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7日 11:48 4 admin

【瓯越风情·永嘉大若岩·康养】上篇

文&图叶望庆





楠溪花开:溪畔的诗意栖居


当都市的喧嚣与油腻餐食,将身体与心灵一同拖入亚健康的疲惫时,朋友的一句推荐如清风拂面,推开了我们寻觅已久的窗。他说,去永嘉大若岩吧,住“楠溪花开”民宿,吃几日清简营养餐,让身心在山水间做场减法。于是,带着对“三高”的些许忧虑与对田园的无限向往,驱车驶向被楠溪江温柔环抱的土地。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车行至大若岩,喧嚣早已被甩在身后。湿润的草木清香漫入车厢,窗外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拐过一道弯,清澈溪流成了民宿的天然边界,对岸素雅建筑静静伫立,与周遭景致相融,毫无突兀之感——这便是“楠溪花开”民宿。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单是名字,便已是首诗。它不叫“山庄”,不称“别院”,偏用“花开”二字,满含生命力与期盼,仿佛在说:在此地,心会如楠溪江畔的花,悄然绽放,回归宁静美好。想必民宿主人是位极富雅趣之人,将这份诗意织进了现实。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民宿依水临溪而建,白墙黑瓦的联排木屋错落溪畔,石砌台阶蜿蜒至水边,与花卉绿植共缀野趣。最动人的是庭院里散落的旧物:斑驳门台、青苔石墩、褪色瓦片,像被时光遗忘的碎片,无声诉说着楠溪江的耕读往事。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坐在西式露天咖啡座,手捧一杯意式咖啡,看锦鲤在放生池悠然游弋,忽觉“一花一世界”的禅意——或许这正是主人所说“民宿是近旁的诗和远方”的深意。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我们入住二楼,窗外溪水潺潺流淌,日夜不息,那声音是最动听的安眠曲,能涤尽都市带来的烦躁焦虑。对岸山峦连绵、草木葱茏,薄雾如纱轻缠山腰,恰似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一侧草坪绿茵茵的,养眼又舒心。后来才知,这里原是永嘉大若岩鹤湾村废弃的校舍,竟被主人巧手改造成隐于山水间的诗意栖居地。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体验朋友口中的“健康营养餐”。这里的餐食以“素食为主,讲究顺序”为理念:食材取当季鲜蔬,搭配适量鱼肉、鸡肉与粗粮;用餐顺序更是精髓——先以爽脆生蔬唤醒味蕾,再食高蛋白荤食补充能量,最后以糙米、薏仁、红豆等杂粮饭收尾,温润滋养。无煎炸,多蒸、煮、凉拌,食物本味被完整保留。用餐舒缓有序,分量适中,滋味清淡平和,少盐少油无糖,尽显食材的新鲜天然。细嚼慢咽间,肠胃确乎轻盈舒适了许多。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入住楠溪花开,仿佛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在这里,时间不再是催促前行的鞭子,而是静静流淌的溪水。我们吃着朴素餐食,听着纯粹自然之声,望着动人山水画卷。身体“三高”能否降下尚需时日,但内心的“喧嚣”与“焦虑”,已在楠溪花开的日子里悄然治愈。期待在这片山水间,开启一段真正的身心焕新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放生池畔:一池碧水映禅心


在“楠溪花开”民宿康养的日子,是将身心托付给山水,让灵魂在自然与人文间漫游的时光。我们既能在民宿听健康知识、练养生操、食养生餐,也可沿周边漫步,探寻隐匿小楠溪畔的山水秘境。

出民宿,过桥右拐,行不多远,一片碧色的溪涧先入眼帘。那是小楠溪上游几条清澈支流汇聚的水云溪,它流经陶公洞前面时,被不远处桥下围堰截流,在此凝成的一池碧玉般的绿,在阳光下漾着温润光泽。与寻常寺庙道观前的放生池不同,这里是一汪流动的活水,满含生机。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尚未靠近,已被一片跳跃的橙红吸引。数不清的锦鲤在池中游弋,或橙或红,或金或白,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将原本碧绿的池水晕染得斑斓灵动。我们从村民处买了鱼食,小小的一把投入水中,竟似投石入池,在锦鲤群里激起千层浪。鱼食洒向水面的刹那,原本悠然游曳的锦鲤瞬间簇拥而上,摆动着斑斓鱼尾,你挤我碰,搅起圈圈涟漪,热闹得像一场盛大狂欢。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目光刚从这池热烈的生灵上移开,便被池边一块镌刻着“世外蓬莱”四个大字的岩石牢牢吸引,这便是登仙石。它高约20米,属楠溪江流域典型的流纹岩,是游客进入大若岩景区的“第一视觉焦点”。登仙石流传着动人传说:三国时期,道士王玄贞与徒儿朱孺子在陶公洞修炼,朱孺子因大雪封山寻食,发现一株枸杞,挖掘多日未得,太白金星施法使枸杞根粗大如犬,朱孺子食用后身轻如燕,跳上“登仙石”飞升成仙。此后,“登仙石”便成道教文化中“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象征。这“超凡脱俗”的向往,不正是康养之旅中,为心灵寻求的片刻飞升吗?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登仙石”旁是建于宋代的千佛塔。六角七层的塔身虽经修缮,但仍可想象当年工匠的精湛技艺,其历经沧桑,古朴气韵却丝毫不减。仰望古塔,仿佛能看见宋代的风穿过塔檐,携来千年之前的气息,内心的浮躁仿佛也被这古朴的气韵所抚平,变得沉静而安然。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放生池对面,巍峨的熊岩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宛如天地间的守护神,静静矗立见证岁月流转。岩壁缝隙间,一挂小瀑布悄然垂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却有“清泉石上流”的雅致。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站在放生池边,所有喧嚣与疲惫都被这方山水滤去,只剩满心宁静与惬意。在这里,我们不仅看见美景,更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希望。它让我们触摸到小楠溪不加雕琢的自然魅力与深厚人文底蕴,这份交融的美好,为“楠溪花开”的康养日子添满了快乐。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陶公洞:三教共栖的福地禅心


在“楠溪花开”民宿康养的日子里,四周溪水潺潺,推窗清风拂面,将身心涤荡得愈发轻盈。探寻周边的人文秘境,便成了每日最殷切的期待。在放生池与登仙石的对面,大若岩下的陶公洞静立其间,堪称这片景区里人文底蕴最深厚的所在。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乾隆温州府志》载,早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便有道人在此石室修行;汉宣帝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公元前49年),石室归地仙李方回管辖,永嘉道士傅隐遥亦在此潜心修炼——算来,陶公洞的人文脉络已绵延逾2100年。南朝梁天监七年至十年(508-511年),“山中宰相”陶弘景先后栖身永嘉青嶂山、石室山,在大若岩完成道教经典《真诰》,此地遂得名“真诰岩”,后改称“陶公洞”。唐咸通七年(866年),恩王府参军、永嘉监崔元德在洞内立真诰祠,陶公祠自此奠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洞内建起三清殿,获赐“广福灵真宫”之名。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云笈七签》中,陶公洞位列道教“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福地,名曰“大若岩天”。所谓“福地”,不仅是风水佳境,更是天地灵气汇聚、适宜修真养性的秘境。这“第十二”的排序,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唐宋时期道教典籍对全国修真胜地系统梳理后的权威定论。陶弘景曾在此结庐小住,为洞府注入仙风道骨;唐代道士王玄贞更在此收徒朱孺子,留下“食枸杞根、跃登仙石而飞升”的传奇。自此,陶公洞的名字便与“长生”“得道”紧密相连,成为浙南最具象征意义的修真圣地,成为温州、永嘉两地虔诚信徒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地标。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这并非寻常山穴,而是由巨大流纹岩自然崩塌形成的天然岩洞,后经人工适度拓展,高56米、宽76米、深79米,坐北朝南,分上下两层,状如巨鳌张口,吞吐山间云霞。洞内可容千人,冬暖夏凉、清幽绝尘,自古便是隐修者心向往之的栖身之所。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尚未近前,已被它的宏大体量震撼。这方天然石室高广深邃,洞口如巨兽衔云,吞吐着山间云雾与千年光阴。步入洞内,光线骤然柔和幽暗,沁人的凉意扑面而来,外界的喧嚣与暑热瞬间被隔绝在外。洞内别有洞天:殿宇依岩而建、层层叠叠,香烟缭绕中,烛火摇曳,将岩壁映照得斑驳陆离,恍惚间似踏入了另一个时光维度。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陶公洞的“福”,远不止道家的清静玄妙。若问为何此处香火常年鼎盛,答案或许不在高深教义,而在洞内最热闹的胡公殿。胡公大帝本名胡则,是北宋一位心系百姓的清官,因奏请免除婺、衢两州百姓的身丁钱,被民间深深铭记并奉为神明。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洞中立着的这八字石碑,为这份民间信仰添上了最朴素的注脚。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于温州、永嘉的信徒而言,陶公洞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宗教场所,更像家族的“心灵客厅”。无论是求财、求子、祈平安,还是为学业、事业祈福,他们总习惯来这里,在袅袅香烟中,向这位最“接地气”的乡土神祇倾诉心声。这份跨越千年的香火,根植于百姓心底的感恩与信赖。每年农历八月胡公诞辰前后,这里更是人声鼎沸:洞外搭起热闹集市,摩肩接踵的香客、琳琅满目的土产,共同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永嘉民俗画卷。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道教福地里,儒、释、道三教竟能和谐共生。陶弘景的道家仙风、观音的慈悲普度、胡公的入世功德,看似迥异的信仰,却奇妙地融于一洞。这绝非信仰的混沌,而是瓯越文化中“实用主义”与“包容精神”的绝佳缩影。百姓或许分不清三教教义的细微差别,却笃信:无论是仙是佛是圣,只要能护佑一方、带来福祉,便值得敬重。这种“万物有灵,皆为我用”的民间智慧,让陶公洞成为独特的文化样本,满溢着世俗的温暖与圆融。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不过令人扼腕是,这样一个信仰场所居然收十元门票。十元虽微,却像一道无形的墙,将多少本可驻足沉思的旅人挡在门外。反观西湖零门票开放,年迎游客三千万;苍南168黄金海岸全线免费,民宿一床难求;瓯海刚撤销仙岩的门票,次日客流便翻番。相比之下,永嘉的格局显然尚有提升空间。若真想让“楠溪江”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的文化名片,不妨先从拆除这有形与无形的“门槛”做起——让山水回归本真,让美景贴近人心,让这方“福地”,真正成为众生可亲近、可栖居的人间胜境。

秋季宜养生,在楠溪江这里打开一场疗愈之旅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