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个女人,也不知道她和那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那张写着“卫生间,等你”的纸条,我留了很久,夹在一本旧书里,纸页已经黄脆。它不...
2025-10-23 0
10月19日至20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第一期活动走进建水。当代著名作家、国家一级作家陈应松深入建水,通过沉浸式走访,与建水紫陶名家深度对话,了解紫陶产业发展,在古城街巷中探访人文风貌,以文学视角捕捉千年古城的文化根脉与时代新貌。
活动首日,陈应松先后前往建水紫陶博物馆、贝山陶庄景区,与多位紫陶名家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建水紫陶从明清起源到当代发展的脉络,现场观摩紫陶创作过程,重点倾听匠人对技艺传承、产业创新及行业发展的思考。
当看到陶土在匠人日复一日地打磨下蜕变为精致器物,他联想到文学创作,深感这份“化平凡为不凡”的努力,与写作中蕴藏的工匠精神一脉相通。
陈应松感叹道,建水紫陶是一门“火的艺术”,正如古诗中所描绘的千度熔炼。紫陶名家将一把朴素的泥土,通过精雕细琢,升华为艺术精品,这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探索。这种将平凡化为非凡的历程,与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共鸣。
活动次日,陈应松深入建水古城,先后探访朝阳楼、朱家花园、文庙、学政考棚等著名景点,还漫步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从恢弘的历史建筑到市井的烟火街巷,亲身感受千年临安的空间肌理与生活气息。期间,他还与建水县文联作家代表围绕地域题材文学创作、本土文学传承创新等话题深入座谈,并分享创作经验、交流写作思路。
陈应松表示:“第一次来到建水,感觉非常震撼,我觉得建水古城最大特点是没有沧桑感,而是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充盈在古城当中。建水的古桥也非常美,保存得很完好,生活在这里是真的非常幸福。我相信我的文字一定不会辜负建水古城的美和建水紫陶的神奇。”
陈应松在大板井体验取水
两天的建水之行,陈应松用脚步丈量紫陶工艺的深度,用心灵感受古城人文的温度,更以文学创作者的敏锐,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创作养分。作为他多地走访的最后一站,建水的独特魅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这场“文学与地域文化的相遇”,将会让建水的故事透过文字,被更多人看见并喜爱。
记者:张腊
编辑:赵一锦
责任编辑:罗子淳 夏丽萍
审核:王丽琴
联系电话:0873-7616391
投稿邮箱:392760443@qq.com
业务拓展热线:0873-7620977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地址:红河州建水县建水大道551号
相关文章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个女人,也不知道她和那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那张写着“卫生间,等你”的纸条,我留了很久,夹在一本旧书里,纸页已经黄脆。它不...
2025-10-23 0
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书信邓稼先、杨振宁1971年8月,在上海大厦宴席上,杨振宁收到了邓稼先寄来的书信,信中特地证实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完全是“自主研发”信末还...
2025-10-23 0
周继红,十九岁那年,一个小姑娘,跳进池子,给中国拿了头一个跳水金牌,后来手里带出了郭晶晶,陈若琳,全红婵,冠军自己当过,还把冠军一个个地带出来。人民日...
2025-10-23 0
本报记者 孙丛丛774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量超2400个、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十四五”以来,山东发挥文化旅游业关...
2025-10-23 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盖煜)10月16日清晨,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开发建设中心职工李作余沿着雅玛里克山(以下简称雅山)的登山步道缓缓上行,风穿过层...
2025-10-23 2
从春天到冬天,每一位来过布尔津的人,总是会感慨一句“童话布尔津,分明似画图”。布尔津县,这座位于额尔齐斯河畔的县城,凭借四季美景、多元文化、缤纷业态,...
2025-10-23 2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游览。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金秋十月,陇原大地景色如画。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市场迎来“热力全开、...
2025-10-23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