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排行榜 2025年07月06日 16:50 1 admin

来源:【人民网】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煤炭经济曾一度占到贵州省荔波县财政收入的75%以上,煤炭年产量200万吨左右;2024年,荔波累计接待游客27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首位支柱产业。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茂兰峰丛。柏祥意摄

荔波县由“黑”到“绿”的转型,源于2007年——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这是全国第6个、贵州第1个世界遗产地。

成功申遗后,荔波县委、县政府以世界自然遗产“金字招牌”和资源优势为依托,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塑县”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新路。

跳出资源依赖 坚守生态保护

荔波地处贵州最南端,坐拥全球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曾几何时,“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虽带来短期收益,但粗放式的无序开采,不仅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如何避免“矿竭城衰”的发展困局?荔波给出破题答案:“生态绿”是与生俱来的核心底色,必须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航拍茂兰保护区。柏祥意摄

以生态保护为底线,荔波先后出台《荔波县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等政策,既为产业准入划定红线,又为遗产保护明确路径。

大力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有序关停煤炭污染企业,煤炭年开采量从2007年的124.39万吨减至2023年的7.77万吨;因地制宜采取荒山造林、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措施,累计完成营造林120.21万亩,治理石漠化589.52平方公里。

在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的同时,荔波更注重将生态治理成果转化为常态化保护效能——建立“部门+专职护林员+村组生态护林员”管护机制,推动形成专职管护、社区群众参与的共管模式。目前,已明确专职林长28名,选聘生态护林员4320名。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茂兰自然保护区——青龙涧。柏祥意摄

不仅如此,荔波县还以智慧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14条珍稀物种监测固定样线,积极开展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大小七孔遗产地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监测。2018-2024年间,共发现植物新种6种、新记录种64种,动物新记录种30种。

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如今的荔波,森林覆盖率已攀升至71.97%,成为中国国家保护物种和濒危物种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这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全球最美喀斯特”的神奇土地,正以盎然生机诠释着生态保护的终极意义。

转型生态发展 深耕全域旅游

2025年“五一”期间,全县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8.1%。亮眼数据背后,是荔波全域旅游蓬勃生命力的生动彰显。

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荔波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明确以旅游业为核心,围绕“旅游+”理念,推动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城旅等产业融合,带动一二三产全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小七孔桥。柏祥意摄

2016年,荔波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该县以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为目标,坚持景区开发、业态培育、服务提升齐头并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升级,全力打造贵州旅游“样板”和“龙头”。

成功打造“踏瀑戏水”“鸳鸯湖透明游船”等46个沉浸式、体验式产品;差异化发展“随意性”资源,新增悬崖咖啡、非遗研学、高空跳伞等新业态产品58个;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小七孔世遗探险部落、卧龙谷漂游等“拳头产品”。

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明码标价·诚信荔波”、涉旅投诉“先行赔付”等机制,省内“9+2+2”景区先后赴荔波跟岗学习;“荔波小七孔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小七孔导游工匠工作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水春河漂流。柏祥意摄

漫步在小七孔古桥上,触摸历史的痕迹;乘透明游船漂过鸳鸯湖,看湖底水草与游鱼共舞;在瑶山古寨的木楼前驻足,看白裤瑶老人用马尾绣勾勒千年纹样……经过多年持续打造和开发,荔波旅游软硬件设施不断提升,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8.8%。

绿色经济铺富路 生态红利润民心

高桥村位于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东北部,在国家5A级景区——荔波小七孔景区东出口。2017年初,大小七孔景区实施提质扩容,将位于景区红线内的高桥村村委会及外孟塘组、内孟塘组、拉柳组、下洞组、拉庆组、白腊坳组等搬迁到梦柳小镇。

“10多年前,村民大多以务农种田,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看着小七孔景区集散中心人来人往的游客,原高桥村党支部书记朱明怀颇为感慨,“你看现在,我们通过发展旅游接待和衍生产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34.51万元!”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小七孔景区游客如织。柏祥意摄

除此之外,高桥村还将6个村民小组2万余亩森林资源入股大小七孔景区,每年分红200万元,覆盖村民187户780人,每年户均增收10,695元;群众出租自家房屋给商家从事酒店、民宿、农家乐,每年租金收入8万元到58万元不等。

走进瑶山古寨景区,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青灰色的石墙老屋依山就势层叠而上,飞檐翘角间依稀可见百年前的雕花纹饰;寨心的古榕树下,白裤瑶妇女们围坐在靛蓝色的染布旁,指尖的马尾绣针穿梭如飞。

得益于旅游公司的专业化保护开发,瑶山古寨延续了传统村落的烟火气。“原生态保持得非常好,风景很不错,房屋有特色,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舒适感。”湖南游客肖骁认为,原生态的保留使古寨区别于其他商业化景区,更具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煤炭重镇”蝶变“旅游强县”

瑶山猴鼓舞。柏祥意摄

“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00万元。”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光祥坦言,要让游客从“打卡走人”到“驻留体验”,关键在盘活非遗里的“留客密码”,目前,景区正推进“非遗12工坊”的迭代升级。

突出“核心资源”保护和扩容提质,完成大小七孔等景区提质项目29个;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引进一批高端酒店、品牌民宿和特色餐饮,带动2762家经营主体蓬勃生长,5万名从业者深度参与其中……

将原始森林的负氧离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把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景观培育成经济增长点,让“好风景”与“绿经济”比翼齐飞。荔波以生态保护为笔、绿色发展为墨,在喀斯特峰丛间擘画出了一幅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典范画卷。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