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1日 17:58 1 admin

开源物理引擎Newton能通过NVIDIA IsaacLab用了,还是测试版。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同时发的还有机器人技能用的开源推理模型,NVIDIA Isaac GR00T N1.6,连新的AI基础设施也一起亮了相。

说实话,现在人形机器人想走进日常生活,麻烦事不少。

环境一变就适应不了,动作稍微复杂点就控制不好,从仿真里学的本事到现实还容易“翻车”。

全球25万多机器人开发者,早就盼着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

英伟达这次一口气放这么多东西,看着就是奔着这些痛点来的。

一、Newton补“身体”短板,GR00T给机器人装“会想的大脑”

本来想觉得物理引擎也就那样,无非是模拟个动作。

但后来发现,人形机器人关节多、平衡难控,之前的引擎还真扛不住。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Newton是英伟达拉上谷歌DeepMind、DisneyResearch一起搞的,用了NVIDIAWarp和OpenUSD框架,还交给LinuxFoundation管,靠GPU加速。

现在开放用了,开发者终于能模拟点复杂动作了,比如机器人在雪地里走,在碎石路上挪,或者抓杯子、拿水果,关键是这些动作能靠谱地用到现实里。

苏黎世联邦理工、慕尼黑工大、北京大学这些高校,还有光轮智能、Style3D这些公司,已经先用上了。

我觉得这波早用的团队算占了先机,毕竟调试机器人动作这事儿,之前光靠试错就得耗好久,Newton说不定能把这个时间砍不少。

光有“身体”的仿真还不够,机器人得“会想”才行。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Isaac GR00T N1.6就是干这个的,能让机器人有点像人一样推理。

比如给个模糊指令,它能拆成一步步的动作,还能一边动一边抓东西,胳膊和身子的活动范围也大了,推开重点的房门都没问题。

这个模型还会集成NVIDIA CosmosReason,那可是机器人的“深度大脑”。

CosmosReason在HuggingFace排行榜上一直是第一,下载都超100万次了,还能帮着筛选训练数据。

老实讲,之前机器人处理没见过的情况总“懵”,有了这个推理能力,说不定能少犯点错。

而且GR00T N1.6很快要上HuggingFace,开发者还能用上面的物理AI数据集接着训练,那数据集下载都快500万次了,数据量是够够的。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AeiROBOT、FrankaRobotics这些厂商已经在评估了,要是真能用好,通用机器人的进度能快不少。

二、数据+算力双兜底,机器人研发不用再“卡脖子”

讲完仿真和推理,机器人训练还缺个“数据粮仓”。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就是干这个的,下载都超300万次了。

马上要出的CosmosPredict2.5更厉害,把三款旧模型合到一起,体积缩到之前的1/3.5,还能生成30秒的视频,多视角输出。

如此看来,之前开发者愁的“数据不够、场景不全”,这下能缓解不少,毕竟合成数据比real数据好获取,成本也低。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机器人学抓东西一直是个难题,不光要动胳膊,还得把指令转成精准动作,得反复试错。

IsaacLab2.3新出的灵巧抓取工作流就帮上忙了,从简单抓小球到复杂抓水果,一步步教机器人,还能调重力、摩擦力这些参数。

波士顿动力用它训Atlas机器人,抓东西的成功率明显高了。

但光训还不行,得知道训得好不好。

英伟达和光轮智能一起搞的IsaacLabArena快出了,能提供标准化的测试场景。

搞不清之前开发者总抱怨“仿真里训得好,现实里就翻车”,有了这个框架,测试场景不零散了,机器人学的本事也能更靠谱。

毫无疑问,技术再好,没算力也白搭。

英伟达这次连基建都配齐了。

云端有GB200NVL72,装了36个GraceCPU和72个BlackwellGPU,云厂商都开始用了,大规模仿真训练没问题。

RTXPRO服务器更适合机器人研发的全流程,RAIInstitute用了之后,训练周期都短了。

机器人端也有JetsonThor,带BlackwellGPU,能实时推理。

英伟达放大招: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全力加速机器人研发!

FigureAI、宇树科技这些都用上了,宇树说他们的G1机器人响应快了,稳定性也高了。

更何况,从云端到端侧的算力都覆盖了,开发者不用再凑算力、调适配,能专心搞研发。

说到底,英伟达这次在CoRL上放的这些东西,不是单个技术,而是把“仿真-推理-数据-算力”串成了一套。

近半数CoRL论文都引了英伟达的技术,高校和大厂也都在用力推。

我觉得这对行业来说,不只是加速研发,更是拉低了门槛,小团队不用再卡在某一个环节,能更快把机器人从实验室推到生活里。

很显然,机器人行业接下来可能会迎来一波小爆发,而英伟达这波操作,算是给行业搭好了台子。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