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皇塘镇丁桥行政村长沟坝村历史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5日 11:09 3 admin
皇塘镇丁桥行政村长沟坝村历史

长沟坝村始建于 19 世纪 60 年代,距今约 150 年。该村因村南有条长沟,沟上有坝,故名长沟坝村。据传,在太平天国期间,当地人外出逃避战乱,死在异乡的人很多,因此大量的田地成了荒地,杂草丛生。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朝政府下令垦荒,规定谁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并减免 3 年赋税。此后,许多苏北难民迁到此垦荒定居,遂成村落,现在的长沟坝村村民基本上都是其后裔。

长沟坝村位于皇塘集镇西北约 2 公里处,东靠徐村,南邻花园村,西近蒋家村,北毗大甸上村。村南水泥路通皇塘集镇,村北有一条石子路。

该村民国时期属导墅区白马乡第七保;1950 年属导墅区皇塘乡第七行政村;1956 年属丁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 年属张堰人民公社丁桥大队;1959 年属皇塘人民公社丁桥大队;1983 年属皇塘乡丁桥行政村;2005 年丁桥行政村与珥塘行政村合并为丁桥行政村;2010 年丁桥行政村与大庄行政村合并为丁桥行政村,属皇塘镇丁桥行政村。

2010 年,该村土地总面积 230 亩,其中耕地 150 亩,水面 30 亩,村基地 50 亩。总户数 36 户,总人口 120 人,其中男性 59 人、女性 61 人。村民姓氏有盛、韩、石、吉、陈、金、徐、颜、王、荆和李 11 个,其中盛姓占 59.4%,韩姓氏占 19.2%。村民均系汉族,使用皇塘方言,承袭当地习俗。

长沟坝村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辅以饲养禽畜等。解放前,受剥削和压迫,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组织村民走合作化道路,20 世纪 60~70 年代,又组织村民兴修水利,筑渠道,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推广新品种,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1980 年,水稻亩产突破千斤大关。1983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劳动积极性。村民推广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10 年,水稻亩产 650 公斤,小麦亩产 350 公斤。1990 年后,村民转变观念,从事二、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村民盛留芳创办常盛塑料制品厂,年收入 20 余万元;吉小明创办内衣制品厂,年收入 15 万元;韩玉明经营煤炭生意,年收入 25 万元;石文东创办汽车配件厂,年收入 15 万元;盛大火饲养生猪 300 余头,年收入 10 万元。2010 年,全村从事工业 50 人、建筑业 5 人;村民人均纯收入 1.28 万元。

1970 年前,村民住房多为平瓦房,墙体多为里土外砖。1970 年起,村民翻建房屋,1980 年起,建造楼房;90 年代后,对住房进行改造装修。2010 年,全村有楼房 78 间,平房 90 间;固定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 100%;全村拥有小汽车 5 辆、摩托车 15 辆、电动车 20 辆;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基本普及。

2010 年,全村有共产党员 4 人,参军服役 7 人;有大学毕业生 15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 人(盛伟,南京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该村知名人士有:盛夕林,曾任丹阳市云阳镇副镇长;盛双海,曾任镇江市轻工业二局局长;韩精华曾任丁桥村党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丹(阳)金(坛)武(进)地区主要领导人余慎在此领导抗日活动,村民石培根在其影响下参加了新四军,跟随余慎部下朱福坤营长北撤,1940 年 12 月在宝应曹甸战争中壮烈牺牲。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