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海上新山东丨青岛红岛东大洋码头建设提速 胶州湾陆海联动旅游新格局加速成型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7日 14:07 3 cc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宋波鸿)

近日,青岛胶州湾北岸传来喜讯:继7月红岛东大洋码头趸船布设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青岛海上旅游迈入关键建设阶段后。10月13日,随着趸船布设项目开展交工质量核验,胶州湾北岸的红岛东大洋码头项目成功踢出交工验收前的“临门一脚”,全面投产运营正式进入倒计时。

海上新山东丨青岛红岛东大洋码头建设提速 胶州湾陆海联动旅游新格局加速成型

这座承载着胶州湾陆海联动梦想的码头,不仅是青岛整合优质旅游资源的重要落子,更将成为“海上新山东”战略推进中,激活区域海洋旅游能级的核心引擎。

填补北岸空白 构建海上交通新枢纽

长期以来,“缺乏旅游船舶专业停靠点”是制约胶州湾北岸旅游发展的核心痛点,导致北岸与东岸老城区的海上交通始终处于“断联”状态,大量文旅资源难以形成联动效应。红岛东大洋码头的建设,正是针对这一痛点的精准施策。

根据规划,项目将在红岛东大洋码头北侧布设一座长45米、宽9米的趸船,通过25米钢引桥与码头主体无缝衔接,建成后可提供2个35米客船泊位,完全满足主流旅游客船的停靠需求。这一设计不仅能彻底终结“胶州湾北岸无直达旅游码头”的历史,更将打通红岛至老城区的海上交通航线,让游客无需绕行陆路,即可直达栈桥、奥帆中心等核心景点,为区域旅游交通格局带来根本性改变。

从数据层面看,该码头的投用将直接带来可观的市场增量——据预测,建成后年游客相当可观,既能分流八大峡、青岛湾等核心码头的客流压力,又能为红岛区域带来旅游消费新增量,助力北岸文旅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串珠成链 打造陆海联动新体验

红岛东大洋码头的价值,不仅在于“补空白”,更在于“强联动”。随着该码头的加入,青岛已成功整合八大峡中苑码头、青岛湾(二中湾)旅游码头等9个优质码头资源,形成覆盖胶州湾多区域的码头集群,并在此基础上开通15条“海上看青岛”精品航线,构建起“一程多站、陆海直联”的旅游新生态。

未来,红岛东大洋码头将深度融入这一航线网络,推动海上旅游从“单点观光”向“全域体验”升级。一方面,游客可从红岛出发,沿途饱览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壮阔、浮山湾夜景的璀璨,直达老城区核心景点,实现“一船游遍湾”;另一方面,码头还将联动周边青岛科技馆、青岛方特梦幻王国等知名文旅资源,打造集科普教育、主题娱乐、滨海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线路。

这种“乘船游湾、登岸体验”的模式,将彻底打破胶州湾陆海旅游的壁垒,让分散的景点变为“可串联、可体验”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出行选择,也为青岛海上旅游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乘势而上 助力海洋经济新跃升

红岛东大洋码头的建设,并非孤立的工程,而是青岛海上旅游蓬勃发展的“顺势而为”。近年来,青岛以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丰富海上旅游业态,从早期的奥帆中心至海底世界“明星航线”,到后来的青岛湾栈桥“海上巴士”,再到如今火爆的胶州湾环游轮渡、夜游浮山湾潮齐音乐会,以及单体运动帆船、极速兜风快艇等个性化产品,“海上看青岛”已从单一航线发展为覆盖不同客群需求的产品矩阵,现象级“爆款”层出不穷。

海上新山东丨青岛红岛东大洋码头建设提速 胶州湾陆海联动旅游新格局加速成型

亮眼的数据更印证了市场的旺盛需求:截至2025年7月27日,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较2024年提前39天达成,同比增幅高达107.8%;其中,民营航商接待量占比达35%,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一成绩不仅奠定了青岛海上旅游的领先地位,更为红岛东大洋码头的投用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随着建成日期临近,红岛东大洋码头正加速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它将不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码头,更是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是胶州湾北岸与东岸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连接纽带”。在这座码头的助力下,胶州湾将真正实现“陆海联动、全域发展”,青岛海洋旅游也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