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苗乡散记:火炉坪印象

排行榜 2025年07月04日 18:51 1 admin

#记录我的2025#

苗乡散记:火炉坪印象

今天,7月1日。骄阳似火,烁玉流金,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04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随着组织去了一趟吉信镇火炉坪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火炉坪村,和生我养我的苗家山寨差不多,是一个苗家人聚居的苗寨,深藏于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接处的大深山里,苗语称作“虎流”。这个苗寨村庄,曾经是火炉坪乡政府所在地,是郑培民同志生前的扶贫联系点。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凤凰县吉信镇政府所辖。

第一次知道这天底下还有“虎流”这样一个苗寨,是从娘口中听说的。

外公外婆家离“虎流”这寨子不算很远,走山里的丛林小路,大约有二十余公里。听娘说,当年她们家有个远房亲戚就在“虎流”这个苗寨里。在她七八岁的时候,她们家的这个远房亲戚迎娶儿媳妇办喜酒,外公外婆带上她和两个哥哥一起去到“虎流”寨去做客。

娘说,那会我们苗寨周围十里八乡的苗寨里是有公路的,不管要去哪个寨子里,全靠自己两条腿,在山间的那些羊肠小路上,爬山涉水,翻山越岭,一步一步走到的。这个苗寨到那个苗寨的距离,都是用自己的一双脚去丈量。

娘说,那天她们从早上六点多出发,过了她们禾苗苗寨之后,就来到桃花寨,走出了桃花寨,便来到现在的三门洞景区中。

当时三门洞,哪是什么景区,其实就是一个无人区,方圆一二十公里内,一个人没有见着,一路只听到林中的不知名鸟儿在不停地叫着,听到山下峡谷里流动的溪水声。在三门洞的大深山里,她们不是在不停向上爬山,就是在直下深五六的峡谷里,脚下全是那些陡峭小路。

娘说,其实哪是什么小路,几乎都是在长满荆棘的丛林里走,为了不让自己摔倒,她们全程都在用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抓着丛林的树枝、竹条或茅草,手脚并用,艰难或走或爬或溜。

就是那个样子,翻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穿越了一条又一条峡谷,跨过了让头晕目眩的“别沟扎”天险(苗语地名,现三门洞景区内),一直到下午五六点钟走到“虎流”苗寨。

娘说,那一天,她走得全身酸痛完了,到了“虎流”亲戚家,一口饭也吃不去了,看着人家饭桌摆的满满的几大盘肉,好长时间吃不上肉的娘,看得眼泪簌簌流了出来,想吃咽不了。

娘的“虎流”之行,给予我的印象,似乎就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神话。“虎流”这个苗家山寨这么远,这么难走。从娘嘴里所描述的一切,“虎流”在我潜意识,似乎跟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上天入地的了。

娘口中的“虎流”,让我始终无法感知“虎流”苗寨的具体印象来。

苗乡散记:火炉坪印象

然而,父亲给予我“虎流”的印象,似乎更夸张了。

“阿八登奶,阿八凳过,几插虚流虎青,炯尼登善,炯尼登惨。呢久不奶捌鱼,呢久捌登召高,木段虎流,罗段虎青……”(苗语: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话说火炉火青,居于高山之巅,藏于深山老林。走了三天五夜,走过五村六寨,走到火炉,来到虎青……)

说起“虎流”,父亲便用这样的苗家对子给我们来描述!(苗家对子,即苗家辞话,苗语称作“朴都秋”,是苗族婚礼上的主客两家苗歌师,常用来表达相互敬重、相互感谢、相互赞美的礼仪辞话,或四字,或六字,或八字,讲究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要求押韵,且不得重复他人所言,重复了便是失礼,也是定输赢的评判标准)

父亲说,人们把火炉坪称火炉火青,意思是犹如火红火红的炉火一样。

父亲,在我们苗寨的九营十八寨,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苗歌师,苗歌信手拈来,讲起苗家对子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父亲这一辈子,在教学之余,他的爱好除了看书,就是唱苗歌了。

冬月腊月里,苗家喜事多。一天傍晚,父亲从舅舅家做客回来。他告诉我们,他随舅舅到“虎流”做客去了,同“虎流”两个苗歌手对阵博弈了整整一天一晚,赢得宾客阵阵喝彩和掌声。说起与别的苗寨苗歌师交手过招,父亲总是很兴奋。

我十岁那年,舅舅家的大表姐要出嫁了,新郎家便是“虎流”寨。作为送亲的娘家,按苗家习俗,苗家婚礼上,唱苗歌,讲苗家辞话,不可或缺的礼仪。新郎家必须得请来好几对苗歌师,来陪同正客(新娘家客人),以及男方的姑姑家、舅舅家来的重要客人唱苗歌,即为庆祝婚礼,也为热闹,更是尊重。但婚礼的那天晚上,最热闹的当属新郎家的苗歌师与新娘家的苗歌对阵的场面。

这样,舅舅家作为娘家正客,在苗家里的婚礼上要是没有一个苗歌高手一同前去,必将失大礼。而且表姐夫的父亲跟舅舅说,他们“虎流”寨子里的那位苗歌师,号称虎流一带的顶尖高手,在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交界处的腊尔山、两林、禾库苗乡一带,从没遇到过真正的对手。言外之意,到婚礼那天晚上,一定让他的亲家——我的舅舅出尽洋相。

舅舅自然不服气,在舅舅的见识里,他的妹夫——我的父亲才是绝对高手,因为他从没见父亲败给哪个苗歌师,他始终坚信,像我父亲那样读过书见过世面的人,不是很容易被打败的。

舅舅当家他亲家的面,也拍了胸脯说,那是那个苗歌师还没有同他的妹夫——我的父亲交过手。从这次女儿婚礼上,那个苗歌师不会再敢以苗歌师顶尖高手自居了,只能屈居老二了。

苗乡散记:火炉坪印象

表姐举办婚礼的那天晚上,酒席散后,父亲同舅舅家一同前来的一家族人,围坐在扎着木板楼的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策划苗歌赛事事宜。父亲安排一对嗓子好的年轻夫妇主唱,他负责即时拟出词曲来。等到后半夜至天亮这段时间,他再同另一位舅舅寨子的苗歌师合唱再进行最后的决战。

正当父亲他们策划时,堂屋里响起了苗歌声,柔和婉转的腔音缭绕传来。父亲一听,这歌声歌词以比拟似的点了他的将,叫嚣着他出来对阵。

客家人不得策马上阵,是最起码的礼仪。父亲和舅舅家的族人一起很谦和用委婉的话语,轻轻告给对方,说自己水平不高,难以陪歌。主客苗歌师也是按着习俗,再三用一曲又一曲的苗歌,即夸奖又激将着。

等到主客苗歌唱完那些客套的常用曲子,转换词曲题,父亲他们便不再低调,从那对年轻夫妇滑落的苗歌曲儿,正式跃马上阵接招了。那天晚上,父亲和虎流寨的顶尖苗歌师,大战了数百回合,直到天亮。很多宾客听着双方从天下到地下,从海洋到高山,从盘古开天到新中国成立,万事万物,皆成了他们的比拟之曲,你来我往,越战越勇,众人无不拍手叫好。讲山川万物,父亲与他不相上下,黎明时分,父亲剑走偏锋,引经据典,借用历史作比,十来回合,胜负已见分晓。父亲也见好就收,走进堂屋,邀他一起共进早餐。那名高手,竖起大拇指直夸父亲。

“自从盘古开天发,梁文王几插初秋,梁武王几插初兰……”父亲一段常规答谢主客辞话,赢得众人又一阵阵喝彩!早饭过后,主客双方又按习俗,一同坐到主客双言的答谢桌前,开始新一轮苗家辞话对阵博弈。

“冬奶高沙朴都,包阿热过能,沙冬丢阿呆热,他奶冬欧来状都状沙,都来赢奶,包高囊阿来能,囊奶爹帕阿边多,哈差候点!满冬尼囊呀?!”(苗语:听别人唱哥讲对子,我们这一般老年人,也听了一辈子了,今天听两个苗歌师,最有味有趣,我们寨子里这个苗歌师,跟人家新娘那边的苗歌师,还是差了一点,你们讲对不对?)

唱苗歌说对子,比的是两个人的反映,比的是两个对万事万物和历史典故的化用巧比,比的是学识与阅历。这一点,不仅别个人这佩服我的父亲,我一样挺佩服我的父亲。

父亲喜欢用讲对子的方式,给我们描述一个地方,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我青少年读书时,从父亲的比拟里学到很多有意思表达,常常写进我的作文里。

苗乡散记:火炉坪印象

父亲给予我的“虎流”印象,虽然很夸张,可听起来很有趣有味。直到听了大伯的讲述,我对火炉坪的具象似乎才有了些清晰。

我的大伯,用一条火禾公路(火炉坪村到禾库镇公路)给我描述了火炉坪的样子。火禾公路,大伯是参与者,是建设者,也是一个一线的推动者。

十五六岁的大伯,刚刚中学毕业,就积极响应新中国的号召,作为一年新时代的知识青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大军,上山下乡,用他的一控热血,全部投入到“学先进、赶先进”农业学大寨精神中去,在龙塘河水利工程的堤坝上,挽起裤脚,撸起衣袖,大干快干。伯父青春年华,留下了全县境内的大大小小的乡镇,大大小小的土家苗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里程牌上。

1984年春,上级组织一纸文书,任命我的大伯出任刚成立的两头羊乡乡长。那一年,我们县城新成立了两个乡级,一个两头羊乡,一个火炉坪乡。这是两个乡成立后,还一直没有修通公路。因此,乡政府成立之初,第一件大事便是要修通公路。按照公路规则,从吉信镇到两头羊乡和火炉坪乡政府所在地,有一段约有三四公里的路是同一线路的。

从那以后,大伯和火炉坪的乡长一起,带着他们两个乡的干部群众一起,挥着铁锤,凿山开路,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劲儿,硬生生在悬崖绝壁处开凿出一条火禾公路来,一条通往两头羊乡政府,一条通往火炉坪,直至禾库镇,谱写一曲曲人定胜天的战歌来。

苗乡散记:火炉坪印象

火炉坪给予我的真实具象,已是二十一世纪的2008年了。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同志把火炉坪村作为他的扶贫联系点,他那些点点滴滴地为民情怀感动了我,他为人民群众奋斗奉献的精神深远地影响着我。

这一年,我第一次去了火炉坪村,去瞻仰为苗族人奉献一生的郑培民同志铜像,聆听他在苗家山寨留下的感人故事。

逝者已矣,生者追兮。郑培民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奋斗的初心和使命。那一年,我提笔,向湖南省纪委省监察将火炉坪村申请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09年9月,省纪委省监察厅审批同意,将火炉坪村郑培民先进事迹陈列馆作为全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那一天,我亲眼看到了湘西州纪委领导,将这一块闪闪发光的“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匾牌挂在郑培民先进事迹陈列馆大门之上。

今天,我再次来到火炉坪,再次走进郑培民廉政教育基地。这里的面貌已焕然一新了。2022年8月,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重新进行修缮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和铜像的基础上,对部分建筑和纪念广场进行扩容提质。

而今,大山静默,松树挺立,“郑培民廉政教育基地”几个大字,庄重而肃穆。火炉坪,已烙印在我的心里了。7月1日,是父亲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天,是父亲最后陪我们的一天,更是他一个老共产党员最快乐的一天。今天,也且当是我这个儿子,对父亲的最深切怀念吧!#湖南头条# #我要上头条#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