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的秋日限定色,不仅有象征丰收的金黄,还有代表浪漫的粉红。眼下,桐庐县城南街道金牛村的30亩粉黛乱子草竞相绽放。绚烂的梦幻花海,为市民游客奉上“限定...
2025-10-21 0
打小在珠江边长大,习惯了骑楼街巷的湿热烟火,听熟了茶楼里的粤语闲谈,总觉得日子就该是这般鲜活又匆忙的,像早茶市上蒸腾的虾饺热气,像上下九永远拥挤的人潮。这回拖家带口去潮州,本是为了圆老父亲的心愿——他总念叨韩愈治潮的典故,说要去看看"韩江边上的文脉",便应了他,一脚踏进了这片粤东平原上的古城。
去之前,对潮州的印象多是美食榜单上的只言片语:牛肉火锅,蚝烙,牌坊街。脑子里勾的轮廓,大约是热闹市井的模样,带着些重油重鲜的烟火气。真到了地方,才知先前的想象都浅了些,这城像本翻旧了的线装书,纸页间藏着千年的墨香,每一笔都透着醇厚。
头一桩要提的,是这气候。广州的初秋还是黏腻的,湿热像层薄纱裹在身上,走两步就浑身发沉。潮州不一样,靠海的风带着清爽劲儿,日头虽烈,只要躲进骑楼底下,立马就凉快下来,连呼吸都觉得通透。只是这风里的咸意,比想象中更浓。我那爱养花的妻子,第一天就发现阳台的茉莉叶上蒙了层细盐,原是海风带的盐分,连带着晾在窗外的衣裳,收下来都带着点大海的味道。倒是女儿新奇,说这里的风"会讲故事",追着风在韩江边跑,脸蛋被吹得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荔枝。
住的地方选在牌坊街附近,青瓦白墙的潮汕民居,天井里摆着口老水缸,缸沿磨得发亮,里头盛着清水,据说既能防火又能聚气,主人家还在缸边养了几尾金鱼,衬着墙角盛开的兰花,倒添了几分雅致。傍晚总有些本地人搬着竹椅坐在门口,用带着潮汕口音的话聊天。听他们说话,调子抑扬顿挫,尾音带着些婉转,不像广州话那样急促,慢悠悠的,倒也亲切。
这一周,脚没闲着。
头一站自然是广济桥。从古城过去,穿过挂满红灯笼的街巷,远远就看见江面上的楼台亭榭。到了跟前,才知什么叫惊艳。这桥是由桥墩和浮船连起来的,桥墩上盖着式样不同的亭台,像一串珍珠嵌在韩江上,最奇的是中间的浮船,听说大船开来时就会分开,这种开启式的设计全国独有 。站在桥上看韩江,江水悠悠地流,远处的韩文公祠立在山腰,青瓦红墙格外醒目。听导游说,这桥有八百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名桥之一,古时候既是路又是集市——摸着桥墩上光滑的石头,忽然就懂了,这桥藏着多少南来北往的故事。
从广济桥回来,脚还没歇稳,就被开元寺勾了去。开元寺是唐代建的古寺,历经修缮却依旧气派。寺门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
进了院子,两棵参天大树直冲云霄,一棵是唐代的菩提树,一棵是千年梭罗树,枝干虬劲,绿叶遮天。老辈人说这两棵树是寺里的‘镇寺宝’,历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连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的光斑,都像带着些岁月的温润 。大雄宝殿里的四大天王尊像,有的持剑,有的托塔,神态逼真,墙上的壁画细腻优美。后院的碑刻上刻着历代修缮的记录,字里行间都是时光的痕迹,我蹲那儿看了半天,想那些刻字的人早就不在了,可这寺还在,这就叫传承吧?
韩文公祠也得说说道。祠堂建在韩山半山腰,爬上去的石阶旁种满了松柏,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殿里的韩愈塑像目光炯炯,墙上挂着他当年治潮的壁画。最稀罕的是祠里的碑刻,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其中一块刻着"功不在禹下",道尽了潮州人对韩愈的敬重。听导游说,韩愈在潮州只待了八个月,却办学校、兴水利,还写下《祭鳄文》赶走鳄鱼,当地人便建了这祠堂纪念他 。站在祠前眺望韩江,江水滔滔,恍惚能听见千年前的诵读声。
祭鳄台是路过时撞见的。江边的高台立着韩愈的石像,台下的石碑刻着《祭鳄文》的原文。江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像在复述当年鳄鱼退去的传说。旁边卖工夫茶的老汉说,这韩江现在可干净了,鱼儿多得很,我瞅着江面上的渔船,倒比城里的风景多了些野趣。
吃的方面,潮州可把我们一家子的胃口给换了个样。
头一顿吃的蚝烙,馆子就在住的巷子口,老板是个中年汉子,手里的铁勺翻得飞快,新鲜的蚝仔裹着薯粉浆,倒进热油里"滋滋"响,撒上葱花和鱼露,香气立马就飘了出来。咬一口,外酥里嫩,蚝仔的鲜混着薯粉的糯,就着店里的鱼露,越吃越香!广州的煎堆讲究香脆,这蚝烙却来得实在,像潮州人的性子。
牛肉火锅是后来尝的,铜锅里的清汤翻滚着,刚切好的吊龙、匙仁码在盘子里,鲜红透亮。老板说要"三起三落"才好吃,我照着试了试,入口鲜嫩多汁,一点腥味都没有。最妙的是那道普宁豆干,炸得金黄,蘸着韭菜盐水吃,外脆里嫩,解腻得很。
粿条汤也得提,粿条滑溜溜的,汤是用大骨熬的,鲜得很,里面加了牛肉丸、鱼丸,咬一口丸子,汁水溅得满嘴都是。我家女儿不爱吃肥肉,却被这汤里的鱼丸迷住了,一小碗不够,又添了半碗。
还有鸭母捻,比广州的汤圆个头大些,皮儿韧韧的,捏的时候特意留个小尾巴,煮在甜汤里像母鸭浮水,瞧着就有意思。馅料有芝麻、花生的,还有清甜的绿豆沙,咬开一口,内馅流心,混着糖水的甜,软糯又不腻。甘草水果是酸溜溜、甜丝丝的,把芒果、杨桃泡在甘草水里,据说本地人逛街都爱买,我尝着像广州的凉果,却多了点新鲜的果香。腐乳饼是用腐乳和猪肉做的,咸甜交织,越嚼越有味道,妻子买了好几盒,说要带回去给朋友。
最让人感念的,便是店家这份透着烟火气的实在。我们四口人,想多尝几样,又怕吃不完,店家主动说可以少来点。比如那盘卤鹅,别家是一大盘,他给我们切了小半只,说"尝个味就行"。我老父亲叹着气说,这在广州少见,馆子总怕你点少了,这儿倒替客人打算。
待了这几日,觉出潮州这城,像个儒雅的老者,话不多,却满是底蕴。古迹是实打实的,吃食是硬碰硬的,连街上的人走路,都带着股不慌不忙的劲儿。可越待,心里头越有些琢磨不透的地方,借着这股子热乎劲,说出来问问。
其一,是这方言。我自小讲粤语,调子是明快的。听潮州人说潮汕话,调子奇特,有些词的发音,却透着点古意。比如他们说"你"是"汝","筷子"是"箸","锅"是"鼎",甚至出去玩都叫"佚陶",倒和古籍里的词对上了。广州话里也有些古词,比如"企"(站),"睇"(看),可潮汕话听着更古老,像从时光里走出来的。是不是因为这地方靠海,历史上少受战乱侵扰,反倒把老祖宗的话留住了些?
其二,是这城的节奏。潮州是著名的侨乡,按说该是新潮热闹的,可走在街上,见得更多的是喝工夫茶的老人,慢悠悠修鞋的匠人。牌坊街里,总有人摆着茶桌,一套茶具摆得整齐,喝茶的人细细品味,旁边看的人也不催。我们住的那条街,有家做粿的铺子,每天早上五点开门,中午十二点就歇了,说"卖完就回家喝茶"。在广州,哪有生意上门还往外推的?是这城的日子过得太安逸,还是当地人更懂慢下来生活,反倒把节奏放慢了?
其三,是“潮州”这名字。这名儿听着就有历史感,可这地方古时候叫‘义安’,后来改叫潮州,传说是因地处南海之滨,潮水往复频繁,取‘潮水往来之地’的意思。只是这江后来因韩愈治潮改叫韩江,倒让‘潮州’与‘韩江’成了相互依傍的名儿,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缘分?
临走那天,在韩江边坐了坐,江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鹅卵石。对岸的新楼拔地而起,和古城的老墙遥遥相对。忽然就懂了,这城啊,新的旧的,都在这儿扎着根,像那广济桥的桥墩,看过潮起潮落,也见过人间烟火,就这么稳稳当当地立着。
这一趟,值。只是那几个疑问,像韩江里的涟漪,总在心里荡来荡去。要是有潮州的朋友,或是懂这些的老师,不妨说道说道,让我这广州来的老头子,也多明白几分这粤东大地的城。
相关文章
桐庐的秋日限定色,不仅有象征丰收的金黄,还有代表浪漫的粉红。眼下,桐庐县城南街道金牛村的30亩粉黛乱子草竞相绽放。绚烂的梦幻花海,为市民游客奉上“限定...
2025-10-21 0
好羡慕中小学生又有“春秋假”了,部分地区已经公布确切时间,就在11月,喜提五天假期啊,爸爸去哪儿、妈妈呢?且不说作为“牛马”的父母有没有假期陪伴孩子,...
2025-10-21 0
若要进入新疆,我们必须经过酒泉,这里有著名的卫星发射场,也有驰名中外的敦煌,像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春风难渡的玉门关,还有万里长城的最西段嘉峪关等等,这...
2025-10-21 0
一段古老斑驳的古城墙浓缩了厦门六百年历史厦门所城墙遗址公园已开工建设▲效果图据了解,厦门所城墙遗址是厦门城保留至今的一段城墙遗址,总长约130米,遗存...
2025-10-21 0
今天是8月3日,内蒙古之旅的第十天。今天的行程,第一站是从正蓝旗出发到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这两天我们一路向南,离两座山脉越来越近,一座是燕...
2025-10-21 0
昨天只睡了二、三个小时,今天早上4:30就起了床,弄弄搞搞吃了早饭,5:50就坐上了地铁,我要在7:30之前赶到六合地铁S8号线雄州站。今天因朋友之约...
2025-10-21 0
当夏日的燥热渐渐褪去秋风拂过赛罕大地赛罕区便披上了它一年中最华丽的盛装从城中园林的层林尽染到城郊田野的高粱似火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秋天独有的诗意与浪漫每...
2025-10-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