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旺、人气高、供应足 文旅消费热度攀升 “假日经济”活力满满...
2025-10-09 0
最近,商业内幕的一篇报道在科技圈炸开了锅:一些不到10人的小团队,借助AI工具,竟然完成了过去需要50人团队才能搞定工作量。
有记者深入采访了四家这样的公司,发现他们虽然规模极小,但凭借对AI的深度运用,在各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AI成为团队的标准配置,企业的组织形态是否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
在法国,一家名为Arcads AI的公司只有7名员工,专注于AI生成视频广告业务。
团队负责人坦言,如今写代码、调试、优化等环节基本都依靠“vibe coding”这类AI工具,感觉“像有个资深程序员坐在旁边陪着你编程”。
不过他们也强调,团队成员仍然需要真正懂代码,否则再好的AI工具也带不动。
美国的Aragon AI更是将效率发挥到极致。
这家以AI头像生成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仅靠9名工程师和远程客服人员就支撑起整个业务。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多面手,既要参与产品讨论、完成设计工作,还要负责前后端开发。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产品更新周期从原来的两周一版缩短到每周一版。
公司内部人员透露:“这种工作模式虽然不需要传统的朝九晚五,但也不至于007那么夸张。”
效率确实提高了,但团队成员也承认,工作强度确实不小。
纽约的Oleve团队只有6名全职员工,其创始人表示,AI工具差不多帮助他们完成了40%的工作量。
如今他们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候选人“使用AI工具的能力”。
为什么如此强调这项技能?
创始人解释道:“漂亮的简历不等于实际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考察候选人如何使用AI工具解决问题。”
还有专注于口音练习的BoldVoice,仅凭7人团队就服务着全球用户。
他们认为,小团队最大的优势在于减少了会议和层级,AI工具让原本需要数周完成的工作几天就能交付。
这家公司已经实现盈利,不再依赖外部融资。
当然,他们也有烦恼:人手有限,即使遇到大的市场机会,也不一定能够抓住。
这些“微团队”的成功,实际上是技术改变组织形态这个老故事的新篇章。
回顾历史,个人电脑的出现让个体能够高效处理信息。
互联网的普及让个人能够直接对接市场。
而现在,AI技术不仅帮助人们沟通,还能辅助思考、执行任务、验证结果,整个价值创造流程的成本都在急剧下降。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之所以存在,原本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但现在,AI大幅降低了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和记录成本,这使得大公司的规模优势被削弱,小团队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微团队最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创造价值的最小单位”。
过去可能需要一个部门或科室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三人小队:有人负责确定方向和用户体验,有人负责将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还有人专攻数据分析和推广。
在这些微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像配备了一套AI乐高工具箱。
需要撰写文档?AI可以生成初稿。
需要编写代码?编程助手随时待命。
需要市场推广?AI既能生成素材又能智能投放。
需要数据分析?直接交给AI模型生成报告。
这种模式不是为了追求人少而刻意减少人数,而是要考验团队能否真正把AI转化为生产力,用小团队完成大任务。
当然,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微团队模式。
能源、金融、制药等监管严格的行业实现微团队化相对困难,但这些行业也需要学习如何变得更加敏捷。
而在软件、内容创作、在线教育等数字化程度高的领域,微团队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面对这一趋势,普通职场人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必须建立“工具箱意识”。
不要把AI当作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而应该将其视为核心基础设施。
从明天开始,就要为自己配备合适的AI工具:产品经理可以用AI编写用户故事和原型,程序员可以用AI处理测试和脚本工作。
微团队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正是因为AI深度融入了他们的工作流程。
其次,“提问能力比操作能力更重要”。
AI可以轻易产生漂亮的结果,因此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提出精准的问题、设定明确的标准、划定清晰的边界。
能够将复杂任务分解清楚,让AI给出可用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拥抱“项目制”,成为多面手。
在微团队中,固守单一技能是行不通的,通常需要从策划到上线再到推广全程参与。
要么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要么能够快速与他人协作。
第四,“人的特质”将越来越珍贵。
当AI承担了大部分标准化工作后,原创能力、共情能力、沟通技巧和价值判断这些人类特有的品质就变得格外稀缺。
那些能够发现问题、整合资源、推动项目落地的人,将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人才。
第五,注意工作节奏,注意身体。
微团队效率虽高,但压力也大。
正如一位团队成员所说:“虽然不是传统的8小时工作制,但也不应该是24小时待命。”
学会使用自动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工作节奏,才能保持持久战斗力。
选择适合的赛道也至关重要。
如果你身处数字化程度高、流程标准化、监管相对宽松的行业,微团队模式会非常适用。
否则,可以先用AI帮助现有团队提升效率、优化流程。
微团队的本质不是刻意追求人数少,而是AI技术降低了组织内部的摩擦成本,让小团队也能撬动大资源。
它既带来了“更快更省”的效率提升,也要求团队具备“更真实、更全面”的能力。
如真才实学、系统思维、持续学习和健康的工作节奏,缺一不可。
展望未来十年,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图景:大组织变得更加轻盈灵活,小团队变得更加强大专业,跨组织协作变得更加频繁。
价值创造的最小单位,正在从传统的部门科室,转变为“几个人+一套AI工具箱”的敏捷小队。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主动拥抱这场AI驱动的工作革命,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相关文章
湛江,一座被阳光亲吻被海风轻抚的城市静卧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滨海旅行目的地的新宠金沙湾晨曦。罗锦屏 摄若用一个词描摹湛江的气质“温润”恰如其分这座城市仿佛...
2025-10-09 0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随着十一长假落下帷幕,振兴小镇为期8天的国庆中秋双节系列活动圆满收官,从汉婚古礼的庄重典雅到科技体验的新潮灵动,从菊花盛开的诗意浪漫...
2025-10-09 0
10月1日开业的济南起步区华熙泉韵LIVE,夜晚已成为黄河北岸新亮点。古风围合式建筑与环绕水系在灯光下相映成趣,“三维水街”的设计理念尽显韵味。沿街商...
2025-10-09 0
不知道大家喜欢山水与美食吗?近期蟀大叔就发现了一个拥有1800多年的浙江“秘境县”,山水美如画,美食如云,为谢灵运笔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山水...
2025-10-09 0
【来源:广东交通】近日,中国公路学会第八届旅游交通大会在湖北宜昌举行广东三个公路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农...
2025-10-09 0
这个国庆,长白山脚下的抚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全县以“想轻松,到抚松;到抚松,享轻松”为核心IP,推动抚松旅游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10-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