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1945年康熙墓盗出绝世宝物上交故宫,最后却不见了,谁贪了?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3日 23:50 1 admin

景陵夜风与台账空白1945年康熙墓案回望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次库房清点,登记册翻到一页空白。参与者只留下一句“那只杯,还没见到。”


这页空白,牵出一件旧案。1945年秋,清东陵景陵被盗的传闻,又被翻了出来。


彼时,抗战刚歇,秩序未回。北平、天津之间的古玩行渐热,黑市抬头。


清东陵在河北遵化,群山环抱,景陵居偏北的缓坡。地上安静,地下是帝王深藏的玄宫。

1945年康熙墓盗出绝世宝物上交故宫,最后却不见了,谁贪了?


1945年9月夜,当地张姓男子纠集三百余人,摸向景陵。有人放哨,有人拆砖。


陵院墙角很快堆满青砖。精壮者甩开铁锹,整夜刨至券道,才探进地宫门口。


相传他们急于开棺,用斧硬劈。棺内忽有火光,灼伤两人。此事多半出自口述,缺少直接证据。


无论火从何来,结局明确。随葬物被席卷,骸骨散落玄宫。按《清东陵志》,陵内合葬“康熙与四后一妃”。

1945年康熙墓盗出绝世宝物上交故宫,最后却不见了,谁贪了?


此前的1928年,孙殿英以“军演”之名围住清东陵。慈禧与乾隆两陵被洗劫,而景陵幸免。


对照之下,1928年是军阀动用炮火,兵丁开道;1945年更像地方草莽,借人群与黑市。路径不同,破坏相近。


为什么偏在1945年出手?战后真空与销赃通道,可能是直接诱因。


据当时报载与案卷摘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在北平布置便衣,盯紧“收货”的摊口。

1945年康熙墓盗出绝世宝物上交故宫,最后却不见了,谁贪了?


其后相继捕获七十余人,起获赃物八百余件。多为金玉器、佛像与衣饰,品级不低。


然而转年内战起,秩序再度松动。有人脱身,有物改手,去向渐难追索。


景陵内外,破墙未即修复。盗洞留着,像未愈的伤口,在风里呼呼作响。


有人按口述回忆,“就那一夜,陵里被翻了个遍。”夸张的成分大概有,但情状不算出入。


盗掘不是力气活那么简单。土方要外运,接货点要接应,城市要有销路,这是一条线。

1945年康熙墓盗出绝世宝物上交故宫,最后却不见了,谁贪了?


北平的古玩铺面话不多,后坊里有声音。天津口岸流转更快,去而复回的器物,不是个例。


新中国成立后,清东陵纳入重点保护。公安合围偷运线,追缴一批重器。


办案者多有严惩,个别主犯被处以极刑。这与当时法纪尺度相符,档案可以旁证。


1961年,清东陵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从外围开始,警戒与巡护逐步常态化。

1945年康熙墓盗出绝世宝物上交故宫,最后却不见了,谁贪了?


江湖里却留下一条支线。说主犯之一“田老七”因立功得免。


据口述,他追回一只被称作“九龙玉杯”的器物,交至有关部门,再转存故宫。


关于这只杯,描述颇多。有人说杯内注满酒,九龙隐纹即显,听上去更像附会。


回到那页空白。曾参与清点的工作人员回忆,多次查找未见其物,馆藏号无直接对应。


两种说法由此对立或许杯子已入库但以别名登记;也可能自始未到馆。两边的证据链都不完整。


若顺着更早的脉络,康熙为何葬于此处?景陵选址取北坡缓势,前拥谷地,背靠浅山,讲究“水脉不泄”。


陵寝制度严密,乾道、玄宫、金券相互咬合。可一旦被破,层层防护反成引路之径。


夜色中的拆砖、运土与放哨,映照着另一种“技术”。它与修志、守陵相对,后者那会儿力量微弱。


地方社会也有自救。乡约规劝,庙口贴出告示,效果有限。乱世中的公域,难与黑市抗衡。


从1928到1945,是两种破坏路径的交替。前者倚恃军械,后者依赖市场。


再往后,制度与法治的力量回到了现场。登记、看守与修缮,逐步覆盖石像生与明楼一线。


因果链并不复杂战后真空—密集盗掘—便衣缉捕—内战拖延—新政追缴。节点清楚,细节仍待印证。


更确切地我们能确认的,是数字与地点三百余人、七十余名嫌犯、八百余件赃物,发生在清东陵景陵。


至于火光是否真从棺内蹿起,“九龙玉杯”究竟去向何处,仍有悬而未决。


末了,值得反复提起的不是传奇,而是陵寝本身的伤与补。守住台账,不再留下空白。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