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7日 11:57 1 admin

在未来感十足的半导体工厂里,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稳稳当当地驮着价值百万的精密晶圆,穿梭于无尘车间,它的每一步都精准无比,拥有人类的智慧。在电力公司的广阔厂区,另一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正代替人工,一丝不苟地巡视着高压设备,捕捉着肉眼难以察觉的异常……

这些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片段,而是90后安徽小伙张朝辉和他的团队优艾智合,正在将它变成现实。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最近,港交所迎来了一份特别的招股说明书。如果不出意外,优艾智合将以“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的姿态,叩响香港主板的大门。这背后,是一个从西安交大实验室的青涩火花,到华强北四张简陋办公桌的艰难萌芽,最终走向全球300多家头部企业的波澜壮阔的八年征途。

提起工业机器人,你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那种固定在生产线上,机械地挥舞着手臂,重复着单一动作的庞然大物?嗯,那是上一代的“老黄历”了。优艾智合的机器人,可是机器人界的“变形金刚”。它们不只长了手,能完成精密的抓取、装配;它们还长了脚,能自主移动,穿梭于复杂的生产环境。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用张朝辉的话说,这叫“能走会动”的“多面手”。

比如在对洁净度要求近乎苛刻的半导体工厂里,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盒的晶圆,可容不得半点闪失。优艾智合的机器人,就能像个经验老道的搬运工,轻拿轻放,精确运送。而在能源化工这种高危复杂场景,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巡检,不仅大幅提升了安全性,还能凭借热成像、声纹识别等技术,更早地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这些“钢铁侠”般的智能设备,让优艾智合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按照2024年的收入计算,他们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全球排名第一,在中国半导体行业更是拔得头筹,在能源及化工产业也位居第二。

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他们独创的“硬件机器人 + 产品软件”生态,围绕工业物流和智能巡检运维两大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软硬兼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事实上嗅觉敏锐的投资巨头,早已悄悄入局,看中的正是这份非凡的潜力。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张朝辉的创业起点,和很多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一样,带着一股子“程序员的浪漫”。那时候的他,脑子里全是代码和逻辑。出了bug?连夜修复!客户有反馈?第二天就迭代新版本!那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曾经是他引以为傲的“速度与激情”。

但八年的摸爬滚打,让他深刻意识到,硬件创业,互联网那一套行不通。“做硬件产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行不通。”这是张朝辉最深切的体会。软件出问题,一个补丁就能搞定。硬件一旦有缺陷,送到客户手里,那可就不是更新版本那么简单了。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设备,一个瑕疵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摆,巨额损失不说,客户的信任也瞬间瓦解。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如今的张朝辉,不再是那个只盯着代码和竞争对手的“代码小子”了。他给自己立了个新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硬件产品经理。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潜心研究产品本身上。从前是“多看同行”,现在是“多看客户”。

他深知,做软硬件一体的复杂产品,必须从战略层面想清楚,产品调研要深入骨髓,在场景落地方面更是要投入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那种凭着一腔热情和冲动就投入新领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

然而,优艾智合的成长之路,绝非坦途。他们闯过了三道看似无解的“鬼门关”: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第一关:降成本,从“杂乱无章”到“标准为王”

机器人研发是烧钱的无底洞,怎么才能减少亏损,实现“自我造血”?张朝辉的策略很清晰:开源节流。一方面要提高机器人出货量和收入,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是生命线。

你可能想不到,最初他们的研发团队在选择零部件型号时,简直是“百花齐放”,供应商只能“奉旨采购”,导致成本高居不下。张朝辉大刀阔斧,推动零部件型号的统一。他主动找到电机、激光雷达、控制器等核心供应商,拍着胸脯说:“你们就集中精力,把一个型号做到极致,质量、价格一起优化,有问题我们共同解决!”当标准化建立起来,采购量自然就上去了,价格也就有了谈判空间。

这还没完。他们引入PCD项目深挖成本构成,用PDM工具精简产品SKU,通过提高机器人集成度、优化软件系统等一系列组合拳,硬是把实施部署成本降低了7-8个百分点!这每一分钱,都是他们从研发的“牙缝”里省出来的。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第二关:赢客户,在工厂“吃灰”换来的金字招牌

半导体客户对机器人产品的要求,简直是“变态级”的严苛。一盒晶圆价值不菲,机器人一旦出问题,损失巨大。为了赢得这些“金主”的信任,优艾智合可谓是付出了血的代价。

记得最早和客户合作时,光是免费试用,就足足进行了一年半!这一年半里,团队像陀螺一样,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机器人,保证了“零碎片事故”。更难的是,工厂里涉及IT、软件、生产等多个部门的协同,机器人必须稳定运行12到18个月才能通过最终测试。张朝辉的感慨很真实:“我们在工厂里吃过的灰,就是我们的竞争壁垒。”

这份磨出来的信任,让他们获得了许多机器人企业梦寐以求的机会。要知道,很多高精尖客户通常只愿意与一两家供应商合作进行测试。优艾智合的这段经历,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先发优势。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第三关:破量产,没标准?那我们就来制定标准!

赢得了客户信任,接下来就是量产的挑战。优艾智合团队有个共识:“质量质量,没有量就没有质。” 但问题是,机器人行业不像汽车、3C产业那样,有成熟完善的行业标准可以遵循。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探路者。

幸运的是,一些客户的鼎力支持,成为了量产的催化剂。比如某知名3C制造企业,在一个场景就部署了400多台优艾智合的机器人,直接拉动了产能爬坡。公司内部也迅速组建了质量、供应链、产品等部门,以质量部门为核心,张朝辉更是亲自担任第一质量管理人,将质量视为生命线。

面对“没标准”的困境,他们索性自己动手!先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推动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仍有盲区,那就联合同行,甚至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这几年,张朝辉已经参与了十几项标准制定工作,拉着供应商、客户一起,共同完善着机器人行业的规则。这不仅是在为自己的产品铺路,更是在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如今的优艾智合,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又迈出了大胆的一步,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有人不解,初创公司何必“节外生枝”?张朝辉却看得更远。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只是新增的一种硬件形态,它与现有业务并不冲突,反而能统一在“一脑多态”的研发架构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算法和应用,还能反过来提升其他机器人的用户体验。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布局,也是技术复用的智慧。

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张朝辉显得非常从容。他清楚,局部可能会出现“早期低水平过度竞争”,但从长远来看,机器人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真正的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构建长期核心能力,避免在消耗战中拖垮自己。”这份清醒和战略定力,是一个成熟企业家必备的品质。

眼下,优艾智合仍在朝着“自我造血”的目标努力。2024年,他们的营收达到了2.55亿元,虽然仍有亏损,但相比前两年已经有所收窄。张朝辉坚信,他们追求的是可持续增长,绝不会为了短期的收入而接手那些毛利率过低的项目。在他看来,机器人行业,将塑造一个未来人与机器人共生的世界,“这件事值得做一辈子”。

90后小伙用AI机器人闯出2.5亿!8年磨一剑,港交所排队等他上市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