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排行榜 2025年07月23日 18:58 1 admin

海风拂过栈桥,年近七旬的小儿麻痹症患者黄阿姨的轮椅第一次稳稳停在了回澜阁的观海平台前。“每一处细节,都让我们障碍人士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她轻声感叹。7月21日清晨,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主办的“主要景点无障碍游览公益探访”活动在湛山社区会议室启动。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仪式,而是一次以脚步与车轮丈量城市温度的启程,自此,《青岛市主要景点无障碍游览指南》编制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专业力量为无障碍探访奠基

“无障碍不是一种施舍,而是每一位公民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7月21日,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组织了25位志愿者来到湛山社区,开启了无障碍城市探访的征程。活动伊始,执行会长李芊芊为探访团队进行无障碍通识科普。她没有讲述宏大的概念,而是从社会包容视角切入主题。

促进会顾问孙山亦博士作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无障碍旅游服务》课程教师,他为志愿者们带来了国内外生动的无障碍旅游案例,像解一道严谨的数学题般讲解着:坡道的坡度如何计算,扶手高度如何设定才真正适用,甚至模拟轮椅转向的空间需求。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培训现场,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原来一个标准无障碍卫生间门的宽度,背后是无数使用者反复验证的舒适底线。”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理论落地为实践,这是专业赋予的温度。培训通过理论讲授、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轮友、视障伙伴、老人及大学生志愿者初步掌握探访评估实操方法,为后续实地探访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视角,实地体验无障碍细节

培训结束后,由多元群体组成的探访团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与栈桥及回澜阁进行实地探访。

奥帆中心的宽阔与平坦赢得了轮友的首肯。作为5A级景区,其平坦的游览路径、完备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及观光车服务等,获得轮友、视障伙伴、老人、婴幼儿家庭的肯定。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推着婴儿车的孙女士在家庭卫生间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救星”——可折叠的婴儿护理台。“这真是解决了大麻烦,”她由衷地说,“对我们带娃的家庭,这才是最实在的关怀。”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在栈桥景区,志愿者们化身严谨的“体验官”,细致记录了从“地铁3号线G口-栈桥-青岛湾栈桥码头”的无障碍路径细节。卷尺拉出坡道的精准倾斜度,笔尖记录下无障碍卫生间扶手的高度和稳固性。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令人惊喜的是栈桥游船票务中心保留的人工服务窗口,对许多出行不便者而言,这比冰冷的机器更显温情。更有人发现,可折叠的轮椅也能被工作人员稳妥地协助带上游艇——一个微小却重要的无障碍突破。

志愿微光点亮无碍之路

柳女士坐在轮椅上,笑容爽朗。作为小儿麻痹症患者,出行曾是她最大的困扰。如今,她已是“轮友六人行”的积极成员:“我们爱约着逛商场,最关心的就是哪里的坡道顺畅、哪里的电梯方便。”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这次探访中,地铁站工作人员一句“需要踏板上车吗?”的主动询问,让她心头一暖:“细节里的尊重,最暖人心。”

另一边,几位青岛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天未亮就从即墨校区出发。辗转公交与近两小时地铁的她们毫无倦意。一位女生认真地说:“培训老师说,障碍人士与健全者之间,只差一座桥。我们愿意成为这座桥的一块砖石。”

烈日下,她们一丝不苟地测量、记录——卫生间紧急呼叫铃的位置、地面减速带对轮椅的友好程度……这些琐碎数据,终将汇聚成推动改变的力量。

无障碍活动持续传递

这次景点探访并非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的首次尝试。近年来,促进会组织了一系列多元化无障碍活动,让特殊群体感受城市温度。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今年6月,在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15位残障人士开启了一场“触觉之旅”。视障人士张先生将一件百年食模珍重地捧在掌心:“这个纹路真清晰啊,我能摸出它的每一道线条。”

在古法拓印体验区,视障伙伴们用手掌丈量汉代瓦当尺寸,指尖沿着青龙纹饰的凹槽游走。当朱砂色的墨痕在宣纸上勾勒出瓦当古朴轮廓时,曲先生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看不见,但我触摸到了历史的印记!”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今年4月,中山公园樱花大道迎来40余位特殊赏樱客。考虑到视障群体获取信息的特殊性,促进会专门规划了一条充满香气的梅花园路径。视障朋友嗅着梅花的芬芳,用心感受春天的气息。

“青岛的春天,嗅得到,摸得着!”一位视障参与者在樱花树下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志愿者引导下,他们轻触柔软的花瓣,通过触感领略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城市温度,看得见的改变与承诺

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会长姜启红凝望着忙碌的探访团队,眼中充满期待:“今天的脚步,是为未来铺路。”

他描绘的蓝图清晰而务实——持续的实地探访将凝结成《青岛市主要景点无障碍游览指南》,它绝不仅是一本手册,而是为特殊群体游客提供精准的行前决策参考,提升每一段旅程的安心与满意度。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这份指南将推出多版本,适应不同需求。“我们更希望,”姜启红强调,“当未来景区规划蓝图展开时,‘多元化参与’的理念已深植其中,无障碍成为设计的起点而非补丁。”

促进会同时发起“无障碍游览探访志愿者”招募计划,呼吁更多市民加入,共同编织这座城市的包容网络。

改变已在发生。今年4月,崂山风景区太清游览区迎来11名吉林残障游客,景区开通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将行动不便的游客抱上自助车。一位领队感动地说:“崂山的美不仅在风景,更在服务的温度里。”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今年4月,市南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无障碍设施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无障碍促进会通过视频展示了曲阜路盲道设置不合理、大鲍岛街区缺少无障碍通道等问题。相关行政机关承诺积极整改,更好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栈桥畔,海鸥掠过黄阿姨凝望的视线。她的轮椅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成为丈量城市文明高度的标尺。不远处,大学生志愿者仍在俯身测量坡道角度,他们的背影与碧海蓝天融为一体。

青岛故事丨轮椅驶向栈桥,婴儿车畅行奥帆!特殊群体为“无碍”探路

当外地游客由衷赞叹“好客山东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当柳女士和她的轮友群能自由相约逛商场,当视障人士能用指尖“看见”非遗纹路——城市的关怀才有了真实的形状。

未来在指南的字里行间铺展,每一次丈量都是文明的刻度,让所有眺望大海的目光,终能平等地落在同一片浪花之上。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