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迎来一场集体育竞技、非遗展演、科技交流、沉浸式夜游于一体的文旅盛宴,为期8天的活动吸引了30多...
2025-10-19 0
最近翻到日本美术史学家潘力教授2025年出的《日本艺术50讲》,浦睿文化联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的,厚得有573页,还收了280多幅高清艺术作品。
更厉害的是,这本书在豆瓣飙到9.1分,这分数在艺术类书籍里真不算低。
一开始我还纳闷,这么厚的艺术书咋能这么受欢迎?翻了几章才明白,它没光讲画的技法,而是借着这些作品问了个实在问题:艺术到底是啥?对咱们人来说又有啥用?答案绕来绕去,都指向了日本艺术里一个核心词,“奇想”。
先说说美术馆这事吧,好多人逛美术馆可能就看看画,但潘力在书里提的点挺有意思。
美术馆不是用来躲雨的,是让你对着画动脑子想的地方。
一幅画能勾出十种奇思妙想,十幅画就能勾出一百种,人的脑洞是能越开越大的。
日本森美术馆是最早允许观众拍照的,据说这想法来自美国法学家莱西格的“知识共享”理论,不得不说这步走得挺超前。
但现在还有不少美术馆特呆板,不让拍照不说,馆长思路还停在老早前,一门心思守着“知识产权”,好像把画锁起来就保住艺术了。
这真不是明智之举,艺术本来就是要让人看、让人想的,连这点都想不通,怕是没搞懂艺术的本质。
潘力在书里给“奇想”下了个定义,说它是“打破因循守旧的躯壳,自由而崭新的想法”。
还说要是抛开奇想谈日本艺术里的侘寂、物哀,那就是搞反了顺序。
本来我觉得“奇想”就是瞎琢磨,后来发现不是,它是有理论撑着的。
维特根斯坦不是说过“语言的尽头是艺术的开始”嘛,近代人总用语言给世界分类,问题其实不少,而奇想正好能打破这种局限,让咱们用新方式看万物。
日本还有个美术史家叫辻惟雄,1970年写了本《奇想的系谱》,没想到五十多年后还在卖。
这本书最牛的是重新定义了艺术,也重新找了艺术家的位置,好多读者都被打动了。
伊藤若冲有幅《动植彩绘》,后来被定为日本国宝,就是因为辻惟雄的“奇想论”,这幅画才被重新重视起来。
这事儿挺能说明问题,好的艺术观点是能让好作品发光的。
还有个点特别有意思,日本艺术里常提“遊”,发音是“あそび”,跟咱们中文的“娱”是一个意思。
有研究日本美术史的人说,南画(也就是文人画)的本质就是“自娱”,画画不是为了卖钱,就是自己图个乐。
这么一来,南画的精神价值就比画本身还重要了。
而这个“玩”的源头,正是奇想,只有带着脑洞画出来的东西,才能让人感觉到那种纯粹的快乐。
日本“艺道”美学还讲究不完美、残缺美,这反而给奇想搭了个理性框架,不让它跑偏。
圆山应举直接画了幅《游虎图》,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带着玩心画的,高桥由一画的《豆腐》看着是写实,其实藏着不少脑洞,硬是让静物像活过来一样,不管是自己画还是别人看,都能乐在其中。
翻完理论部分,就该看看这些“奇想”到底在画里咋落地的。
从老早的古典画到现在的现代艺术,能明显感觉到日本人这股子脑洞就没断过,而且越玩越有花样。
先说说古典艺术,江户时代及之前的作品里,奇想的影子到处都是。
狩野永德画过《唐狮子图屏风》,但他压根没见过真狮子,全靠自己琢磨。
画里用奢华的黄金云彩和硬邦邦的岩石当背景,反而把狮子的存在感衬得特别强。
现在看这幅画,要是没那股子敢瞎想的劲儿,还真画不出这种效果。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就更不用说了,全是脑洞大开的作品。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那浪画得跟要吞了船似的,构图跟传统山水画完全不一样,歌川国芳的《相马之旧王城》,人物和场景都透着股子夸张的劲儿,东洲斋写乐画的《第三代大谷鬼次之奴江户兵卫》,人物表情跟漫画似的,直接打破了当时浮世绘的常规。
还有那会儿人衣服上的根付,就是个小配件,却要兼顾装饰、好玩和有灵性,《青蛙与草鞋》《老鼠与葫芦》这些作品,要是手艺人没点脑洞,根本想不出来。
到了近代,日本早期油画也没丢了这股子奇想。
青木繁的《海之幸》《黄泉比良坂》,东乡青儿的《持阳伞的少女》,还有藤田嗣治的《寝室的裸女》,构图都特别大胆。
藤田嗣治还在法国艺术圈火过,他画的裸女用了乳白色肌肤,配着东方纹样的背景,把东西方审美揉到一块儿了,这想法在当时挺新鲜的。
现代艺术家就更敢玩了,白发一雄的《龙之舞》,是在没意识的状态下画的,把看不见的精神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看着特别有冲击力。
冈本太郎更直接,提出“三不”艺术论,说“美术不是技术熟练,不是视觉愉悦,不是心情愉快”,他的《森林之定律》《太阳之塔》,一看就知道是脑洞彻底放开了。
奈良美智的“大头娃”,看着可爱,其实藏着对现代难民营的思考,草间弥生画的《早晨醒来》,全是重复的图案,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进去了,看着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池田学用钢笔和彩墨画《兴亡史》,还说“海啸对人类是灾难,对大海只是打喷嚏”,这想法一下子就把现实和虚拟的边界模糊了,特别有意思。
其实日本人性格里也有不少纠结的地方,比如不太外向、爱守规矩、容易紧张,但这些反而能变成无拘无束的奇想。
有了奇想就敢跟常规对着干,自然就能搞出有创意的东西。
日本艺术之所以不单调、耐琢磨,靠的就是这个。
村上隆还说过,日本艺术要在世界上有话语权,得扎根亚文化,他提的“超级平面”理论,说白了就是换个说法讲奇想。
现在看,日本能走向世界的艺术,不管是漫画、动漫,还是画画、手工艺品,全是靠奇想撑着。
19世纪还有个“日本主义”思潮,莫奈、梵高这些西方画家都受浮世绘影响,这也能看出奇想的魅力是不分国界的。
翻完《日本艺术50讲》,最清楚的就是,日本艺术离了奇想就没那味儿了。
咱们看日本艺术,别光盯着侘寂、物哀这些词,得往深了看,那股子敢打破常规的脑洞,才是真正的核心。
而且奇想和理性也不冲突,咱们既需要用理性过日子,也需要用脑洞感受艺术。
这大概就是日本艺术既能学西方,又能保持自己特色的原因吧。
以后再逛美术馆看到日本艺术,我肯定会多琢磨琢磨,这幅画里藏着啥不一样的脑洞。
相关文章
文|筱晓编辑|筱晓2025年10月18日12时,一个注定被科学史铭记的时刻。清华园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安详离世,享年103岁。而就在17天前,他刚刚吹...
2025-10-19 0
安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素有“中国竹乡”之称,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江浙沪地区短途度假的热门选择。如果你正在计划一次轻松又充实的安吉之旅...
2025-10-19 3
金秋已至额济纳胡杨林被秋色渲染的金黄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只为目睹它一年仅21天的绚丽让我们走进“神树”,了解胡杨背后的故事...
2025-10-19 2
编者按:三湘四水,岂止一面。湖湘大地的版图上,每座城市都藏着太多标签之外的惊喜。即日起,红网《何以湖南》专栏推出系列报道《你所不知道的……》,带你走进...
2025-10-19 3
清晨的罗浮山云雾未散,徒步爱好者已踏着古驿道的青石板启程;正午的显岗水库畔,骑行队伍沿着环湖碧道飞驰而过;傍晚的双月湾上空,滑翔伞迎着落日划出优美弧线...
2025-10-19 4
随着天气渐凉,国家植物园的斑斓秋色拉开序幕。在尚有绿意的林间,茶条槭猝不及防地变成一抹热烈而醇厚的红色,撞入人们眼帘;秋紫白蜡也在10月中旬至下旬迎来...
2025-10-19 4
嘿,京津冀的朋友们!这个秋天,咱老家河南带着满满的诚意、品不完的美食、唱不完的大戏,来您家门口串门啦!10月20日至22日河南文旅推介活动将走进京津冀...
2025-10-1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