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胡俊峰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超长假期为河南文旅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按照可比口径,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河南文旅行业...
2025-10-18 0
杨振宁与翁帆:故事未完待续
你说这世上的缘分奇妙极了,有时候年龄是一座大山,横亘在两个人之间。但也有那么一些人,就是偏要拉着手爬过去。我老觉得,人心里的那些执念,比数字、观念老得多。
1923年,秋还没完全转冷的时候,杨振宁落地在安徽黄山。杨家的宅子里常有香樟木的味儿,父亲做木材生意,家境不愁。刚会走路,杨振宁的鞋底总沾着木屑和泥。后来的人物传记都喜欢说他“少年神童”,可按他自己回忆,他其实只是喜欢琢磨那些全家没人能懂的数学题——不爱吵不爱闹,偶尔在自家的院子里淋雨发呆。
转眼到40年代,天下乱糟糟。国共内战,南京街头张贴着各种标语。西南联大的教室里,杨老师年纪轻轻,却总爱穿一身老旧的中山装。他讲课不用大嗓门,遇到难题就比别人多耐心几分。有个学生班里优秀,名字叫杜致礼,眉眼清秀,气质里带着硬气。有次大雨,她在走廊里帮别的同学收拾讲义,杨老师看了两眼,手里的粉笔头都掉了。说“一见钟情”实在老套——但就是对了。
师生身份挡不住喜欢。杨振宁没那么多花言巧语,追人主要靠“事无巨细”:帮杜致礼找参考书,送点她喜欢的绿豆糕,连给破伞补钉都不嫌烦。可杜致礼心里早有自己的步调,她并不是谁一追就能松口的那种女孩。到1947年,她一个人踏上去美国的轮船,那个年代流行寄明信片,她偶尔会寄来一句“纽约的秋很冷”,杨振宁收着收着,心思越发打不散。
几年后,杨振宁也到了美国。有一次在华人餐馆门口碰到了杜致礼,他嘴上还假装“认不出”,心里激动得连菜单也翻反了。都说漂洋过海的异乡恋最苦,其实苦的是忍着彼此的小心思,谁也不敢先表白。但后来还是抵不过生活的微小默契。1950年,他们在普林斯顿结了婚。那一天有点仓促,寒风里没有鲜花,但有两颗坚定的心——很多年后,杨振宁说起那一幕,眼角都泛着热意。
这里插一句。夫妻这事,外人怎么看都不算。杜致礼没图他什么,她知道杨振宁的脑子里永远在转那些别人听不懂的物理理论;杨振宁其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夫”,他很拧,学术第一。但他们互补着活了53年,杜致礼把杨振宁的人生叠得很厚实,像是在漫长的实验里加了最稳的底座。
时间一晃到1994年。广东汕头大学里有个叫翁帆的姑娘,读外语系。十八岁,青春得不得了。那个年代,谁敢去物理学家大会做翻译,不是胆子大就是心里有点梦。她见到了杨振宁和杜致礼,乖巧懂事,但把个性藏得很深。大会结束,杜致礼很喜欢她,临走时随口一句,“有机会去美国看看。”这句“善意的客套”,却让翁帆记了好多年。信件飞来飞去,纸短情长,有时候就这样,师徒情变成了某种可以相互理解的长距离陪伴。
2003年变奏骤起。消息说杜致礼去世了,杨振宁从此形影相吊。翁帆得知后,专程跑去香港,只是想当面说一句“节哀”。我们常说年龄差是一道不可跨的坎,但人生有时候就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生错位。或许是见到杨振宁那种孤独里带着眷恋的坚强,翁帆心里突然起了别样心思。她自己也困惑过,但感情这东西,理智常常是最后一个到场的证人。
2004年,杨振宁在香港又约翁帆见面。她当时已经28岁,是个白领,穿着讲究,和十年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谈话内容没第二人知道,外人都猜,但真实的情感其实很难说清。他们聊生活习惯,聊音乐,聊彼此的爱好,甚至还争论了一下“早餐吃啥更健康”。可就是那种你说一句他懂一句的默契,让翁帆彻底动了心。杨振宁向她求婚,没绕弯子,翁帆几乎是立即答应。她真没犹豫。
2004年的圣诞夜,两个人,一个高龄,一个正值芳华,在众人议论纷纷里办了婚礼。舆论爆炸,他们被质疑是“利益结合”,有人把舆情当作道德裁判场。可时间往前走,不等你评说。日子没想象中那么复杂。
两人过得很家常。清晨,翁帆先起,有时候给杨振宁热一杯牛奶,自己弄点水果沙拉。杨振宁喜欢读书报,翁帆有时候一边吃早餐一边弹琴。午餐出去吃点家常菜,偶尔窝在家包饺子——别看是大科学家,杨老先生吃东西讲究得很,饺子皮太厚了他就小声念叨。不少人说翁帆是“贤内助”,其实她早就有自己的追求,硕士博士全都考出来了。夫妻像是两条并行线,相交之后又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外界还是有风言风语。翁帆听得多了,有一次还和朋友开玩笑,“我图啥?这也是我经常拷问自己的问题。”但最后她想明白了,人生的路长短不同,幸福不该用计算器衡量。只要两个人心里靠得住,外人的声音都只是风。
后来翁帆自己还坦然说,“56岁的年龄差——也会让人害怕,谁不呢?但生活啊,就是走着走着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没放弃事业,还想着做点属于两人的纪录片,把故事拍下来;又筹划着基金会,想帮热爱物理的年轻人一把。
杨振宁年纪在涨,对学问的热情丝毫不减。论文照发,学术会议能跑就跑。不少晚辈见到他,都说被他的坚持和淡然打动。有时候翁帆问他,“你怎么还想着写那么多?”杨振宁笑着说,心里那点热情就像窗外的阳光,看到就忍不住去追。
至于两人的关系,是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完美”,谁也说不准。有些细节你外人怎么猜都猜不准,比如翁帆偷偷在书房窗台放一株剑兰,只因为杨老喜欢看;又比如杨振宁心情不好时,就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听翁帆弹琴,把那些狂风暴雨都弹下去。日子里没那么多轰轰烈烈,大多数时候就是一桌饭、一壶茶、一本没读完的书。
如今,翁帆计划写书,书名《时间的缝隙里等你》——可到底是什么在等?等一份理解,还是等一场人生里的奇迹?没人知道。她说了,也希望能提醒年轻人:爱情不是一场交易,谁都可能在意外时遇见真心。
想想这年头,谁的生活不被旁人议论过?翁帆和杨振宁,用了二十年时间,把外界的嘈杂变成“窗外的风”,两个人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科学家的世界很大,生活的世界很近,他们把两者糅在了一起。
这故事其实还没完。有没有 happy ending?谁都不知道。杨振宁还忙着研究物理,翁帆继续追着自己的路。时间走着,情感也在走。或许真正的幸福,就是敢在风暴里拉住对方的手,踩着生活的碎石一块块走过去。
你问爱情能不能抵过一切?我不敢打包票。但看到他们现在的样子,总觉得,时间会替我们回答。
至于终点在哪儿,谁心里都没画上句号。
相关文章
大象新闻记者 胡俊峰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超长假期为河南文旅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按照可比口径,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河南文旅行业...
2025-10-18 0
10月17日,由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主办、西海都市报社承办的“红杞风光别样美 高原研学探海西”活动落下帷幕。这场穿梭于盐湖、戈壁与绿洲的旅程,不只是一次...
2025-10-18 0
新华社成都10月18日电(记者肖玥)“天府书展不再只是买书的地方,而是成为四川文旅内容的策展平台、体验入口。”在2025天府书展现场,主题公园负责人佘...
2025-10-18 0
极目新闻通讯员 伍萍 袁智 王淑慧“茫茫九派流中国”,作为一场跨越亿万年的地质传奇,长江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 “母亲河”,更是记录中华文明迭代的“活史书...
2025-10-18 0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布授权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从美方后续披露的信息和此前动作来看,这...
2025-10-18 0
10 月 13 日,一段拍摄于泰国旅游大巴内的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迅速发酵,24 小时内转发量突破 50 万次,评论数超 12 万条。视频画面中,热...
2025-10-18 0
若你传承千年的儒雅浪漫的审美还未觉醒,那么建议你去一趟洛阳。龙门石窟登顶全国景区热度榜,洛阳文旅消费力冲进全国八强,将上海、广州甩在身后……2025年...
2025-10-18 1
“练了半年太极,腰还是酸、膝还是疼? ”——4月28日,北京体育大学发布“智能太极服”实测视频,一件看似普通的黑色练功服,128个传感器把“松沉没松...
2025-10-1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