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品读郦城旧事 倾听历史回响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6日 17:04 1 cc

走进港城博物馆系列⑧ 抚宁区博物馆

品读郦城旧事 倾听历史回响

古朴大气的战国龙纹玉饰、厚重庄严的辽代石佛、“网红”展品东汉双鱼凤纹铜洗……在抚宁区博物馆,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件文物都好似一段凝固的时光,吸引着参观者驻足欣赏,与千年历史来一场深度对话。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里,探寻那些静默文物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

品读郦城旧事 倾听历史回响

抚宁区金山学校学生到抚宁区博物馆参观。(图片由抚宁区博物馆提供)

翻看抚宁的历史,必定以“骊城”开篇。抚宁古称骊城,意为黑马之城。西汉时设置骊城县,县治在今抚宁城西,属幽州右北平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碣石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

抚宁区博物馆于2015年7月28日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总面积990平方米,分设“历史文物”和“文化民俗”两大展区,展厅里陈列的280余件文物,大部分为本地出土,是研究抚宁区及我市历史文化脉络的宝贵资料。此外,博物馆还通过长城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全面展现了抚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民间智慧。

在“历史文物”展厅中,一件纹饰独特的战国五山字草叶纹铜镜格外引人注目。其主纹为五个倾斜的“山”字,绕钮左旋排列,是1990年于抚宁镇南望庄出土的珍品。据馆长杨大海介绍,“山”字纹镜出土数量虽多,但以“四山”镜为主,像这样的“五山”镜极为罕见。然而,此镜出土时已碎成32片,经精心修复虽重现原貌,但在完整度上留有遗憾。

镇馆之宝为东汉末年的“大吉利”釜形铜鼎。此鼎子母口内敛,带有独特的“Ω”形附耳,三只蹄足外撇,其中一足上清晰刻有“大吉利君宜官”六字吉祥语。“它不仅造型规整,铭文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仕途顺遂的美好祈愿,其历史与艺术价值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镇馆之宝。”杨大海说。

博物馆内一枚从骊城遗址出土的东汉“军司马”桥形钮铜方印,则无声地诉说着抚宁的军事地位。杨大海解读:根据东汉军制,结合这枚印章,可推测当时此地驻军规模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营。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骊城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出土了从战国至辽金时代的大量文物,印证了抚宁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作为战略要冲的历史。

据了解,1991年6月,抚宁榆关镇安庄村因连续降雨,雨水冲刷之下,竟一次性出土了6件东汉青铜器,包括鼎、簋、壶等器具。

这批规格较高的青铜器为何会集中出现在此地?杨大海给出了历史线索:根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时期正是在今天的抚宁榆关镇设临渝县治。这批青铜器的规格表明其主人应具有较高的官位或爵位,它们很可能与汉代在此地的行政设置及贵族活动密切相关,成为东汉时期抚宁地区曾为繁华要地的重要实物证据。

杨大海说,博物馆成立以来,为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博物馆工作人员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界岭口村、箭杆岭村、石碑沟村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希望能借助文物激发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史娜

编辑:高春梅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