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文化快评丨文物“出差”,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排行榜 2025年07月24日 01:03 1 cc

又到暑期,故宫、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场馆再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据报道,故宫七天之内的门票均已约满。为满足更多游客欣赏文物的需求,多家博物馆推出了各种改进措施。比如,故宫近日发布通知,2025年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团队可以快速预约、快速检票,显然是为中小学生参观提供便利。此外,不少博物馆加强了对黄牛的限制,科学增加预约名额、开放夜场等。最值得称道和推广的是,已有不少顶流博物馆尝试通过巡展、联展等方式,让文物到外地“出差”“做客”。(据北京晚报客户端7月7日报道)

文化快评丨文物“出差”,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着实可喜。青铜重器前聚拢着屏息凝视的孩童,“彩画千年”前是挪不动步的画迷,各地博物馆文创店里都有大量买买买停不下来的年轻人……如此热闹景象,都是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具象化体现,也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注脚。

可当日均数万人的热情撞上几千张门票的限额,供需间显现出巨大缺口。这头是家长想带孩子长知识的迫切心愿,那头是博物馆为保文物安全设的限流红线,中间还夹着黄牛党趁机炒高票价。如此“冰火两重天”,让人平生出几分无奈。

为此,相关部门和文博场馆想出了诸多破局之道,诸如开夜场、增名额、学生通道亮绿灯等不一而足,更让人拍手叫绝的,则是多家文物机构都派出文物大使“背起行囊”去出差——比如河南省8家文博单位的200多件(套)殷商文物组团赴京,参加一场以殷商文明为主题的重磅特展;内蒙古的辽代“折肩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落座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展风姿;而浙江省博物馆的“明星文物”猪纹陶钵在长沙引来观者如潮;鄂君启金节(车节)、楚金币、“阜平君”铭文铜虎座等现身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让参观者感受800年楚国的悠悠楚风,更惊叹于安徽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前段时间,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在天津“出差”时游客排长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这波“文物走四方”的操作,堪称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妙招:既让千里迢迢的“朝圣之旅”变成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又激活了全国数千家中小博物馆的闲置空间。观众省了路费,地方馆赚了人气,文物焕发新生机,真正实现了“热源分流、冷馆升温”的多赢。

不过,要想让文物安心“出差”可是门技术活。运输要用恒温恒湿的“特护车”,布展得配震动监测“黑科技”,还得建立科学的文物轮休机制。数字技术更是巡展“神助攻”:各大博物馆“云端展厅”圈粉无数,3D文物扫描、VR沉浸体验为实体展览强势引流。同时,大大小小的地方馆也要练好内功——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看家国宝作为成熟使者走出去;另一方面营造优厚的条件,才能把“贵客”欢欢喜喜请回来。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即要求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省级大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联展、巡展、借展等方式推动一批精品展览到中小博物馆展出,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

文物,本就不应是深宫重门后的无声陈列。它们承载着文明心跳,渴望与每一双热切的眼睛相遇。当故宫、国博等“顶流”承载已达极限,我们更当赋予文物一双“行走的脚”,让它们走出庭院深深,走向寻常百姓身边。当“顶流”压力转化为千馆共荣的活水,文化血脉方能在流动中生生不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化传承的使命,终需在创新中寻求永恒。多策并举解决供需落差,让文物走出家门登上更广阔舞台,这一系列方式方法并非权宜之计,而是让文博热持续保温甚至升温的智慧长策。当文物行走于阡陌之间,中华文明之树,必将根更深、叶更茂,亭亭如盖,泽被大众。(韩莉)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