂遭明末献贼之乱,本境土著人屠戮几尽。”战乱过后,蜀地多萧条,清康熙初开始,大量移民来到金堂,“邻省湖北人最先迁入,嗣闽广陕豫江浙诸省人亦闻风携妻挚子而来”。城厢及其周边自然也是移民们选择落户的地方。移民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地方文化,激活了城乡发展动力。

至清中晚期时,县城内外建起多座同乡会馆,各姓移民也纷纷建起了自家祠堂,所建会馆有福建会馆(天上宫,又名天后宫)、湖广会馆(三楚宫)、江西会馆(万寿宫)、广东会馆(南华宫)、山陕会馆(三圣宫)、郴州会馆(寿佛宫)等;祠堂或宗祠更是有数十个之多,有些大姓人家甚至一家有多个分祠,例如陈姓家族就先后建有显宗祠、福兴祠、朝宗祠等28座同宗祠堂。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陈氏宗祠、刘家祠堂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PART.03

城池布局与街巷水系

作为古县城治所,宋代时即在此筑土为城,明代时改筑石城,清代时又多次进行培修,民国初又加以修葺,城厢镇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城池布局规范完整的旧貌,现城墙、城门、城楼已经不见踪影,但古城周围的护城河至今完好。

护城河,以及茅家河和绣川河,纵横交错,构成了古城内外完整的水系。城厢镇街巷众多,主街道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时至今日,城厢镇大体保持着旧时格局。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城厢风光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PART.04

从深宅大院到前店后宅

城厢镇的生活图景

各街巷里的民居建筑,多为一层青瓦坡屋顶穿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的平房,少数为二层或带有阁楼,联排建筑间或有显得阔气或富丽的房屋,其中一些还带有西洋风格的外表。很多民居都有后院,甚至几进院落。一些小巷偏弄,七曲八拐,庭院深深,住有很多户人家。正街上的临街民居,多是“前店后宅”的形式。

早年城市里商业兴旺,各类店铺应有尽有。据说,民国时期城厢镇仅中药铺就有30余家。茶馆也是遍设各街,每日一早,茶馆就开张迎客;遇在赶场天,茶馆里更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城厢镇当年之繁华,由此可略见一斑。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城厢老茶馆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现存的民居楼,大多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建造的,其中不少的设计讲究、工造精细,一砖一木尽见当时匠人之用心。虽然很多院落已经破败了,但也能从其残存想象到曾经的华贵。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城厢古镇 图片来源:成都青白江


PART.05

西街建筑群

城厢镇的历史缩影

城内东西南北四大街,如今只有西街还较完整地保留着旧时的风貌。

街西头的“三清观”(原名灵官庙)是西街上最高的建筑,叠檐翘角,八字大门很是气派。据称,该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后于清嘉庆时期重修。过“三清观”往东走,另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原名“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其临街面三层屋檐,两头有高高的封火墙,正院三进各带天井,另有侧院、厢房等,整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美豪华。陈氏先祖即前述来自漳州南靖的移民,大户望族,其后人中涌现出多位贤良才俊。

西街东部尽头有一特别的建筑,这就是旧时的“衙门”——原金堂县县政府的大门。该处为明、清、民国、共和国四朝县府所在地。大门为牌坊式建筑,波峰造型,青砖垒砌,中部上方有石匾,刻有“金堂县县政府”六个繁体大字,右方和左方分别刻有“中华民国十九年八月”和“县长犍为许鸿猷题”的字样。建筑外立面庄严大气,为城厢镇的标志性建筑。

槐树街是一条南北向的小街,与西街连通,清晚民国时期这条街上住着何、余、范、米等多户人家,历经岁月,仍有数个深宅大院存留了下来。

何家院子的主人是何元普。何元普,清道光年间秀才,博通经史,工书善诗,先后任荆宜施道和安肃道道员。何家院子,又称“道台公馆”“如画楼”,建于清中期,画阁朱楼,花色满园,豪气尽显。

米家花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为三重三进式四合院,各类房屋数十间,院内林木密植、花草繁茂、曲径通幽,豪宅大院,名副其实。

米家花园斜对面就是余家大院,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故居。余家大院正门被后来加建的房屋挡着,现通过旁侧的砖砌拱门进出,两个拱门上各有一石匾,分别刻有“延英”和“毓秀”大字,大堂后面有大小两个天井,整个大院房间众多。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余家大院 图片来源:青白江区城厢镇


PART.06

绣川书院

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官学典范

城厢镇享有盛名的古代建筑应是“绣川书院”。绣川书院,原名金堂书院,据说始建于明代,原址在城西,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迁建于东街现址,清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张南瑛更其名为绣川书院。

书院建成后,多任知县捐资加修,或购置学田、图书、笔墨。清道光时,书院里加修了考棚。民国元年(1912),书院改为“金堂县立高等小学堂”。移风崇教,振兴文学,数百年里,绣川书院培养出众多的名流才子。

书院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四进院落,其中一二进为带厢房的庭院;三四进为讲堂。书院大门简约、美观,二门为一照壁式墙门,上有匾额“人文蔚起”,下有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该对联为清金堂县令李淇章所撰写。绣川书院为古时官办学堂,保留如此完好于今,当属少见。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绣川书院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PART.07

城厢镇三大古建遗存

明教寺、武庙与文庙的前世今生

旧时的城厢镇宗教建筑品类齐全,除了前面谈及的灵官庙外,还有文庙、武庙、城隍庙等等。此外还设有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社稷坛、先农坛、厉坛等。年长日久,很多宫观寺庙现已不存。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左图为邓公楼、右图为彭大将军专祠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明教寺是城厢镇历史最为久远的宗教建筑。据记载,该寺原为净土寺,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净土,为一佛教术语,意指清净庄严的佛土世界。宋祥符四年(1011),净土寺被改作明教寺。明教寺故址于民国十六年(1927)建成金堂县立中学,后又先后设立、分立或扩充为金堂县立初级中学、金堂县立女中联合师范学校等。再后来,这里又被改作城厢中学。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城厢中学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城厢中学内还有另一处古建筑——武庙。武庙,原址位于镇东街口,始建于明晚期,后于清嘉庆九年(1804)由当时的县令谢惟杰主持搬迁至现址。谢惟杰,曾纂修《金堂县志》,当地百姓对其敬仰有加,评价其在位期间金堂县“民俗蒸然,秀髦蔚起,规模气象,灿然一新”。该庙曾为三进院落,现古建仅剩正殿、前厅、两廊等,正殿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式绿色琉璃瓦屋顶。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武庙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文庙,位于镇东北部老粮站内。该庙始建于宋嘉祐二年(1057年),曾几毁几建,后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有多次增修,清晚民国期间被改作学校。文庙早期建筑规模庞大,建有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以及两庑等,现仅存大成殿、崇圣祠。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文庙 图片来源:文旅青白江


PART.8

明代古园,抗战更名

家珍公园里的历史记忆

城厢中学对面有一公园。该公园建于明中期,原属明教寺的一部分,曾名“金刚公园”,名称来源于园内的“金刚池”。

该公园于抗战初期更名为“家珍公园”,家珍之名是为纪念民国时期金堂县人氏彭家珍而取。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家珍公园里的纪念碑(2017) 徐平/摄 图片来源:《成都的那些老场镇》

彭家珍(1888-1912),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曾赴日本考察军事,后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先后担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等职。

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携炸药炸死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爱新觉罗·良弼,自己重伤不治身亡。孙中山追封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并令崇祀于忠烈祠。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公园内修建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次年,修建了彭家珍专祠。

避开人潮!还有被严重低估的千年宝藏古镇

▲家珍公园(原为金刚公园) 图片来源:青白江区城厢镇

城厢镇历史积淀深厚,传统习俗多有保持。逢年过节,或在一些特定日子里,还能在城厢镇里看到“过街莲箫”和“板凳龙”等民俗活动的表演。相对较多地保留着古旧的城市风貌与传统的民间习俗,或许这正是城厢古城的持久的魅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