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政前方观察 | 小城荔波,何以迈向世界级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22:15 1 cc

初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科书封面悄然焕了新——贵州荔波小七孔古桥。当“绿野仙踪”遇上生物课本,定格成青春扉页。网友惊叹:荔波那片喀斯特森林,本身就是一部活态的生态巨著!

这份认可,在黄金周更显亮眼。中秋国庆双节,荔波俘获了133.08万游客的心。同比增长14.53%的接待量,9.26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助力其强势跻身“国庆旅游全国热门县城”前十榜单。

在荔波看全国,358家5A级景区,能跃然成为教材封面者几何?2846个县级行政区,能屡登旅游热榜者几许?

樟江碧波徜徉,民族歌谣浸润,喀斯特峰丛挺立——这座小城,千年文脉加身,奇绝山水冠世,红色薪火闪耀,仿佛天生自带“世界级”基因。

然而,荔波人会笑答:世上哪有不证自明的光环?哪有从天而降的IP?

追溯过往,自1987年开始,荔波就成为贵州旅游开发的拓荒者。彼时,荔波人谦称靠“老天赏饭”,曾有业内专家评价:撑起了贵州南线旅游的一片天。

展望新程,荔波是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首发站。2023年2月,省委主要领导在此掀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大幕;今年2月,省委主要领导再赴荔波,勉励“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

重锤响鼓,声声入心。迈向世界级的荔波正在发生什么?深秋再访,我们试图触摸这座小城的脉搏与雄心,见证一场关于“山、桥、城”的深度焕新。

政前方观察 | 小城荔波,何以迈向世界级

荔波小七孔。摄影 | 龙建睿

“山”的梦想

荔波,源自布依语“美丽的山坡”音译。北纬25度的锥状喀斯特峰丛间,潜藏着全球最大的原始喀斯特森林。世人盛赞“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

山,是令人屏息的美景,更是荔波人血脉里的家园与待圆的梦想。

上世纪70年代,煤炭曾是荔波的“命脉”,年产量破200万吨,贡献财政收入超75%。彼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地上车水马龙,天上烟尘滚滚。”那时的山,是待掘的矿藏。

转折发生在2007年。当荔波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联袂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贵州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那句“倘若真的有天堂,那一定是荔波的模样”的赞叹,为山赋予全新价值坐标。

坐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当省委将“加快建设世界级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的重担交予荔波,手捧考卷,荔波人步履沉稳从容。

76.28%的森林覆盖率,连续3年全省第一的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9年100%达标的县域河流水质,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与发展的“时代之问”迎面而来,“文火慢炖”的荔波,用“保护中精开”给出了响亮回答。

小七孔景区,一座形似倒伏树干的旅游公厕,常引游人驻足:“这分明是件艺术品!”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蒙斌的话掷地有声:“荔波所有旅游产业开发,最终都指向生态旅游这张绿色答卷。”

在山水旅游求自然、休闲度假追从容、复合产品图新鲜成为新趋势的今天,荔波以“精开”为径,试图呈现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生活方式——

新风景,从山里“长”出来。瑶山古寨,牛角号与铜鼓乐唤醒千年瑶韵,青山环抱中,游客得以“住进山里找寻萤火虫”,沉浸式体验民族生活美学。

新玩法,在山里“火”起来。卧龙谷激流漂游,大七孔桨板悠然,洪江村114栋老屋孕育23个艺术空间……突破山岳旅游边界,荔波捧出踏瀑戏水、地心探险、洞穴火锅等52种特色业态,“酷玩森林”更是荣登国内新玩法榜首。

新生活,靠山里“养”起来。荔波将旅游作为驱动全域发展的澎湃引擎,差异化打造城市夜间消费集聚区、休闲街区、高端住宿区、特色餐饮街区,精心培育“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城市的烟火气,成为资源“精开”的重要舞台。

放下“煤饭碗”,出路何在?答案早已响彻荔波:点绿成金,精开致远。

小镇佳荣,曾被誉为“荔波煤都”,如今以“牛”气冲天闻名。打开小红书,荔波美食推荐帖数不胜数,“佳荣牛肉”是高频词。

走在荔波县城,没人能说清以“佳荣”命名的牛肉馆有多少。1998年出生的欧阳亚,与堂哥在县城经营着“佳荣牛福来生态牛肉馆”。

深秋夜暮,欧阳亚守着最后一桌客人至午夜。“客人来得晚,把晚饭吃成夜宵,正好说明我们手艺好嘛!”送走客人,他拉下卷闸门,跨上摩托车,还不忘回头喊一句:“欢迎下次再来!”

深夜牛肉馆里飘散的香气,老板一句“欢迎再来”的真诚邀约,正是荔波“精开”之道最质朴、最动人的注脚——

在这里,生态是绝对红线,亦是核心吸引力;文化在博物馆珍藏,更在古寨烟火中流转;旅游不是孤立的,而是驱动城市更新、乡村全面振兴、民生改善的引擎。

“十四五”期间,荔波答卷多彩:旅游总收入与游客接待量双双翻番,从2020年的103亿元、1251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的231亿元、2754万人次;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占GDP比重高达72%,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支柱产业。

单一产业占比超70%,放眼全国亦是王牌。这沉甸甸的“七成”新家底,标志着荔波完成了一项世界级的发展方式转型。

“山”的梦想,在敬畏与匠心中,正绽放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光华。

政前方观察 | 小城荔波,何以迈向世界级

呼啸而至的贵南高铁。摄影 | 龙建睿

“桥”的传奇

“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荔波小七孔古桥头的碑刻,是岁月无声的箴言。

过去,桥是交通,行走的是南来北往的人;如今,桥更深邃,留驻的却是五湖四海的客。

当贵南高铁呼啸而至,地理中点荔波,50分钟抵贵阳,1小时达南宁,骤然跃升为联西南、通华南、辐射东盟的黄金枢纽。

荔波高铁站开通后,动车班次从初期的20余趟激增至高峰期的70余趟,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更为振奋的是,中远程游客从开通前的18%提升到42%,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64天延长至3天。

如果说,昔日荔波的“留客难”,是与西江苗寨的灯火夜色较量;高铁时代,则意味着荔波直接与省会贵阳站在了争夺“过夜权”的同条赛道上。

曾几何时,荔波小七孔深陷“一张票、一瓶水、看完即走”的窘境。在经典的“黄果树—小七孔—西江苗寨”线路中,它常是匆忙掠过的驿站。

如何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住下来?荔波决策层有着清晰认知:得有一个不容错过的好理由。

这理由,是扫榻相迎的干净。连续21年获国家卫生县城,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在此基础上,荔波自我加压开展“净城、净景、净路、净河、净乡、净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立行立改2.5万余条问题,让每寸土地透着清爽。

这理由,是润物无声的文明。整合景区周边180余个企事业单位、商家的卫生间,上线“共享厕所”并接入电子地图,实现“300米内有厕可寻”;老城街巷岔路口,暖心引路标识随处可见;不少群众家门口摆上各色花卉,满溢烟火温情。

这理由,是主客共享的美丽。三角梅花海长廊、精巧城市花园等30余处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走“飞拉达”、品“悬崖咖啡”,探访邓恩铭故居,在老城街巷骑行,于漳江碧波中夜游……景城共生共美,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荔波之韵。

干净、文明、美丽,不同维度照见一个关键:幸福感。

大河奔涌,小河丰盈。洪江村、水浦村、高桥村、瑶山村……一批旅游“明星村”站稳了脚跟,更多人端上旅游饭碗。“十四五”期间,荔波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2020年的66.69亿元升至2024年的113.8亿元,近乎翻番。

2025年荔波县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更直观: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7%。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有位游客说得好:“行走在荔波的村落、城市,能感受到一种简单的幸福,这是一种宝贵的旅游体验。”

城区就是景区,宜居的城市更宜游。这份幸福感,同样反哺旅游发展。

“当城市功能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时,就能产生超越单一景区的综合吸引力。”贵州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黄朝椿点赞:“荔波全方位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能力,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现代城市之韵、山水交融之美、宜居宜业宜游之乐。”

2025年前三季度,贵州旅游总人次、花费分别增长8.8%、11%,花费增幅高于人次增长——作为全省旅游“顶流”的荔波小七孔,其强大引流效应功不可没。

“打造世界级,若局限于荔波视角,终究狭隘。站在全省高度,荔波所为,价值深远。”荔波县委书记叶霖的目光,投向更辽阔的时空。

这两年,荔波小七孔与黄果树瀑布、万峰林、梵净山等“9+2+2”特意性旅游资源建立联动融合机制;携手广西南丹和黔南都匀、龙里、独山,创新“游客互引+线路互通+交通互联+市民互免”模式;联袂广西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书写区域共荣新佳话。

汹涌客流带来澎湃商机,曾因客流量不足婉拒入驻的瑞幸、麦当劳等品牌主动抢滩;华住集团携施柏阁大观、全季等品牌强势进驻。全县市场主体总量攀升至2.1万户,床位数达4.45万张,酒店连锁化率26%,民宿品牌化率32%。

荔波关于“桥”的壮阔诗篇,正翻开世界级的崭新一页。

拥抱世界抓机遇,荔波抢抓“240小时过境免签”红利,力邀欧亚及港澳台旅行商考察,量身定制12个国际旅游产品。这山这水,让国际友人流连,澳大利亚旅行商阮凯西惊叹:“这里是中国的隐秘宝藏!”

这一页,也写在了每条街道叮当作响的装修轰鸣声里。

古城内,鑫雅别苑民宿老板石慧娟忙着打理酒店内景布置。“咬牙投了50万元,把民宿内外全换新!就想让客人像回家一样舒服。”石慧娟笑着说,旺季一房难求是常态,我们有信心再赚回来。

小小的民宿前厅,她抚过崭新的实木茶台笑着说:“有的客人喜欢喝茶,有的客人喜欢喝咖啡。再过不久,我新订的咖啡机就要到了,要满足每位家人的喜好。”

当咖啡香与茶韵在古桥边氤氲交融,属于荔波的世界级故事,正随铁轨与心桥,通向无尽的远方。

政前方观察 | 小城荔波,何以迈向世界级

专题讲座。图源 | 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城”的担当

10月22日下午两点半,荔波县第48期“恩铭讲堂”迎来一位“老熟人”——来自世界级旅游城市首倡地广西桂林的谢元博教授。

桂林旅游学院教师、红色文旅故事撰稿人、漓江讲解评级专家……谢教授的身份,契合台下荔波县四大班子与党员干部最迫切的渴求:禀赋相似,雄心相通,但常住人口仅18.6万的荔波,如何接住百倍量级涌入的游客,扛起那份沉甸甸的“世界级”重任?

打量自身,荔波不缺“金标准”,向来是省内外景区学习考察的“热门”。

在荔波,小到一间旅游公厕的11项保洁服务质量规范、游客在景区候车超5分钟的问责机制;大到景区突发事件的警力到位时限,一切皆有章可循。

小七孔导游服务团队,连续三年包揽贵州省A级景区技能大赛所有项目冠亚军;“荔波小七孔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荣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荔即解”化解旅游纠纷入选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创优实践典型案例。

已有如此底气,为何还要向外取经?荔波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旅游服务千人千面,众口难调。这份“难”,更凸显荔波旅游练内功的执着和珍贵。

“攻玉”匠心,融入荔波的日与夜。

酒店夜间突发短时停电,次日游客退房,前台主动送上两条毛毯致歉;早餐、夜宵兼营的小李老板,随身带着的本子早已卷边,上面记录着各地客人对口味、服务的反馈,“就算是早餐,也要做成行业标杆”。在荔波,像小李老板这样的星级标准早餐店已有10家。

有心人还发现,旅游旺季,荔波景区里重庆牌照观光大巴穿梭其间。荔波县金鑫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副总徐全利坦言:“即便公司自有210台车,也难抵客流洪峰!”于是,今年8月,荔波牵手重庆交运集团,招标租入165辆;国庆中秋期间,租赁车辆增至190辆。

“攻玉”担当,从来不是被动等待,而是靠前服务。

“别人的假期,正是荔波干部的‘战场’。”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登宏的这句话,道出了荔波担当。

每逢长假与旺季,荔波县涉旅部门全员上岗下沉景区,做旅游接待、搞环境整治、答旅游咨询、营友好氛围,只为让远客在荔波收获暖心记忆。

国庆中秋小长假,部分外地游客的手机上,一条温暖短信抵达:“您的轻微违停暂不处罚,感谢来荔波,盼您再遇美景与温暖。”没有冰冷的罚单,有的是叮咛、期许和倾听。

这份倾听,藏在不期而遇的温柔里。

一支身着笔挺警服的“荔波旅游警察女子中队”,穿梭于景区,身兼执法者、宣导员与调解员,成为荔波独创的“温柔一招”。自2021年组建以来,这支队伍已服务游客逾30万人次,化解求助3000余起,收获锦旗、感谢信600余件。

这份倾听,也回响在互联网的云端。

“夸夸荔波文旅,希望全国文旅来进修!”“小七孔摆渡车,国内顶流体验!”“感觉全县的人都对游客充满善意!”……一份份直白的热烈,源于荔波对游客期待与反馈的珍视,也铸就了连续数年旅游有效投诉“零记录”的坚实口碑。

“城”的担当,也点燃“人”的自豪。

小七孔卧龙潭,你时常能看到这样一幕:55岁水族船哥潘小田立于船头。4米竹竿凌空一点,扁舟随波起落。他金鸡独立,稳若磐石,激荡起岸边阵阵惊呼与掌声。

网名“天下一郎”的他,曾是当地“上访户”。2018年成为景区安全员后,他义务为游客表演水上绝技“独竹船”。“过去是心结打不开。”问及缘由,他眼中光彩闪动:“现在家乡都成了世界级的旅游城市,我就想出份力,让更多人感受小七孔魅力!”

从“上访户”到家乡骄傲的“代言人”,潘小田的身份转换,正是城与人因共同事业而蓬勃共生的缩影。

公元1638年,徐霞客游历至黔南荔波,惊叹于此地山水奇绝:“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

沧海桑田,三百余载倏忽而过。今日荔波,“其颜极温馨,其心极精致,其情极热烈”,一座城的担当与热忱,铺展出一场世界级的“心旅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刚 张发扬 谌晗

编辑 陈玉林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