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四川省普格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31日 11:06 1 admin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南、西、西北和北面分别与布拖、宁南、德昌、西昌、昭觉五县(市)接壤。其地形地貌呈“三山夹两谷”貌,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普格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得天独厚。有原始古朴的螺髻山、具有沐浴、保健功能的天然温泉、极富塞外风情的海口高原牧场、奇特的玛瑙洞等。其中尤以螺髻山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引人入胜。螺髻山,叠岭层峦、巍峨绵延、碧水幽谷、云海苍茫、茂林修竹、繁花似锦、香飘四溢,兼有黄山、泰山之雄奇,衡山、华山之峻峭,峨眉山、九寨沟之秀美。古籍中将螺髻山胜景归结为“十二佛洞、十八顶、二十五坪、三十二天池、七十二峰、一百单八景”。明朝进士马中良在《螺髻山记》中曾写下“螺髻山开、峨眉山闭”的慨叹。普格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厚,有以火把节为代表的独特浓烈的所地(阿都)彝族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凉山地区第一任土司即元代阿都土司衙门遗址、海口“尊母石”古彝文石刻、螺髻山佛教庙宇遗迹、红军树等历史文物古迹。#四川#

四川省普格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普格县为彝语普基转音得名。意为山哑口下的一片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纳入国家版图。隶越患郡邛都县(今西昌市)。嗣后朝代更替,隶属多变,因地处古军事要隘。明代在今普基镇境筑普格寨。清道光朝置普格汛。隶建昌镇中营,县境大部为阿都正长官司辖地。清光绪末,汛随绿营裁汰。清廷以宁远府经历移驻普格。实行土流共治,并纠合沿西(昌)宁(南)大道一线乡场建成普格乡,隶西昌县。1913年裁宁远府,增设普格县佐,为西昌县普格分县。1936年,废县佐制,改置西昌县普格区。1944年又改置宁西特别政治指导区,直隶西康省政府,受宁属屯垦委员会管理。1947年初,特区改建为普格设治局,1950年3月归西昌专署管辖,1952年改隶凉山彝族自治区,同年11月建县。1960年,原布拖县的政区并入普格,县治迁布拖,1963年初,布拖县建制恢复,原政区划回,普格县治所迁回原址。

四川省普格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明代以地属兵家关隘,置普格寨。清乾隆时起,江西、湖广等地汉族移民陆续来此开垦.嘉庆朝发展为普格场,后一度改称回龙场。

道光五年(1825年)之后,为建昌镇中营普格汛千总驻地,光绪末年,普格汛随绿营裁撤,宁远府经历移驻普格,又为经历治所。

宣统三年(1911年)迄于民国,先后为普格乡、普格区、西宁彝务指挥部、宁西特区、普安乡、普格设治局及普安镇治所。建国后,置普格场村,一直是县和驻军等党政军机关及区乡人民政府驻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镇,直隶县人民政府。辖1个居民委员会,3个行政村,10个村民组。

1985年全镇总人口7657人,其中汉族6123人,彝族1028人,回族106人,还有藏族、苗族、壮族、白族、满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瑶族等。以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商业、服务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及城镇居民为主,农业人口仅1888人。日常流动人口500人左右。

1990 年辖5区、1镇、35乡,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151个村民委员会,713个村民小组。

1992年11月,按照省、州撤区并乡建镇的统一部署,撤销5个区;普乐乡与普基镇合并为普基镇;委洛、向阳、耿底3个乡合并,建立荞窝镇。

1994年把原委洛乡所辖的甘拉、二胡两个村划至雨水乡管辖,12月,恢复向阳乡建制。

1994年8月,建立普乐、洛乌沟、拖木沟、西洛、小兴场5个区工委。

四川省普格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9年6月28日,大坪乡胜利村划分为胜利村和堡里村;东山乡先锋村五、六、七组划归花山乡管辖,取名为刘家坪村。

1999年10月,撤销德育乡,建立螺髻山镇。

1999年11月29口,普基镇增设温泉居委会。

2001年2月26口,成立螺髻山镇螺髻山居委会。

2001年6月16口,普基镇坪塘村更名为红军树村。

2001年,雨水乡新建西普、新民两个村,2004年新建大马口村。

2001年9月24口,采乃乡由小兴场区整体移民至洛乌沟区,更名为刘家坪乡。花山乡的刘家坪村、向阳乡的新建村、雨水乡的二胡村划归刘家坪乡管辖;原采乃乡的钢铁村、跃进村划归月吾乡管辖;采乃村、洛都村划归菜子乡管辖。

2005年,特口乡由西洛区迁至螺髻山区,仍用特口乡乡名。

2006年8月21口,螺髻山、荞窝、普基镇城关、普基镇温泉4个居委会更名为社区居委会。

2006年,全县共设5区3镇,31个乡,153个行政村。

2021年1月12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普格县等7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1〕1号),普格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四川省普格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一)撤销五道箐乡、特尔果乡、马洪乡和红莫依达乡,设立五道箐镇。以原五道箐乡、原特尔果乡、原马洪乡和原红莫依达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五道箐镇的行政区域,五道箐镇人民政府驻采洛洛博村采洛路1号。

(二)撤销花山乡、东山乡、洛乌沟乡、甘天地乡和刘家坪乡,设立花山镇。以原花山乡、原东山乡、原洛乌沟乡和原甘天地乡阿波洛村、采洛村、瓦洛村1组及原刘家坪乡刘家坪村、新建村、长河扁村、二胡村1至2组所属行政区域为花山镇的行政区域,花山镇人民政府驻联合村花府路1号。

(三)撤销吉乐乡、雨水乡、耶底乡和特口乡,设立日都迪萨镇。以原吉乐乡、原雨水乡、原耶底乡、原特口乡、原刘家坪乡二胡村3至6组和原甘天地乡甘天地村、瓦洛村2至5组所属行政区域为日都迪萨镇的行政区域,日都迪萨镇人民政府驻新民村阿布友勒路1号。

(四)撤销孟甘乡、洛乌乡和哈力洛乡,设立西洛镇。以原孟甘乡、原洛乌乡和原哈力洛乡瓦依村4组所属行政区域为西洛镇的行政区域,西洛镇人民政府驻洛莫村洛乌街1号。

(五)撤销夹铁乡、祝联乡、月吾乡和菜子乡,设立夹铁镇。以原夹铁乡、原祝联乡、原月吾乡和原菜子乡卫星村、前进村、团结村、钢铁村1组及原哈力洛乡瓦依村1组所属行政区域为夹铁镇的行政区域,夹铁镇人民政府驻阿木村解梯路66号。

将原哈力洛乡四甘日村、补觉村、若地坡西村、瓦依村2至3组和原菜子乡先锋村、钢铁村2至5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特兹乡管辖,特兹乡人民政府驻荷池村1组61号。

(六)撤销特补乡和洛甘乡,将原特补乡和原洛甘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螺髻山镇管辖,螺髻山镇人民政府驻德育村5组1号。

(七)撤销辉隆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坪乡管辖,大坪乡人民政府驻底古村3组54号。

(八)撤销永安乡和向阳乡,将原永安乡和原向阳乡流租脚村、谭家营村、乃乃沟村、森科洛村、筲箕村1组、3组、4组及黎安乡沙里村5至6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普基镇管辖,普基镇人民政府驻城南社区新建南路390号。

将原向阳乡筲箕村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荞窝镇管辖,荞窝镇人民政府驻安木脚村5组278号。

将荞窝镇云盘山村8组划归大槽乡管辖,大槽乡人民政府驻解惹村2组55号。

(九)撤销文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黎安乡管辖,黎安乡人民政府驻麻窝凼村1组4号。

2025年普格县辖8个镇、5个乡:普基镇、荞窝镇、螺髻山镇、五道箐镇、花山镇、日都迪萨镇、西洛镇、夹铁镇、黎安乡、大坪乡、特兹乡、瓦洛乡、大槽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