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傍晚的桑树坪露营地,全息投影将“巴人射虎”的古老传说投射在崖壁上,电子音乐与巴人战鼓奇妙混搭,游客们围着篝火起舞,仿佛穿越到三千年前...
2025-10-09 0
国庆假期,肥乡区凤湖湿地公园,数十只白鹭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追逐嬉戏,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这道美丽的风景,是肥乡在这个假期递给八方游客的一张生态名片,更是该区致力建设吸引周边地区游客“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精彩一瞥。
国庆假日,肥义公园游人如织。 肥乡区委宣传部供图
肥乡区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该区充分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重点打造生态游、农业游、文化游特色旅游体系,逐步形成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农旅融合
雨后初霁,坐落在肥乡区辛安镇镇东贾北堡村的社军农场略显泥泞,农场主人李社军却毫不在意,他围着一棵又一棵苹果树转悠,抬头看着套着透明袋的苹果,心里美滋滋的。
“因为今年雨、热条件好,‘中秋王’苹果提前了20多天成熟,还没开始采摘就收到了不少预订单,最近更有不少游客慕名来果园体验采摘。”李社军介绍,苹果之所以吸引游客,是因为这是“酵素苹果”。这种苹果在种植过程中用天然酵素代替农药化肥,口味清甜、酸甜适中、富有营养,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在距社军农场不远的万润蔬果种植合作社,种植的20亩酵素西红柿小有名气。“虽然我们的酵素西红柿比市场普通西红柿价格高出两三倍,但挡不住大家的购买热情,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合作社负责人贾建军说。
肥乡区农业资源丰富,番茄、秋月梨、葡萄、蟠桃、苹果等特色种植颇具规模,品质出众。近年来,该区主打“生态牌”,围绕特色蔬果,发展采摘游、研学游。同时,通过酵素杏、酵素黑花生、酵素丝瓜等“酵素”类高端农产品,进一步吸引周边游客来肥乡体验农趣。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当地旅游发展填充了绿色基础。肥乡区实施“一轴三带”战略,重点打造以309国道为主轴、贯穿东西的景观大道,以及依托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三个南北走向河渠创建的水资源景观带,建设有凤湖湿地、肥义公园、郊野公园、窦默公园、滨河公园等生态旅游景点,游客到此可沉浸感受自然之美。
在做好农趣体验与生态游的同时,肥乡区深挖域内企业资源,研学游热度不断上升。
从10月1日开始,丛台酒苑景区运营负责人刘晓辉便开始忙个不停,每天接听游览预约电话、安排景区接待讲解就让他“口干舌燥”。
丛台酒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构建了“工业研学+文化体验”双轨运营模式。针对成年客群,景区开发了沉浸式场景游览路线,涵盖陶坛酒窖文化探秘、酿造生产线观摩以及丛台酒文化博物馆体验等核心模块;面向学生群体,则打造了以成语典故、诗词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游,实现文化教育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刘晓辉介绍,景区去年游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文旅转化效能与品牌辐射力显著提升。
邂逅非遗
肥乡建城于战国时期,史称肥邑。三国时期立肥乡县,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2016年9月,肥乡撤县设区。
悠久文脉孕育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着先民的智慧与匠心。肥乡现有冀南皮影戏、冀南四股弦、传统棉纺织技艺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旋技艺、跑竹马、梅花拳等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12项市级和44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些瑰宝在时间长河中延续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如此丰富的非遗资源为肥乡旅游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当非遗与旅游“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肥乡区文广旅局副局长李笑波说:“我们与非遗传承人携手发力,创新互动模式,依托皮影印象馆、木旋小院、土织布小院等非遗基地,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周边游客的热门选择。”
10月2日上午,北高镇东马寨村皮影印象馆里座无虚席。游客和村民们正在欣赏由冀南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张迎风和他的剧团成员带来的《完璧归赵》和《杨家将》剧目。发源于此的冀南皮影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演出时以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伴奏,配以对白、演唱,生动讲述历史故事。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冀南皮影戏,当地在村里建设了皮影印象馆,设有图文展陈、演出大厅、制作工坊与沉浸式体验区。张迎风表示,前来研学的孩子可在艺人指导下操作皮影道具,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拥有500多年历史的肥乡木旋技艺,同样在与文旅结合中焕发新生机。日前,在元固镇沙窝村木旋小院,木旋技艺传承人李学民向前来研学的师生现场演示木质茶具、玩具的旋制过程。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在旋床上体验木勺、笔筒等简易器物制作。此外,小院还推出“非遗+农耕”主题课程,结合木旋工具展与农事体验,打造一站式文化记忆之旅。
随着肥乡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非遗“活”了起来,文旅也“火”了起来。
文化盛宴
“我们把文艺大舞台搬到了景区、农村、社区,今年以来已经开展了167场惠民演出,基层群众反响热烈。”肥乡区文广旅局局长张海印说。
肥乡区紧紧围绕文化惠民工程目标,扎实推进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共同推进,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
10月4日晚,肥乡区毛演堡镇史寨村广场上空歌声嘹亮,由区文广旅局主办、毛演堡镇和区文化馆协办的“金秋颂国庆 歌声展风采”歌友争霸赛决赛拉开帷幕。尽管秋雨绵绵,却无法浇灭观众们的热情与选手们的斗志,大家用歌声献华诞,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肥乡区文化惠民演出重视发挥基层群众积极性,一方面通过前期进村入户调研,了解群众对演出内容的偏好需求,使节目编排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鼓励群众当“主角”,辅导培训乡村文艺队伍,让群众上台表演,获得大家欢迎。
“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每次演出结束,碰到有村民这样问,肥乡区文化馆馆长魏坡都喜不自禁。“村民喜欢文艺,乡村需要文化,村民的肯定和期盼为我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魏坡说。
据介绍,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肥乡区每场惠民演出活动均全程直播,形成“现场互动+云端共享”的双向传播效应,单场最高吸引8万余人次在线观看。演出前借助全区300余个微信矩阵群及公众号发布预告,提升知晓率与参与度,活动结束后则第一时间通过多媒体平台发布集锦,形成二次传播。
张海印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持续扩大文化惠民演出覆盖面,让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城乡每个角落;同时发掘培养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全面激发基层文化的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让文化繁荣的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翔 通讯员 李耀彩
相关文章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傍晚的桑树坪露营地,全息投影将“巴人射虎”的古老传说投射在崖壁上,电子音乐与巴人战鼓奇妙混搭,游客们围着篝火起舞,仿佛穿越到三千年前...
2025-10-09 0
金风送爽,又到了稻谷丰收的季节,广丰区铜钹山镇铁山梯田迎来最佳观赏期。层层田垄依山蜿蜒,鎏金稻浪随风翻滚,山间薄雾缠绕黛色峰峦,勾勒出如画美景。周志强...
2025-10-09 0
国庆假期去哪玩儿?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速乡村振兴,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命名了8条线路为2025年度昆明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一条,就是昆明官渡六甲街道...
2025-10-09 0
来源:人民网盘旋、盘旋、再盘旋……道路在喜马拉雅山脉高耸的脊背上无止境地延伸。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萨让乡,如被时光遗忘的桃源,静静...
2025-10-09 0
海南日报海口10月5日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实习生劳兰婷)“看,这是我拼出来的一座上海‘东方明珠’!”10月4日下午,海南省博物馆历史馆天容...
2025-10-09 0
10月1日开放首日,客流量就达到四万余人,开放7天,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已经迎来客流二十万人次。这个国庆长假,济南文旅的聚光灯首次强势北移...
2025-10-09 0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佛山文旅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10月9日,记者从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今年双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58.39万人次,同...
2025-10-09 0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陇南市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以“生态陇南 康养胜地”为核心名片,凭借丰富的文旅产品、多元的特色活动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八...
2025-10-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