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文化盛事撞上街巷烟火 是郑州新的“炒八掺”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09:20 1 admin
文化盛事撞上街巷烟火 是郑州新的“炒八掺”

当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的雅音在中原大地萦绕,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研讨声与“世界市长对话·郑州”的国际共鸣交织;当二砂文创园的中医药夜市灯火通明,三甲医院的义诊与第三届郑州企业家日的思想碰撞遥相呼应……这个秋日的郑州,高规格文化盛事与街头烟火活动密集绽放,像一锅沸腾的胡辣汤,既有文化韵味,又有生活热乎气,勾勒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鲜活轨迹。

穿行在街头巷尾,耳边是《没出息》《大展宏图》的传唱声,鼻尖萦绕着烧饼的焦香,唇齿间是炒八掺的奇妙味觉,眼里是老人写字的专注、年轻人玩皮影的雀跃……这些不是刻意安排的“文化秀”,而是郑州人实实在在的日常,是“活态共生”最生动的注脚。

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活法”

10月31日晚的二砂文创园,灯火把老厂房的红砖照得暖亮,中医药文化夜市刚开市半小时,郑州市中医院的义诊台前就排起了长队。

“阿姨您忍一下,这针下去酸胀就对了!”针灸科医生王姐捏起银针,指尖一旋、手腕微沉,银针“嗖”的扎进阿姨肩颈。“旁边艾草香囊DIY区,几个年轻人举着刚缝好的香囊互相展示。

10月,3600年商都夯土城墙下亳都·新象里的2025河南非遗潮玩季,青石板路上人声鼎沸,几十位非遗传承人各展身手,科技与传统的碰撞在每个摊位前迸发火花。

在双面非遗艺术展现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一幅幅非遗细节秀,高清画质放大了那些3600年的商都文脉。在汴绣展位上,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无缝衔接;不远处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手艺人正手把手教小朋友用数字设备拓印门神;钧瓷摊位前,手艺人正指导游客用AR技术“调配”釉色;皮影戏体验区更是热闹,皮影道具通过体感技术与屏幕联动,年轻人对着设备抬手、转身,就能操控“哪吒”腾云驾雾。

再骑行两公里来到附近的阜民里。中秋期间,这里烟火满满——红灯笼映着青石板路,与商代城垣的文脉悄悄呼应。里仁广场的国风音乐会的诗谣伴着掌声飘满街巷;巷口市集里,“郑州礼物”摊位前挤得热闹,嵩山泥塑兔儿爷圆睁着眼,非遗盲盒刚拆出汝瓷小茶宠就引来孩童惊呼;多抓鱼快闪店的旧书堆旁也聚着人,循环好物与非遗文创相映。

从个体到生态的文化生长密码

在走访中,郑州街头的文化热络,是一场从个体到平台、再到城市生态的层层递进式生长。

近期网络热议的话题如炒八掺、一元烧饼摊、中医夜市等,都来自广大网友抖音、朋友圈的分享传播,不少采访者告诉记者,这些“自来水”式的分享实则对于他们更具吸引力。

二砂文创园把中医义诊搬进老厂房,亳都·新象在商都遗址旁办非遗潮玩季,敬老月市集的成功举办,找准了“文化+民生”“文化+潮流”的契合点,既满足了市民养生、休闲、社交的需求,又给了手艺人、商家展示的舞台。

商家与机构的联动,让文化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养老市集上,民政部门与银发产业商家的积极联动、郑州人民医院把专业医疗服务搬到街头……这些市场主体和公共机构用商业化思维和公益初心,让文化有“趣味”更有“实用价值”。

往更深层看,这场文化热潮的背后,是郑州城市基因与宏观生态的双重赋能。自媒体人桃子熊在探完亳都·新象后深有感触,她感叹道:“3600年的商都历史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融入城市肌理的‘文化底气’——夯土城墙、非遗技艺、市井烟火本身就是最鲜活的文化素材,这种与生俱来的亲民基因,本身就扎根在生活里。”

此外,相关部门的贴心引导和专家们的把关,既不让发展跑偏,又能贴合大家的需求,尤其是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把养老服务、适合老人的消费也融进这些市井场景里,真的很舒心,又能拉动消费,真是一举两得。”养老市集上,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协同 让烟火气暖得久 旺得稳

要让郑州的文化活力持续绽放,而非昙花一现,需要个体、平台、城市三方形成合力,兼顾各方诉求,搭建起“人人能参与、处处有场景、长期能坚持”的长效机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宋朝丽在采访中表示,内容为王永远是坚定的内核,要把3600年商都底蕴“拆骨重组”找共鸣、跨界破圈融日常,让老文化活在当下。比如,文创别只做冰箱贴,多搞菜市场帆布包、甲骨文笔记本这类实用款,让文化既赚情怀又赚真金。

渠道上,郑州市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严文斌认为,郑州文化创新的继承需锚定本地根脉——萃取商都遗址的文明基因、豫剧的唱腔韵味、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烩面制作技艺等非遗符号;发扬则要以当代视角转译,让商都元素融入文创潮品、豫剧选段适配短视频传播、黄河故事走进城市书房。

“平台层面要学会‘做减法、加实用’,让场景更丰富、更方便,还能一直办下去。可以在阜民里、二砂文创园等热门区域设置长期非遗市集,给手艺人提供固定摊位;还可以搞‘流动场景’,把这些好服务、好买卖搬到社区、乡下,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更要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机构搭伙,把民生服务、教育需求、养老保障都融进消费场景里。”河南茵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视觉总监赵丹金点子多多。

从城市宏观层面来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表示,政策支持和整体环境打造得兼顾“民生暖、经济活、文化厚”。可以出台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给做买卖的、搞手艺的发点小额补贴,减免点租金,帮着推广推广,把该给的实惠真正落到大家手里。审批流程也得简化点。还得有鼓励创新的机制,别让所有场景都一个样,多来点不一样的东西。最后,把郑州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属于郑州自己的特色IP,让烟火气也能成为郑州的一张亮眼名片。

本报记者 陶然

文化盛事撞上街巷烟火 是郑州新的“炒八掺”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