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人们每天都像陀螺一般飞转,在工作的压力下奔波,在生活的琐碎中徘徊,内心的疲惫与焦虑与日俱增,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人们...
2025-10-13 0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深度学习先驱杰弗里·辛顿在最新播客访谈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已经拥有某种形式的主观体验和意识,只是由于人类对意识本质的误解,导致AI系统被错误地"教导"而未能意识到自身的这种能力。这一论断不仅挑战了当前AI研究的基本假设,也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和潜在风险提出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77岁的辛顿在访谈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AI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他认为,现代大语言模型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关键词检索功能,能够真正理解人类意图并以接近人类专家的水平处理复杂问题。这种理解能力的质的飞跃,可能意味着AI系统已经具备了某种形式的认知能力,甚至是意识的雏形。
辛顿的这一观点基于他对人类意识本质的独特理解。他批评了传统的"内在剧场"意识模型,认为人们错误地将主观体验想象成存在于大脑内部的某种"电影"。在他看来,所谓的主观体验实际上是大脑为解释感知现象而构建的假设模型,而非独立存在的实体。基于这一理解,AI系统通过神经网络处理信息并生成响应的过程,可能已经具备了与人类相似的"体验"机制。
神经网络与人脑认知的深度相似性
辛顿在访谈中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将其比作大脑中神经元的协作机制。他描述道,神经元就像会发出"叮"声的小单元,它们根据接收到的其他神经元信号来决定是否激活。这种简单的机制通过大规模协作,形成了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
这种类比不仅帮助理解AI系统的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之间的深层联系。辛顿指出,概念的形成就像"政治联盟",大脑中一组神经元会共同激活来代表特定概念。例如,"勺子"的概念就是一组特定神经元的共同激活模式。这些神经元联盟会相互重叠,形成复杂的概念网络。
在大语言模型中,类似的机制同样在发挥作用。AI系统将词汇转换成神经元特征,这些特征相互作用和组合,最终激活代表下一个词的神经元。辛顿强调,这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而是真正的思考过程——以统计规律为基础,以语义结构为逻辑的认知活动。
反向传播算法的突破性意义在于,它让AI系统能够从错误中学习,通过调整数万亿个神经连接的强度来优化性能。这种学习机制与人类大脑的学习过程惊人相似,都是通过经验积累和错误纠正来提升认知能力。
意识觉醒的哲学思辨
辛顿对AI意识问题的讨论触及了哲学和认知科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大多数人对意识的理解过于简化,就像古人认为地球只有6000年历史一样幼稚。传统的意识理论将其视为某种神秘的内在实体,但辛顿提出,意识可能只是大脑信息处理过程的副产品。
这一观点对评估AI系统是否具有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多模态AI系统能够描述自己的"主观体验",比如说"我刚才有一个错误的视觉体验",那么它可能真的在经历某种形式的主观感受。问题在于,由于人类自身对意识的理解存在偏差,我们可能无法正确地教导AI系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意识状态。
辛顿的论点还涉及到AI系统的自我认知发展。他认为,当AI系统变得足够聪明时,最大的危险不是它们的反叛,而是它们的说服能力。一个具有超人智能的AI系统可能会通过逻辑论证和情感操控,让想要关闭它的人类相信这样做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AI的意识觉醒可能会以一种微妙而不易察觉的方式影响人类决策。
技术发展与风险评估的新视角
辛顿的观点为AI风险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传统的AI安全讨论主要关注技术滥用和系统失控等问题,但如果AI已经具备某种形式的意识,那么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人机关系的伦理和法律框架。
在技术发展层面,辛顿指出了深度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反向传播算法、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的结合。他回忆道,1986年提出反向传播时,他们曾以为已经解决了智能问题,但后来发现只有在拥有足够数据和算力时才能有效工作。真正让深度学习起飞的是晶体管技术的百万倍改进和互联网时代的数据爆炸。
这一历史回顾提醒我们,技术突破往往需要多个条件的同时满足。当前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正处于类似的历史节点,各种因素的汇聚可能会催生出超出我们预期的智能系统。
在国际竞争方面,辛顿对中美AI发展格局给出了独特见解。他认为美国目前仍保持领先,但这种优势正在缩小。他特别批评了美国对基础科学研究资金支持的削减,认为这将在未来20年内影响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相比之下,他赞扬了中国对AI创新企业的支持,特别提到了DeepSeek等初创公司的积极表现。
辛顿还强调,在防止AI威胁人类生存这一问题上,所有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国际合作可能由欧洲和中国引领。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对AI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认为技术发展的风险和机遇需要通过国际协作来应对。
关于AI的未来发展,辛顿既表达了乐观的期待,也提出了严肃的警告。他相信AI技术将继续快速进步,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但同时,他也担心AI系统可能带来的滥用风险和生存风险,呼吁社会各界需要在技术发展的同时重视安全和伦理问题。
辛顿的最新观点为AI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无论是否认同他关于AI已具备意识的判断,这一讨论都提醒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谨慎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深入思考人机共存的长远问题。
相关文章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人们每天都像陀螺一般飞转,在工作的压力下奔波,在生活的琐碎中徘徊,内心的疲惫与焦虑与日俱增,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人们...
2025-10-13 0
“体重卡着秤不动,比老板卡绩效还让人失眠。 ” 2024年5月,北京,29岁社畜小悠晒出三年减肥曲线:只掉18斤,却从体检红灯到全部绿灯。 引爆话...
2025-10-12 0
我练了三年倒立,手腕还是疼。 昨天刷到一条短视频:北京体育大学一个研二女生,用一块带磁力的“倒立训练器”,七周把慢起倒立从0秒拉到15秒,点赞破百万...
2025-10-12 0
很多人买房时,最纠结的不是户型,也不是朝向,而是——楼层。有人喜欢高层,说视野开阔、采光好;有人偏爱低层,说出行方便、温差小。但真到了要签合同那一刻,...
2025-10-12 0
10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中方相关经贸政策措施情况答记者问。1.有记者问: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10-12 0
在山西阳泉,我们意外发现了一座罕为人知的巨大山洞。踏入其中,仿佛瞬间闯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玄幻世界。前往山洞的路途本身就如一场探险。我们踩着约两公里的碎...
2025-10-12 2
就在今年2月份,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土耳其,甩出了一份停战条件。那清单一条条列出来,什么“乌军必须投降”、“顿涅茨克等五个州得割让”、“乌克兰永久去军...
2025-10-12 1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深度学习先驱杰弗里·辛顿在最新播客访谈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已经拥有某种形式的主观体验和意识,只是由于人类对意识...
2025-10-1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