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千年龙头焕新颜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1日 10:57 1 cc












千年龙头焕新颜

9月30日,游人行走在老龙头景区莲花桥上。牛利敏 摄

千年龙头焕新颜

直径达30米的大型喷泉为自然景观增添了灵动活力,与远山、亭廊等交相辉映。

开栏语

  国庆长假启幕,太原秋意正浓。当城市的喧嚣与假日的欢悦撞个满怀,太原的公园里,正藏着最动人的秋日答案。

  老龙头景区的流水绕着叠翠,藏着城市里的山水诗意;双塔公园的凌霄古塔映着秋阳,晕开千年文脉的温柔;太原植物园的温室里绿意盎然,与室外秋景相映成趣;还有狄仁杰文化公园的古朴、碑林公园的墨韵、学府公园的清幽,每一处都藏着“一园一品”的独特魅力。

  这个长假,本报推出《秋来游园风景异》系列报道,每日聚焦一座特色公园,以“一园一品”为笔,书写并州之美,带您走进家门口的秋日胜景,读懂太原公园的独特魅力,感受假日里的幸福时光。


  国庆假期,汾河出水口,一颗明珠冉冉升起。位于我市尖草坪区的老龙头景区于10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以山水林田共融、古今辉映共生的独特魅力,为祖国母亲、广大市民献上了一份底蕴深厚的文旅大礼。

  老龙头景区北起汾河出水口,南接汾河四期工程,东临滨河东路,西至土堂村,是太原市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不仅承担着修复水利的功能,更致力于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景观系统。经过一年多辛勤建设,“土堂怪柏”“西山叠翠”“福喜稻田”等“老龙头十景”与丰富的植被、壮阔的跌水堰、“一飞冲天”的喷泉等相映成趣,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卷正缓缓铺展。

  9月29日,记者在景区看到,虽未正式开园,但已经可以自由出入。许多游客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尝鲜”打卡了。进入景区,仿佛步入了植物百科长廊。高大的乔木竖立两旁,金叶槐明媚耀眼,与苍劲的山桃、山杏形成鲜明对比;小叶黄杨绿篱整齐,国槐羽叶轻摇;白皮松、油松挺立坡上,笔直青翠。低矮的灌木与花卉穿插其间,紫叶矮樱色泽浓郁,欧石竹如铺地彩毯,千屈菜临水而立,细叶芒随风起舞。黑心菊、金光菊绽出暖黄,月季、绣球、冰菊各展其姿,波斯菊更是成片怒放,织就秋日的浪漫花海。“随手一拍都是风景大片,咱太原真是越来越美了!”市民周大妈是太原老年大学服饰表演艺术团的成员,她们一行人穿着统一的艳丽长裙,伴着轻柔的音乐,在山水间走秀、拍照。

  一路行至二号跌水堰,长达108米,由160个莲花汀步组成的步步生莲桥,是景区的一大亮点。莲花汀步横跨汾河两岸,人行其上,寓意“步步生莲”,既有清廉高洁、幸福美满之意,又有佛教清净无染、觉悟超脱之韵,与远处净因寺遥相呼应。站在汀步上,往北30米处的大型喷泉为自然景观增添了灵动活力,高低旋转、千变万化的水柱曲线,与周边的山水交相辉映。工作人员表示,尤其是夜间,音乐喷泉配上水雾灯光,能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汾河两岸,远望“西山叠翠”,一片郁郁葱葱将景区温柔环抱;千年“土堂怪柏”依然苍劲挺拔,与新生植被共诉岁月流转;“福喜稻田”的青绿与“汾堰鱼嘴”的水利遗存彼此呼应,讲述着农耕文明与自然生态的互利互生。还有“汾河晚渡”“锦绣书汾”等,各以植被、水景点缀,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生态美学。

  为方便游客停车,景区周边设置了土堂停车场、窦大夫祠停车场、西岸景区主入口停车场等3个停车场700余个车位,同时开通旅游公交专线1路,串联起老龙头景区、汾河四期、山西博物院等景点。最大程度为广大游客提供便利。景区运营方提醒广大游客,景区瞬时最大接待量约5000人,国庆游园建议错峰出行,在汾河岸边亲水的同时,注意安全,文明游园。

  记者 刘晓亮 文/摄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