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万象洞,是藏在半山腰的地下仙宫,距城区仅十二公里,却静候了亿万年的轮回。一直以来,我对“万象洞”这个名字总有许多遐想——以为这里一定藏着与“象”有...
2025-10-18 0
千百年来,渔民在退潮后的滩涂和礁石区采集鱼虾贝类,赶海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一些地方将赶海开发为旅游项目,“赶海+研学”“赶海+民宿”等融合业态兴起,赶海视频广泛传播,海鲜加工、餐饮、交通等产业链延伸……赶海拉动文旅经济,带来诸多正向效应。
也要看到,一些游客使用高压水枪、钉耙等工具暴力赶海,破坏沙蟹、蛤蜊等底栖生物的栖息地;在礁石区敲打作业,直接损伤珊瑚、海藻床,削弱海岸线天然防护功能;游客遗留的塑料渔网、化学防晒剂,通过潮汐扩散,破坏水质,甚至引发海洋生物死亡。相关行为破坏生态,违背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赶海游乱象频发,背后是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碰撞。对沿海地区而言,赶海游是农文旅融合的“低成本突破口”——仅靠自然资源,无需大规模投入,即可引客。但简单粗暴的赶海方式带来生态问题,降低游客体验,损害地域文旅形象,甚至让“靠海吃海”沦为竭泽而渔。
破解之道,当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游客体验为抓手,构建保护—开发—共享的协同机制。例如,划定生态红线,对赶海区域进行分区: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人为活动,生态修复区限制工具类型与作业强度,休闲体验区“限量、限时、限具”,更好兼顾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又如,制定服务规范,要求旅行社配备生态导览员,推广可降解工具,禁用破坏性设备,更好实现“无痕赶海”。
守护生态,必须发挥赶海参与者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垃圾换纪念品”等激励机制,引导游客主动参与海滩清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渔民纳入文旅产业链,培训渔民担任生态向导,开发“渔家乐”“海产加工体验”等衍生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
赶海,是人与海洋的“对话”。当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潮汐律动共鸣,渔民的生活改善与生态修复同步,这场“对话”才能不断延续。期待有关部门、企业、游客以敬畏之心守护海洋,以创新之智开发资源,以共享之念凝聚合力,推动赶海旅游健康发展。
(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助推赶海旅游健康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3日 05 版)
(责编:周倩文、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文章
陇南万象洞,是藏在半山腰的地下仙宫,距城区仅十二公里,却静候了亿万年的轮回。一直以来,我对“万象洞”这个名字总有许多遐想——以为这里一定藏着与“象”有...
2025-10-18 0
河南省信阳市各区域夜景亮度的排名情况,下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排名原因分析中心城区:作为全市的核心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商业高度发达...
2025-10-18 0
在海南东方市,藏着一处被宋代《方舆胜览》记载的千年温泉——八所镇上红新村的“感恩温泉”(现也叫红兴温泉)。它不只是处泡澡地: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
2025-10-18 0
本报海南讯 (记者 顾植霞) 10月17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农文旅特色产品展销暨文旅资源宣传推介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幕。此次活动旨在深化共和县与兰...
2025-10-18 0
本报格尔木讯 (记者 马振东) 10月17日,由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主办的“探秘昆仑・文化之旅”活动,在格尔木市...
2025-10-18 1
最近北京西城区放了一个教育界的“大招”,宣布将在三年内为每一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院士#或专家来当科学辅导员。这个消息乍一听简直是“降维打击”。院士啊!...
2025-10-18 0
一段被承认的工龄,能否让你提前享受终身医保待遇?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我的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能不能算作医保年限?”这是近来许多即将退休人员最关心的问...
2025-10-18 1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考古学家阿德里安・奥亚内德,最近在智利卡马罗内斯河流域的卫星图里瞅见了个新鲜玩意儿,76座石墙建筑,长得怪模怪样。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
2025-10-18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