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乐园这个秋天,大悟又有新玩法!420㎡的自然探索空间——虫虫乐园正式亮相大悟红叶景区观景台,带你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自然奇遇!三大主题空间 一楼 活...
2025-10-31 0
01
网友调侃博物馆
7月份,微博上有网友调侃博物馆的热搜——“全国博物馆倒数第一之争”,其中提到广东省博物馆的塑料玩具车等现代展品以及观众的观展体验。
很多网友每到一地,都习惯打卡当地的博物馆,逛得多了,难免会有一些比较及讨论。依我看,这更像是网友用调侃的方式表达对博物馆的关注。
国庆中秋长假,趁着在广州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接连逛了三家博物馆(隧道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打卡体验,一看究竟。
原来,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这辆塑料翻斗车,是其矿产资源馆“能源矿产”单元的展品之一,标牌显示:“作为石油天然气经过加工,可以制造出成千上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工品”。
02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馆藏集岭南文物之大成,汇聚历史、艺术、革命、自然等诸多种类于一体,是华南地区藏品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博物馆。
现有藏品总数32万余件(套),其中,古代书画和陶瓷两类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博物馆前列,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华侨文物、潮州木雕、端砚等特色文物收藏在全国首屈一指。
馆方推荐的基本陈列路线:
广东历史文化展厅(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一(4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二(3夹层)-广东自然资源展三(3层)-端砚展厅(3层)-潮州木雕展厅(3层)-陶瓷展厅(3夹层)。
此路线能先帮助建立对广东本土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艺术的基本认识,再按需参观临时展览。
03
“镇馆之宝”——三十件珍贵藏品
关于镇馆之宝,来广东省博物馆之前,我在网络、书本查找相关信息,包括其官方网站,但未能找到确切说法。
因此我猜测,这又是一家被众多文博爱好者自说自话、选出自己心目中“镇馆之宝”的博物馆。
果然,进入博物馆后,询问了多位工作人员,均模棱两可,有说被借展了,有说被轮换回库房了。
在逛展即将过半之际,终于从一位男工作人员口中听到了答案——馆方没有正式的镇馆之宝一说,全是网友自己评的。
他还介绍,我问到的文物中,有些并不经常展出,平时存放在库房内,多数情况下观众无法见到,字画类尤甚。
所以,下面的这些珍贵藏品,就算是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吧。照常例,以文物的年代先后为序。
①马坝人头盖骨化石
华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2.8万年
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晚期
1958年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遗址出土
仅存顶骨碎块
化石呈浅灰黄色,其间分布有黑色斑块。观察头骨侧面,可以看出马坝人的眉间骨具有向前突出的特征。头骨表面粗糙,容积较大,可能属于一位中年男性。
其右侧额骨表面可看到一个呈半圆形的创伤痕迹,周边有明显愈合的迹象,创伤有可能是受到钝器打击所致。这一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人类行为模式具有重要启示。
它是我国除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以外,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头骨化石。马坝人具有直立人向智人进化的过渡性特征,是我们了解从猿人演变到古人类的重要依据,填补了华南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扩大了对中国远古人类分布范围的认知。
②半山类型五圆圈纹双耳彩陶罐
陶器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650-前2350年)
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家窑文化陶器胎体多为细红泥陶,常见纹饰有弦纹、波纹、旋涡纹、网纹、圆圈纹等。
③玉琮
玉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韶关曲江石峡遗址出土
闪石玉,有灰色石纹。琮分五节,每一节以方角为中轴刻出一组简化人面纹。内圆孔采用两头管钻,孔内留有残断石芯。
玉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墓主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石峡出土玉琮与浙江良渚文化玉琮在形制、纹饰上都有相似性,是良渚文化向南扩散的重要物证,两地文化交流与影响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④兽面纹青铜盉
酒器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1974年10月茂名信宜松香厂工地出土
高26.6厘米,口径14.2厘米
器形似鬲,龙首长流,与盖顶的龙头相呼应,活动鋬耳由两组夔龙组成,颈部有一周夔纹,肩饰雷纹,下有饕餮纹三袋足。
此青铜盉为广东地区首次且迄今唯一的发现,其形制和纹饰带着中原商周文化特征,是研究我国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和文化难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⑤青铜鼎
饪食器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广东博罗横岭山M201出土
敞口,立耳,浅垂腹,圜底近平,双耳与三足呈五点式分布。腹部以雷纹为地,以涡纹、回首夔龙纹和四瓣目纹为主纹。此鼎为典型周式青铜鼎。
⑥原始青瓷双耳兽首鼎
陶器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所谓原始青瓷,就是指各方面都接近瓷器的标准,胎体具备瓷石加高岭土的成分,经过人工施釉,用1200℃高温烧制而成。
原始青瓷的出现,是我国陶器向瓷器飞跃的过渡阶段。
⑦“楚王孙”铜钟
乐器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合瓦形甬钟。腔体直,铣略外鼓,弧形于。甬、舞部饰窃曲纹,旋饰龙纹,幹饰兽首纹。篆间饰窃曲纹,鼓部饰蟠螭纹。钲部两面共36圆台形枚。钲部与鼓部共有铭文6处48字,“楚王孙”铭文即出于此。
青铜甬钟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因有“甬柱”而得名,是最有代表性的礼仪乐器。
⑧陶五联罐
陶器
汉代(前202年-220年)
韶关市乐昌大拱坪出土
用来储盛干果或调味品,汉代人们已经食用荔枝、龙眼、青梅、枇杷、杨梅、木瓜、橄榄、槟榔、梨、桔、橙、人面子等瓜果。
⑨虎钮錞于
乐器
汉代(公元前202-220年)
该器内空,顶上立一只长尾虎,虎作前扑状,虎眼圆睁,口微张,虎头及身饰波曲纹。
錞于是打击乐器,主要作为军乐器使用,也用于祭祀和宴乐场合,始于春秋,沿用至东汉。
⑩陶俑座灯
陶器
东汉(公元25-220年)
广州汉墓出土
岭南地区汉墓出土的陶俑座灯,其面貌、体格、着装都带有典型域外人种特征,反映了汉代岭南已经有来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外国人踪迹。
⑪青釉堆贴人物鸟兽谷仓
瓷器
西晋(公元265-317年)
通高53厘米,底径17厘米
顶部主要以堆塑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呈现了鸟雀、阁楼、阙、人物塑像。腹壁则以贴塑手法散点式分布了三圈小怪兽形象。
谷仓又称魂瓶,是六朝青瓷中常见的器物。
⑫花叶鸟鱼纹窝形金器
金器
南朝(公元420-589年)
1984年湛江遂溪出土
口径8.3厘米,高7.2厘米
碗敛口、弧壁、深腹、圆尖底。里外锤击成型,表面錾刻花纹。中腹部一周7个图案,分别饰飞仙、飞凤、鱼、鸟及3朵金莲纹,均以忍冬花为辅助纹饰。下腹部亦饰一周忍冬花纹。底部饰蒲公英花纹。近口沿处一周栅纹,其下为一周忍冬花纹。主题与辅助纹饰用双线条相间隔。
遂溪边湾村窖藏出土一批波斯萨珊王朝伊卜尔三世至卑路斯时期(公元383-484年)的金银器及银币,反映了南朝时期广东与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⑬张九龄墓志铭
石碑
唐代(公元618-907年)
1960年韶关市西北郊罗源洞山麓张九龄墓出土
该墓志铭由志盖与志石组成,均为正方形,志盖长0.86米、宽0.83米,盖沿环刻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像,志石尺寸相近。
志文共276字,记载其籍贯韶州曲江、仕宦经历及卒年,明确其享年六十三岁,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次年迁葬现址,纠正了史籍记载的讹误,成为考证张九龄生平的重要依据。
志文的作者徐安贞,时任太中大夫、守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与张九龄为同僚。墓志铭书法承袭褚遂良风格,字迹清晰,保存较为完整,现存铭文为研究唐代职官制度、岭南历史人物及墓葬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谥号文献,韶州曲江(今韶关)客家人,唐朝开元宰相、诗人,是岭南第一位宰相。公元716年主持重开大庾岭路,是他至今仍为后人称颂的功绩之一。
他的五言诗《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⑭水车窑青釉双耳大口罐
瓷器
唐代(公元618-907年)
1981年梅县畲坑唐墓出土
属梅县水车窑产品。窑址有青釉碗、杯、碟、四耳罐、钵等。器物胎体厚重,胎为灰色或灰白色。罐有高、矮两种形式,从口、肩、腹至足曲线变化平稳,地方特色浓厚。
早期器物青釉色泽较淡,青中泛黄,器外多施半釉,并有剥釉现象。晚期器物釉色较深,釉层略厚,胎质坚硬,器外一般满釉支烧。
⑮潮州窑青白釉佛像
瓷器
北宋(公元960-1127年)
1920年代潮州出土
该佛像有北宋纪年铭文。铭文内容为:“潮州水东中窑甲女弟子陈十五娘同男刘育发心塑造释迦牟尼佛散施永充供养,奉为刘弟七郎早超生界,延愿合家男女乞保平安。熙宁二年己酉岁正月十八日题。匠人周明。”
佛像通体施青白釉,头、眼、须部位以黑褐色釉彩描绘。这是北宋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
潮州窑唐、宋、元窑址有多处,其中笔架山窑址规模最大,堆积最丰富,当地村民称为“百窑村”。
⑯磁州窑《唐僧取经》故事图枕
瓷器
元代(公元1271-1368年)
长41厘米,高14.8厘米
这件瓷器正面所绘制的图案,是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取经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文物是典型的元代瓷枕造型,而《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这件文物证明,早在元代就已经开始流传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了。绘有西游记题材的元代瓷器,目前仅此一件,十分珍贵。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产品以白地黑花装饰最具特色。
⑰景德镇官窑釉里红菊花纹大盘
瓷器
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
釉里红是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纹饰呈现红色。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由于铜红料对窑室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因此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明釉里红器因传世品少而尤为珍贵。
明初洪武釉里红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元器的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白釉泛青有棕眼;纹饰层次多而不乱。
⑱德化窑“张寿山”款负书罗汉像
瓷器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高23厘米
这尊罗汉光头大耳,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脚踏浪花,袈裟随风飘动,右肩上放几卷经书,右手持系书之绳,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施乳白釉,莹润如玉,罗汉背后正中盖一葫芦形阳文篆书“张寿山”戳记,张寿山为明代德化窑雕瓷名家,作品传世不多,此像当为张寿山代表作。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中部的德化县,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德化窑开始烧制青白瓷和白瓷,尤以青白瓷为主,其产品大量通过海路外销至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
德化窑的白瓷胎质细腻,釉面为纯白色,釉色莹润,如脂似玉,色调素雅,极易辨识,所以被称为“象牙白”,欧洲称其为“中国白”,是中国白瓷的代表。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争相收藏。
⑲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梅瓶
瓷器
明·天顺(公元1457-1464年)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这三十年间,由于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因争夺皇位而屡发冲突,因而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较少、而且多不写年款,致使人们对这一时期的瓷器认识不清。陶瓷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空白期”或“黑暗期”。
随着对窑址和墓葬出土物的研究,空白期瓷器的面目才日渐明朗。梅瓶的颈部上窄下宽呈梯形状,正是空白期瓷器的典型特征之一。
⑳雕龙花卉纹象牙球
牙雕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通高19厘米,通径6.3厘米
这件组合式象牙球是清代手工制品,球内共有15层,每一层都可以自由转动,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镂通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充分显示广州牙雕的高超水平。这类工艺品大都由外商订制,供出口外销之用。
广州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西汉南越王墓的挖掘过程中就曾出土过牙雕文物。在宋代,广州工匠制作出内有三层且层层可转动的象牙球,还被冠以“鬼工球”的美名。“鬼工球”即套球,又称“同心球”,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牙雕制品。
㉑白玉刻乾隆御制诗碗
玉器
清·乾隆(公元1736-1796年)
高3.2厘米,口径5.6厘米
此碗玉质莹润,雕工精细。碗口沿和碗下腹部各饰有一圈夔龙纹,其间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铭文。碗底一圈刻有蕉叶纹。碗底圈足内刻阳文篆书“乾隆御用”方形印。
㉒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图大碗
瓷器
清·嘉庆(公元1796-1820年)
高16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22厘米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内、外口沿处绘花蝶纹边饰,外边饰中间绘花体字母纹章。碗壁内外通体绘开光人物故事图。色彩华丽,纹饰繁密,人物众多,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㉓黑漆描金柄绣绘戏曲人物扇(一对)
生活用具
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
由八角形丝质扇面与木质黑漆描金扇框、扇柄组成,主体图案双面彩绘《红楼梦》人物故事,辅以彩色绒线绣山石、花草、树木,以突出立体质感。
此扇集漆、绣、绘技艺于一体,画工细腻,色彩亮丽,构图饱满,层次分明。
说来有趣,此扇是8月份我在郑州博物馆的一个专题展览见到的,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藏珍品外销扇为基础,由河南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
㉔石湾窑黄炳塑素胎金丝猫
陶器
清·嘉庆-光绪(约公元1816-1894年)
高12.5厘米,身长22.5厘米
该作品采用胎毛技法,利用泥胎烧成后的自然色呈现金丝猫的毛色,把猫擒鼠前的瞬间神态雕塑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黄炳是清代中后期石湾陶塑名家,字云渠,别号云屿,又号云渔,约生于嘉庆二十年(1816年),光绪二十年逝世(1895年),享年八十岁。擅长制作鸟兽和人物,尤精于塑造鸭、猫和猴子。
㉕端石千金猴王砚
文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长25.5厘米,宽17.6厘米,厚2.7厘米
此为老坑大西洞石所制。砚堂中有大片的鱼脑冻,形似猕猴,侧蹲回首,栩栩如生。鱼脑冻白中有黄,在端石中极为名贵。砚工因材施艺,将砚面及砚背巧妙设计为花果山、水帘洞意境:山坡上枝干斜出,山谷间流水潺潺,一瀑布横泻而出,一派“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奇景。
砚右侧铭文:千金猴王砚。光绪壬辰(1892年)禺山何氏闲叟珍藏。砚左侧铭文: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郭兰祥为肇庆制砚世家郭家传人,项信南为广州雕刻工匠。
在广东省博物馆的众多端砚藏品中,千金猴王砚、喦华四象砚和九晕太极砚,因独特的石品花纹、精湛的雕工、扑朔迷离的身世,成为端砚展厅最为知名的存在。
这三方端砚都属于同一位主人——“何氏闲叟”,因此也被称为“何氏三砚”。
㉖金漆木雕大神龛
木雕
1935年
长231厘米,宽145厘米,高330厘米
这件金漆木雕大神龛体量庞大,题材多样,内涵丰富,雕饰精美,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尤其采用了多层次镂通雕技艺,是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品,更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神龛。
神龛的两扇门由十二部分装饰而成,上面采用多层次的镂雕进行刻划,极富立体感。在神龛的门肚部分雕刻着“王茂生进酒”和“郭子仪祝寿”两个潮剧故事场景。神龛上的其他图案也富有寓意,比如喜鹊飞上梅花树的树梢代表“喜上眉梢”,梅花鹿和仙鹤的图案寓意“俸禄”和“长寿”,体现了潮汕地区独有的文化习俗和家族精神。
㉗阳春孔雀石
孔雀石
长80厘米,宽40厘米,连座高53厘米
阳春孔雀石质优色艳,内部具有翠绿、墨绿、粉绿、天蓝等色带相绕的同心纹和竖状、放射状花纹,非常诱人。该孔雀石集钟乳柱状、结核状、葡萄状、洞体等形态于一身,呈翠绿、墨绿及粉绿色,具明显丝绢光泽与绒毛状质感。
孔雀石因颜色酷似孔雀羽毛斑点的绿色而得名,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常混入钙、铁、钛、钠、铅、钡、锰和钒等微量元素。我国达到宝玉石级别的孔雀石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江西西北地区等。
广东阳春石菉孔雀石开采于清代,矿床规模大、矿体集中、含量高,储备量居全国之首。该孔雀石体大、质优、形美,实属罕见。
㉘“猎德花龙”龙舟
博物馆中最长的一件展品
1980年代制造
长42米,最宽1.18米,高1米,重达4吨
曾荣获2004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传统龙舟冠军
船身以红色为底色,画满了龙眼、杨桃、荔枝等许多岭南佳果及道教八仙的法器图案,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和吉祥寓意,被称为“花龙”。杨桃画在最前面,因为猎德村盛产杨桃,而且相当有名。龙头处有两匹飞马,比喻龙舟像飞马一样快。
另有一艘“番禺龙舟”与其并排,素色,长41米,宽1.14米,船身为坤甸木,龙头龙尾用樟木雕刻,能容纳80个桡(桨)手。
㉙端石雕荔枝摆件
绿端石
当代
以端石雕刻的摆件和生活用品在当代较为多见。荔枝是极具代表性的岭南佳果,艺术家们也会选择用端石来制作荔枝造型的艺术品。
所雕荔枝从绿到红逐渐熟透,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都和真正的荔枝相差无几。叶子上还趴着一只仿佛在振翅的蝉,雕刻精细,造型别致,细节逼真,栩栩如生。站在展柜前仿佛能听到夏日的蝉鸣。
绿端石的细腻幼嫩在这件工艺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广东人对荔枝深深的喜爱之情。
㉚广宁玉雕鸡
玉雕
广东肇庆广宁出产
长29.5厘米,宽17.5厘米,高17.5厘米
这件玉雕鸡的形象像极了一道经典的粤菜“白斩鸡”(白切鸡)。玉雕鸡通体澄透,冠厚、喙利、爪尖、翼丰,极尽家禽“趴窝”之形制。只不过,这是一只被蒸熟了的秃鸡,鸡皮上,鸡皮疙瘩和细小毛孔清晰可见,甚至烹饪后而爆裂的鸡皮都清晰可见。这件作品实现了大自然中生灵和美石完美的珠联璧合。
广宁玉又称广绿玉、广绿石、广东绿,以纯绿、浅黄、奶白、黄中带绿色者为上品,颜色均匀纯正的淡绿、碧绿、墨绿色品种最受欢迎;质地温润的还可以制成精美玉器。
04
河南博物院的八件(组)珍贵藏品
巧得很,在三层有一个“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是广东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专题展览,汇集253件珍贵文物。
展览聚焦夏商周三代玉石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礼器中包涵的礼制因素,致力于探索中华早期文明,尤其是礼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呈现广东出土的商周时期重要礼器群,阐释了岭南与中原的文化关联,展示了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在广州看到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很是亲切,其中一部分我已经很熟悉了,就像老友异地重逢。
①饕餮纹觚
酒器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河南安阳高楼庄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该觚大喇叭口,细直腹,高圈足。器表以雷纹为地,颈部饰四组大蕉叶纹,腹部与圈足饰饕餮纹,并铸突起的扉棱。
觚是行裸(guàn)礼时所用酒器,一说用以承接爵浇灌的酒。爵觚组合是商代礼器的核心。
说句题外话:这件觚的出土地是安阳高楼庄,从小我家就与高楼庄紧邻,且我上的小学叫高楼庄小学。哈哈!
②“敔”簋
盛食器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该簋盖顶有圆形捉手,鼓腹下垂,盖与腹均饰浮雕波曲纹,圈足外撇,附三兽状支足。器盖和器身采用浮雕手法勾勒纹饰轮廓,再用细阴线刻划图案。两兽首状耳为浮雕,兽角宽大立于头上,圆眼突起,高长鼻子,尖牙,弯曲呈半环状的兽身和垂珥用阴线简单勾勒出纹饰。
器内底和盖内有相同的二十七字铭文:“唯八月初吉丁丑公乍敌尊簋,敔用易眉寿永命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敔”簋是西周应国国君应候敔之器。“侯爵”是拱卫中央王朝的边境重臣,天子分封贵族建立“侯”国以御外敌,后世“诸侯”之称应与此有关。应国是南邻成周王城的第一个诸侯国,起到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和监督殷商遗民的作用,这件铜簋铭文中提及的“敔”因立战功受到周王赏赐制簋,后成为应国国君。
③列鼎列簋
蟠螭纹鼎(一组5件)
饪食器
春秋
河南新郑金城路铜器窖藏坑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圆形,平沿外折,沿上有立耳一对,且略向外侈,圆腹,圜底,下有膝带兽面的三蹄足。腹饰蟠螭、绹索纹,并有六条突起的扉棱,其中三条与三足上下对应,耳外侧饰有窃曲纹。
二夔共目纹簋(一组4件)
盛食器
春秋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圆形,子口内敛,鼓腹,圜底,下有圈足,圈足下接三个兽首形小足,器腹铸有两个粗大的兽首状耳。器上承盖,盖隆起,上有圆形捉手。器身口沿下、盖边缘及圈足均饰窃曲纹,器腹与盖上部均饰瓦纹。
夔龙纹鬲(一组5件)
饪食器
春秋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圆形,宽平沿,外折,束颈,微鼓腹,裆至底近平,下有三兽蹄状足。腹部饰三组顾首式对称卷龙纹,两龙首间有突起的扉棱,与三足上下相对应。
④“王子午”鼎
饪食器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河南淅川下寺M2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侈口,束腰,平底,斜立耳,器身满饰半浮雕蟠龙纹、窃曲纹和云纹。口沿攀附6条浮雕夔龙,似呈探水状,是迄今所知我国采用失蜡法制作的最早铸件之一。此鼎平底束腰,体现了楚王“好细腰”的特殊审美。
器壁内侧铸鸟篆铭文14行84字,大意为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因施行德政,受到楚国民众的敬重,希望子孙后代以此作为行动准则。鸟篆铭文字体纤秀隽美,有确切纪年,为研究楚国历史和书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鼎的主人王子午为楚庄王之子、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子庚。该鼎是淅川下寺M2出土的7件列鼎之一,是高等级楚式升鼎的典型器物。
王子午鼎被誉为“鼎中翘楚”,代表了春秋楚国青铜器的崭新风貌,是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
⑤“倗”浴缶
盥洗器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河南淅川下寺M2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该器盖内和口沿有铭文“倗止(作)缶”。盖顶有环形捉手,肩部有浮雕兽首状耳,凸眼高鼻,张口卷唇,器身上部有一周带有圆鼓面的蟠虺纹带,纹带上下加饰有两周绹索纹,隆起的盖装饰有涡纹、蟠虺纹、绹索纹及六个圆鼓纹装饰。
浴缶是贵族沐浴用的水器,宴饮和祭祀之前沐浴以示虔诚,流行于春秋时期楚文化区。
⑥蟠螭云纹编钟
乐器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河南新郑中行郑国祭祀遗址1号坑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该组编钟为春秋时期郑国乐器,包括20件钮钟和4件铸钟。音域横跨4个八度,具备完整的七声音阶结构,音律和谐,音色动听,至今仍然能够演奏丰富多变的调式和优美的旋律。新郑郑国祭祀遗址窖藏坑出土编钟10余组共260多枚,证明了“乐”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
春秋中原地区的乐器仍以西周流行的编钟、编磬为主,但音域更广,辅之以管弦乐器,能够演奏更加复杂、优美的音乐,不仅能满足礼仪场合的需要,也更能适应新兴贵族日常生活的音乐娱乐需求。
⑦青玉谷纹壁
礼器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这件玉璧青玉质,两面均满饰谷纹,制作规整,抛光细致,有玻璃光泽。
玉璧是《周礼》“六器”之一,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
⑧青玉透雕龙形佩
佩玉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河南淮阳王店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龙形玉佩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佩饰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件龙形佩出土于淮阳,此地在春秋末至战国晚期是楚国的军事重镇。
此器是楚国龙形玉佩的精品,反映了楚玉飞扬灵动、雄奇豪放的艺术特征,也是战国时期礼制向人文化、世俗化转变的表现。
05
参观有感
博物馆内的“广东历史文化展厅”,并未遵循常规的历史脉络来布展。踏入展厅,先是石器时代的展品映入眼帘,紧接着呈现的却是清代与现代展品的混合陈列,时空的跳转显得格外突兀,这也成了网友集中吐槽的焦点。
此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展品不仅数量偏少,还零散分布在其他专题展厅里,让人看得毫无头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自然资源展厅”,它涵盖地质地貌、矿产资源、宝玉石、中草药、陆地野生动物和海洋动物等六个分馆,足足占据了全馆近一半的空间。
我不禁暗自思忖:若是对这部分空间进行调整,或许能为历史文物腾出更多展示的机会。
其实,广东省博物馆的“家底”并不薄弱,只是大量珍贵文物“藏于深闺”,静静待在库房之中。
就像我此次恰好赶上的“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馆内藏品在其中的占比就接近三分之一。
遗憾的是,国庆后刚推出的“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特展中,藏着好几件心心念念的热门文物,我却偏偏完美错过了。
期望博物馆解锁更多“压箱底”的宝贝,走出库房、站上展柜,让每一位怀揣期待的参观者一饱眼福、尽兴而返。
杨思革 2025年10月30日生日于郑州
文/图/编辑:杨思革
特别说明:文物的介绍来源于广东省博物馆
相关文章
 
                            
                            虫虫乐园这个秋天,大悟又有新玩法!420㎡的自然探索空间——虫虫乐园正式亮相大悟红叶景区观景台,带你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自然奇遇!三大主题空间 一楼 活...
2025-10-31 0
宜昌正以一系列多元文化举措,持续刷新它的城市形象。10月30日,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即将在宜昌奥体中心举行。这场...
2025-10-31 0
10月30日,秋风送爽,碧水长天之间,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将在湖北宜昌璀璨上演。这场艺术盛典不仅凝聚了中国电影人的荣耀时...
2025-10-31 0
 
                            
                            近日,一场汇聚文旅界智慧与力量的盛会如期举行。文旅部相关专家,甘肃省文旅厅及兰州、西宁、西安、济南、郑州、太原等沿黄省会城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全国百强旅...
2025-10-31 0
 
                            
                            来源:【天府融媒】保护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10月30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开幕,上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展开智力激荡,为全...
2025-10-31 0
 
                            
                            10月28日,2025年浦北陈皮文化旅游宣传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场以“浦北陈皮·陈香世界”为主题的发布会,向全国展现了浦北以一片小陈皮撬动区域高质量...
2025-10-31 0
 
                            
                            奉化发布2025-10-31 15:24:37满城浮动的暗香送来了秋天的味道深呼吸空气中的桂花香你闻到了吗奉化的桂花终于“想开”了~梅静 摄 空气里像...
2025-10-31 0
 
                            
                            秋意正浓,阳光明媚当晨雾在邛崃火井镇散去文井江畔的“老粮仓”已经迎来第一批客人这座拥有近1500年历史的古镇正以一杯醇香的咖啡开启全新的一天LIANG...
2025-10-3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