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1日 20:50 3 admin

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成功完成人类首次无动力漂流长江全程,一举轰动中外。这次壮举所凝结的“长漂精神”——团结拼搏、坚韧不拔、英勇顽强,至今依然在成都人血脉里流淌。

41岁的成都市民刘磊,正是一位热爱河流旅行的人。他常常驾着他心爱的背包船,漂流在祖国的秀美山水之间。这是一项新兴的小众运动,截至2025年,像刘磊这样的河流旅行爱好者,在全成都已近2000人。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成都的河流旅行爱好者们 受访者供图

一人一船: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2021年,在巴西工作的刘磊来到潘塔纳尔湿地附近的博尼托河。他看见有人乘一种充气船,悠悠摇曳在水晶般透明的河面上。那一幕宁静而明亮的画面,深深印在他心里。回国后,那段水影始终挥之不去。几番探寻之下,他惊讶地发现,在巴西邂逅的那艘船,竟是“成都制造”。他顺藤摸瓜,找到了本地爱好者社群,从此正式“入坑”河流旅行。

从封闭水域起步,再到平静河道试水,刘磊的漂流足迹渐渐展开。4年间,他携一艇充气背包船,行过数万公里,探索上百片水域——从穿城而过的城市水系,到雪山环抱的高原海子;从新疆沙漠胡杨林间的清浅池塘,到滇南热带雨林里的幽谧水道。从晨光初透到星夜沉静,从静水徐行到白浪激荡,从结伴同游到独自漂流。一人一船,他愈发沉醉于这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河流旅行达人刘磊接受记者采访 红星新闻记者 周仕军 摄

“顺着水流向下漂,你能从另一个角度仰望岸边的村庄、城市与山川。”刘磊告诉记者,“河流塑造了地理,也哺育了文明。沿水而行,不仅视角独特,更能让人彻底沉静下来——有时一连数小时甚至十余小时独处水上,那是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

在不断精进控船技巧和“读水”经验,陆续漂流过嘉陵江、沱江、岷江等河流后,今年9月,刘磊从泸州启程,顺长江而下,划行230公里,历经三天两夜,最终抵达重庆朝天门。3天中,他分别划行了5小时、8小时与9小时。沿途复杂的水情与密集的货船,考验着他的专注与应变能力;而江岸两侧,高楼林立、码头繁忙,货轮穿梭、铁路纵横,一座座重工设施铺陈出山城雄浑的工业脉络——河流旅行的魅力,正藏在这流动的风景与人文的历史交错之间。

刘磊在河流旅行的过程中,不仅领略自然与人文,他还曾在河道中发现非法捕鸟网阵,与同伴一同拆网救鸟,此事还一度登上新闻。(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天府新区鹿溪河惊现“捕鸟网阵”,当地加强巡查 律师:涉事者或担刑责)

成都姑娘内陆造船:

从“客厅工厂”到行业翘楚

鲜有人知,风靡全球的充气皮划艇品牌MRS,竟诞生于深处内陆的成都,其创始人罗小虎,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成都姑娘。

“成都自古是通航的。”罗小虎介绍,“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放学走到九眼桥,常有船夫招呼孩子们上船。只需一篙轻点,人便随船悠悠荡至对岸。”她对河流的亲近感,源自父辈的水上记忆。而在她遥远的童年印象中,1986年那场震撼世界的“长江漂流”,更如一颗种子悄然落入心田。“那时父母会守在电视机前,追着看转播。”罗小虎将“长漂”先驱视为中国河流旅行的第一批探路者。她自己则在2000年代涉足这项运动。

“当时,这项运动极为小众,国内几乎找不到生产充气皮划艇的厂家,大家只能从海外购买。可一旦出了问题,售后就成了难题。”于是,她和家人萌生了自己造船的念头。“我们买来最好的材料,想造出最好的船。就在自家客厅里拼拼凑凑——我们管那叫‘客厅工厂’。”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罗小虎(右)在国外参展时与爱好者合影 受访者供图

造船之初,纯粹出于热爱。直到身边朋友见到她DIY的船,纷纷请她帮忙定制,甚至外地玩家也慕名询问,罗小虎意识到:这艘船,或许不止是她的个人玩具,更能为更多水上运动爱好者开启新的可能。

从2007年到2018年,罗小虎与家人以“造一条、卖一条”的方式,将船卖给身边的玩家。口碑逐渐传开,海外玩家也通过社交媒体注意到MRS,主动寻求代理。“深处内陆确实带来诸多挑战。”她坦言,“成都缺乏沿海地区的船艇产业基础,许多材料得去外地,甚至国外找。生产工艺全靠自己摸索,一条船的原型要做几十次测试,才敢交到玩家手中。”然而,困境亦催生创新。“好在成都高校云集,我们与四川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展开合作,逐步建立起跨学科的研发团队——算是把‘内陆劣势’,转化成了我们独有的‘创新优势’。”

自2018年起,MRS的海外订单日渐增多,国内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MRS从“家庭工厂”走向规模化生产,如今产品已进入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芬兰、挪威、瑞典、澳大利亚等市场,不仅成为国内行业翘楚,更被多家国际专业杂志评选为全球前三。

政策助推:

成都河流旅行社群已近2000人

划船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为之一。早在石器时代,人类便造舟渡水。刘磊表示,尽管划船历史悠久,河流旅行在国内外仍属小众。不过近年来,参与人群持续增长,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河流旅行,目前已积累数万粉丝。

而成都发展河流旅行有天然优势:成都市域范围内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交织,水网密布,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作用下,丰沛的降水能够在夏季提升河道水位、补给湖泊蓄水,为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条件。加之成都市民热爱户外,又拥有世界知名的充气皮划艇品牌,正逐渐成为中国河流旅行的高地。记者多方了解到,社群文化总是伴随着河流旅行等水上运动发展,目前成都河流旅行的相关社群规模已近2000人,每年都会组织大大小小几十场活动。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受访者供图

罗小虎就说:“成都的社群活跃度非常高,每周都在各个地方探路。”而多位河流旅行爱好者告诉记者,河流旅行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激励与指引。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贯彻落实《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水上运动。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关于有序开放自然水域、加强水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促进水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提案》答复函中表示,有序开放良好的自然水域进行水上健身运动是“惠及民生、顺应民意、赢得民心”的好事,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表示在充分考虑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基础上,推动各地开放自然水域进行水上健身运动,并且积极推动构建水上运动赛事产业集聚区……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合理利用优质户外运动资源”、“鼓励西北、西南地区特色发展山地越野、攀岩、自驾、溯溪、漂流等运动项目”。

早在2023年,成都兴隆湖就与深圳大鹏湾、厦门浪漫线、北京大运河等单位一起,成功入选第一批15家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仅2023年,成都就有32万人次参加水上运动;近年来,多场高水平的国际水上运动赛事在成都举办,例如有着多项水上运动比赛的世运会,以及承接世运会的成都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滑水公开赛。

安全提示:

河流旅行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多位河流旅行爱好者告诉记者,在河流旅行中,每一次下水都是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然而,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安全永远是享受漂流乐趣的前提。爱好者们需牢记,自己永远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开展河流旅行,首先要严格遵守各水域的法规制度。饮用水源地、水坝、电站枢纽、港口码头等区域通常严禁私自下水,建议提前通过专业平台了解目的地水情。遇到水坝、电站、激流险滩等危险区域,务必主动避让,宁可上岸绕行,绝不冒险闯入。即便在不禁止下水的水域,也要注意避让其他船舶,避免干扰沿岸的生产生活,同时践行环保理念,不乱扔垃圾,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要爱护自然。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成都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滑水项目 资料图片

安全保障方面,救生衣是绝不可少的保命装备。无论水性多好,无论在何种水域,都必须正确穿戴符合标准的救生衣。在一些复杂水域,还需配备头盔、救生绳、防水对讲机、急救包和应急物资等装备,做好充分准备。

技能提升需要循序渐进。初学者应在专业教练带领下,从平静的池塘、公园湖泊等封闭静水水域起步,系统学习控船技术。待掌握基本技能后,可进入开放水域学习“读水”技巧,仔细观察水流,识别漩涡、暗流等潜在风险。切记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要在充分掌握水文知识后,再逐步向更具挑战性的水域进阶。

罗小虎也提示道:“小众运动在进入大众视野时,需要了解其安全性,我们做了大量的安全知识普及,并让有耐心、有责任感和对水文知识有足够认知的教练或人,带着大家参加这项运动。”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编辑 郭庄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小众运动”河流旅行在成都兴起:爱好者近2000名,“成都造”充气皮划艇远销海外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