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不只避暑!六盘水从自然禀赋到产业融合的康养转型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7日 13:49 1 admin

在我国西南腹地,有一座城市曾因“江南煤都”的称号闻名遐迩,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工业发展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面临挑战,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如今,这座城市凭借独特的自然禀赋、精准的政策布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蝶变为全国知名的康养胜地,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凉都”的六盘水。

从乌黑的煤炭到清新的康养空气,从轰鸣的厂房到静谧的森林步道,六盘水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特色之路,其康养产业的崛起不仅重塑了城市形象,更为人们提供了一处身心休憩的理想归处。

气候“出圈”:从“夏季避暑”到“四季皆宜”

“全国避暑养老榜首”的头衔,源于六盘水刻在地理禀赋中的康养密码。这座被中国气象学会认证的“中国凉都”,夏季平均气温仅19.7℃,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8%,PM2.5浓度低至23.1微克/立方米,形成天然的“生态空调”系统。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中,六盘水以综合评分第一,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避暑城市榜首!

夏季,六盘水以避暑季为核心,举办六盘水马拉松、彝族火把季等品牌活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六盘水累计接待过夜游客313.47万人次,同比增长11.44%,避暑旅游持续升温。

不只避暑!六盘水从自然禀赋到产业融合的康养转型

乌蒙大草原

冬季,以滑雪季为重点,依托玉舍、乌蒙、梅花山三大滑雪场构建“滑雪+温泉”产品体系,让“南国冰雪城”与“避暑康养地”形成四季互补。2024年滑雪季期间,六盘水滑雪场共接待16.67万人次,同比增加86.28%;占全省滑雪场接待26.36万人次的63.24%,推动冬春旅游“淡季不淡”。当滑雪过后,游客们还可以来到水城区百车河温泉度假区,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池中泡去一身的疲惫。景区内的亲子乐园蟹宝王国,更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堂。

除了夏季和冬季的特色活动外,六盘水的春秋两季同样魅力十足。春季,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粉的、白的,五彩斑斓,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秋季,妥乐村的古银杏林则成为人们向往的打卡地。这里拥有1450余株古银杏树,树龄多在300年以上,最长者已达1500余年。每到金秋时节,银杏叶逐渐由绿转黄,整个村庄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六盘水通过打造四季特色文旅活动,将气候优势成功转化为产业活力,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这座城市在四季的更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产业引擎:“康养+”融合的升级路径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胜势,政策顶层设计成为关键推手。六盘水早在2021年便出台《六盘水市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六盘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构建“医、养、健、管、游、食”六大体系,2023年升级的“全域康养、全龄服务、全季运营”战略,更推动康养与九大产业深度融合。

在基地建设方面,六盘水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环境等资源,结合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2022年11月,六盘水市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康养产业的发展为六盘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水城区接待游客826.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79亿元,同比增长8.92%。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系统性规划催生出“市级统筹、区县特色”的发展格局。比如,钟山区搭建智慧康养体系,95个养老服务机构实现高效运营;水城区建成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39家养老机构与三甲医院实现数据互通,其“五养五地”模式入选《康养蓝皮书》经典案例。

文化“铸魂”:打造身心归栖的旅程

六盘水的康养升级,更体现在“凉资源”与“热文化”的深度耦合。

作为7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将民族文化转化为独特康养体验:野玉海景区的篝火歌舞构建沉浸式疗愈场景,布依族“三月三”对歌让游客在互动中放松身心,梭戛长角苗生态博物馆的非遗技艺体验则赋予指尖治愈力。

不只避暑!六盘水从自然禀赋到产业融合的康养转型

野玉海火把节

三线建设文化同样成为精神康养的重要载体,在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内,生动的影像资料、逼真的模拟场景,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尖山1964·三线文化产业园,随处可见的“老三线”装饰、标语、图片,步步皆宜的“三线”建设中的红色记忆,向人们述说着矿区的“今生前世”。

文化赋能催生新型旅居形态。水城古镇的非遗民宿推出“一日绣娘”“古法造纸”等项目,让文化传承与旅居体验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六盘水市通过品牌化战略推动刺梨产业发展,已形成以“初好”“刺力王”为主导的品牌矩阵,是“凉都伴手礼”的核心载体,让康养体验从旅途延伸至日常。这些品牌还通过多元化展销、文旅融合及国际拓展,实现了产品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并走出国门进入老挝等海外市场。

上游观察》》

19℃的夏天是六盘水吸引游客的天然名片,完善的“康养+”产业体系则是它留住游客的坚实支撑,独特的民族与三线文化是它打动游客心灵的关键所在。随着2025年10个森林康养基地、100公里步道建成目标的逐步推进,以及“候鸟式养老联盟”跨区域联动的不断深化,六盘水在康养产业的道路上必将走得更远、更稳。

未来,这座西南城市不仅将继续书写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精彩篇章,更将成为引领全国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标杆,为更多人提供一处可游、可居、可养的身心归处。

上游新闻记者 蓝娅莉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