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结婚登记增40.5万对,婚育政策托举“稳稳的幸福” | 新京报社论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04:04 1 admin
结婚登记增40.5万对,婚育政策托举“稳稳的幸福” | 新京报社论

婚育政策层面的温度,正通过一系列细微而具体的举措传递到现实生活中。

结婚登记增40.5万对,婚育政策托举“稳稳的幸福” | 新京报社论

▲8月10日是七夕节,一对新人拿着结婚证拍照留念。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新京报社论

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515.2万对。与2024年同期的474.7万对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增加40.5万对。

这个反弹的数字来之不易。可资参考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569.0万对。2024年与之相比减少94.3万对。而在2025年,这一数字止跌回升,重新突破500万对大关。

这不仅是一个数据上的回暖,也折射出某种现实:在当前的人口大形势下,结婚人数依然能上涨,说明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在等待一个“值得结”的理由——更现实的生活预期、更有力的经济托举、更有保障的制度环境。

而这恰恰也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公共政策主基调,社会正在搭建一个系统性的婚育支撑体系,要为年轻的人们托举一份“稳稳的幸福”。

比如,在婚姻登记便利层面,今年5月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婚姻登记地域限制取消,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婚姻登记全国各地通办。各地也相继推出创新举措,甚至还推出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让婚姻登记变得越来越便利、开放,也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再比如,在婚假保障方面,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的婚假最长,可享受30天。这些举措,不仅让新人在婚后有了更充分的休息与调整时间,也回应了年轻人对“仪式感”生活的期待。

同时,经济支持也开始密集出台。今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等;山西省吕梁市则对在吕梁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

此外,像今年7月发布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也是一个广义的结婚支持政策:生育与婚姻的紧密关联,在降低养育成本的同时,自然也直接提升了结婚的意愿与信心。

由此,人们也不难理解,今年的结婚人数何以迎来了上涨。婚育政策层面的温度,正通过一系列细微而具体的举措传递到现实生活中。

相关政策提供实在的支持的同时,也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社会的重要议题,社会有意愿为年轻人的婚恋与家庭生活提供支撑,这同样为年轻人的人生预期提供一重“稳定性”的托底。

当然,客观上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大形势的变化,未来一段时间结婚人数也可能难以重现过去的高位。事实上,从2014年至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就已经连续9年下降。

这就需要社会以更包容的心态和更完善的制度,去理解和支持年轻人的婚恋需求。同时努力营造一个“想结能结、敢结愿结”的环境,让婚姻重新成为值得信任的制度安排,而不是被现实压力裹挟的选择。

而且,当公共政策持续优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整体上有助于形成一种更加牢固的婚姻模式——人们步入婚姻,是出于情感选择与生活规划,是在感受到社会托举与制度支持之后作出的审慎选择,婚姻与家庭的意义与理念也将更加理性、健康。

总之,在一个现代社会,婚姻越来越趋近于政策温度与婚恋需求双向奔赴:个体之间的幸福契约,需要制度来给予支撑托举。期待政策层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让年轻人更从容自如地步入婚姻殿堂,也为更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铺垫基础。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