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掏粪工与两代领导人的世纪握手1971年深秋的北京城,一辆破旧的卡车缓缓驶出永定门。58岁的时传祥蜷缩在后车厢里,望着渐远的城楼,两行浊泪顺着布满沟...
2025-07-27 0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条贯穿京城700余年的文化脊梁,承载着永定门的巍峨、钟鼓楼的壮阔,铭刻着故宫的飞檐流彩、天坛的肃穆回响,也浸润着胡同里的市井烟火。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北京的中小学生踏上中轴线,触摸永定门的朱红门钉,聆听600年前的商旅故事;驻足北海白塔下,让荷花冰棍的清甜与风铃声交织;凝望天坛圜丘坛,惊叹古人智慧的精妙。前门铛铛车的叮咚、胡同包子的香气,都成为他们笔下的历史密码。当年轻的心灵与古老的轴线相遇,文字便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记录下北京城最深沉的脉动。
永定门与一座城的记忆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
五年级1班满紫涵
指导教师:王梓豪
北京如同一个装满时光宝藏的神奇百宝箱,而永定门,则是其中一件熠熠生辉的稀世珍宝。它作为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有着让人心驰神往的魔力。
暑假的第一个周末,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去参观永定门。远远望去,永定门宛如一位身披历史铠甲的将军,稳稳地守护着北京城,它气势恢宏,在蓝天的映衬下,轮廓格外清晰。走近了,那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的一排排金色的门钉清晰可见,阳光的照耀下,门钉金光闪闪,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听爸爸讲,永定门从明朝起就坐落在这里。那时候,这儿每天都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从这儿进出:挑着担子的小贩,一边吆喝,一边走着;赶路的行人扶老携幼,脚步匆匆;商人们往往是人群的主流,他们带着各种新奇的货物,风尘仆仆,来到永定门,看到熟悉的城门,脸上满是安心……永定门既见证了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历史岁月,又见证了时代变迁,休养生息的人间烟火,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以其独特的神韵在时光的隧道中铺展开来,成为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藏之一。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墙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眼前的永定门,既有着古老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此次的探秘永定门之旅,不仅是一段空间上的旅程,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心灵之旅。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去追寻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去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站在永定门下,我思绪万千。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如今,永定门巍然屹立在这里,不仅是一座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
北海公园漫行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实验学校
五年级3班王汝伊
指导教师:李嘉宁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北海公园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中段西侧,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之一。它见证了北京历史的发展,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智慧创造。
为了领略园林的夏季风采,我早早抵达了北海公园。一进门,凉爽的微风就将我揽入了北海的怀抱,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清凉。游人们的欢声笑语更是为北海增添了几分生机。有扶老携幼乘船游览的家庭,他们温馨的身影倒映在太液池的水面上;有身着古风装束的年轻人,他们来这座皇家园林留下“穿越”的印记;还有肤色各异的国际友人,他们在同伴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中用相机捕捉这座东方园林的迷人景致。随着游人的到来,太液池也“热闹”起来:鸭子在水中嬉戏;麻雀在树梢上捉迷藏;连荷叶也撑起绿伞,为过往的水鸟留下一片荫凉。北海的魅力,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无需言语,却能赢得不同国度人士的共鸣。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为这座中轴线上的古老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
沿石阶而上,白塔像一位高大伟岸的长者静静地等候着我,塔顶的风铃轻轻摇曳,向我诉说着中轴线上的故事,也唤醒了我血脉中深藏的文化记忆。白塔下,我手持北海公园文创荷花冰棍,留下了香草味的打卡照。
告别雄伟的白塔,乘画舫在宛如碧玉的太液池上游览,岸边的各式建筑尽收眼底。回望琼华岛,白塔在善因殿和周边树木的簇拥下,愈发引人注目。轻风拂面,我深深沉醉在这幅由绿树、红墙、白塔和船只构成的画卷之中,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梦吗?比梦还美好!一群锦鲤闯入这如画如梦的美景中,为北海增添了几分情趣。
辞别北海,中轴线上的红墙金瓦愈发显得亲切。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文化脉动,更获得了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中轴线——我的情之所钟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六年级3班李可忻
指导教师:刘慧婷
当朝霞布满天空,满天的鲜红驱散夜的黑暗,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晨钟敲响。北京,被唤醒了!
清晨,我踏着晨钟的余韵来到景山,站在景山脚下,被这里的景色吸引。山脚下古树参天,山顶云雾缭绕,好似一匹薄纱,缠绕在景山四周。慢慢地,我爬上了山顶,来到了中轴线的最高点——万春亭。鸟瞰北京城,钟鼓楼的晨钟暮鼓,紫禁城的端庄威严,正阳门下的人间烟火,尽收眼底,美得让人无法形容。
下午的阳光渐渐收敛了锋芒,我来到了故宫,远远望着那高大威严的午门,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走入紫禁城,穿过一条条廊房,入眼的便是那古朴大气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望着红墙金瓦,似乎万臣朝拜的景象还历历在目,那呼声响彻天际。
走过庭院楼阁,便来到了御花园,那里的花儿争奇斗艳。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雍容明艳,有的清新淡雅……让人流连忘返,一时竟忘了身处于威严的紫禁城中。
夜幕降临,星辰在红墙旁闪烁。移步到正阳门下,浓郁的人间烟火气便扑面而来。嬉闹声、吆喝声、鸣笛声,此起彼伏,响彻黑夜,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这里不仅是历史地标,也是北京人的生活之地。
中轴线像一支饱含墨汁的毛笔,勾画出了皇家的肃穆威严和百姓的柴米油盐;中轴线像一根银针,它把古老和现代缝在一起,把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牵住了中国人的记忆,也系住了中国人的心!
中轴线——我的情之所钟,我献给你最真诚的礼赞。我要踏着这条“线”,努力去奔跑,去赞美,去谱写——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前门大街照见中式美学
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六年级1班李嘉榕
指导教师:范国跃
对称是最直观、最朴实的美学原则。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至今,在这一审美方向上几乎走到极致。对称的飞檐翘角红墙黄瓦、对称的诗词歌赋丽句华章,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对称之美。站在景山公园的万春亭上,北望有景山、钟鼓楼;南眺有故宫、天安门、永定门。这些建筑连成一条线,把古都北京分成两半,而核心建筑群几乎以完全对称的形式建成。在这条线上,前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南连珠市口,是我最喜欢的中轴线上的一段。
说起前门大街,那可是有600年历史的老街了。明代时,前门大街是皇帝祭天的专用御道,商业兴盛,当时已经有了六必居酱园、便宜坊烤鸭等现在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清代时,这条街上商业进一步扩张,随着新型娱乐行业的兴起,这条街成了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首映地。再到民国时期,前门大街引入了钟表行等新兴行业。之后,前门大街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过战争、大火、拆除、重建,现在正以全新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在人潮涌动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沿着前门东大街缓缓西行,巍峨庄严的正阳门箭楼映入眼帘,琉璃瓦顶和城墙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气势恢宏,门前总有成群的游客争相合影。往左一拐就来到了前门大街,迎面而来的仿古“铛铛车”满载乘客,在青石板路的轨道上平稳行驶着,车上的小孩东看看、西看看,眼睛一眨不眨,嘴巴根本合不拢,周围的一切事物对他来说都很陌生、新奇。大街两侧喜庆温暖的红色灯笼、热闹非凡的非遗主题市集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大门敞开的店铺里,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这其中织锦流光的瑞蚨祥绸缎店、茶香袅袅的吴裕泰茶庄、雅致玲珑的京扇子文化店最是人头攒动。如果要用餐,那最受喜爱的店铺就是四季民福烤鸭店了,营业时间前后,门口总都排着长队,等着一品北京烤鸭的皮酥肉嫩。
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珠市口,回头望去,前门大街上的人潮涌动,正阳门庄严耸立。此时,背后的故宫、万春亭已经看不到了。但中轴线仍然在看不见的地方向南北延伸,北京古城在中轴线上完美地阐述了中式对称美学的极致。
天坛的“创新基因”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初三13班程一诺
指导教师:杨柯慧
要不是父母建议,我怎么会在热闹商铺间选择去天坛?可要不是亲自凝神于此,又怎会领悟到天坛中蕴藏的几何创新光芒?
我跨越朱红色的昭亨门,立足于宽阔的广场上,忽见三层汉白玉圆台刺破天际——是圜丘坛。远望,浑圆轮廓与天相接,像被巨手精心打磨过的玉盘,如天地间生出的完美几何。我呆立原地,震撼之余萌生好奇:几百年前如何做出这般完美的弧度?
导游的声音解答了疑惑:“圜丘坛的圆,用测量定位技术,定圆心,用绳当半径,用‘规’的原理画圆。”我的思绪随话语飘远,眼前仿佛看到明代工匠钉木桩系长绳的身影:一人手持长绳一端,紧系于桩上;一人握炭块沿绳末端绕行,圆的雏形立现。我不禁在心底拍手叫好。古人用创新方法化简陋工具为神奇,成为绘制圆周的“神来之笔”。
带着满心的赞叹,我踏上第一级台阶。掌心触到冰凉的汉白玉扶手,细细观察,那粗粝的纹路似乎藏着百年风霜。“数数多少扇面。”导游说。我绕着坛面踱步,发现每环扇面都是九的倍数,层层收拢如绽放莲花。导游讲解后,我才明白这并不只是美观,九是最大的天数,代表九重天。古人将抽象哲学转化为具象建筑语言的创新,用数字传递对宇宙的理解,我深深敬佩他们的巧思。
我不觉加快脚步,顺台阶登顶,低头见温润的天心石。“这是明清时期皇帝与天地对话的地方,试试在这里喊话。”导游笑着说。我站上去喊出名字,声音如洪钟轰鸣,回响从四面八方涌来。我抬头望见穹顶下规整的弧形壁,才恍然大悟,古人利用圆弧设计,让声波折回与原声叠加成浑厚声浪,写下独属东方的创新巧思,跨越数百年仍让我震撼。
漫步天坛,从建筑弧线到扇面设计,再到天心石,处处都有古人的创新智慧。这份精神,不仅凝结为眼前的不朽建筑,更激励后人不断探索。
钟鼓楼边邻里情长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初二2班姜睿宁
指导教师:张欣
在北京城那条古老而庄严的中轴线旁,蜿蜒着许多青砖灰瓦的胡同。它们像忠诚的卫士,又像慈祥的长者,静守着这条城市的脊梁。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钟鼓楼的檐角,洒向这些曲折的巷陌,胡同里便弥漫起生活的暖意,那袅袅的面香,便是晨光里最温情的序曲。
“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响起,我赶紧跑去打开门,门外正站着邻居张奶奶。她手中捧着一碗刚出笼的包子,热腾腾的白气缭绕在她慈祥的笑容旁:“刚蒸好的,快趁热尝尝!”我欢喜地踮起脚尖接过碗,那柔韧的面皮之下裹着鲜美的馅料,唇齿留香,犹如一枚暖融融的小太阳落入了心田。
生活在这中轴线旁的胡同里,人们彼此间早已联结成了血脉相连的亲人。王爷爷不慎摔倒的那天清晨,就在离银锭桥不远的小巷口,邻里们闻声便纷纷从各门各户奔了出来,脚步声在青石板上踏出急促而关切的回响。大家小心翼翼地将王爷爷搀扶起,有人忙不迭地回屋端来了热水,更有人细心为他轻轻擦拭着脸上的尘土。王爷爷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不打紧,不打紧,谢谢大家伙儿!”第二天清早,王爷爷家便飘出了熬得浓稠的小米粥的香气。一碗碗温润的粥水,被送到每一户帮忙的人家门前——中轴线旁胡同里的暖流,就这样在小小的一碗粥中默默传递着,无声胜过了千言万语。
傍晚时分,夕阳的金辉沿着中轴线的方向铺展开来,也温柔地漫过胡同的屋脊和院墙,将归家或纳凉的人影拉得老长。人影绰绰,在青石板上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地图。这胡同,如同中轴线上一条静静流淌的支流,承载着古都的呼吸,也流淌着市井最珍贵的善意。地图上蜿蜒的每一道线,皆因邻里之间无声的挂念而温暖清晰。
原来,最动人的温情不在远方,它就在这中轴线旁的老胡同里,在我们的掌心中传递:一碗带着晨光的面点,一次跌倒时的搀扶,几句寻常巷陌里的家常——这些浸润在古都脉络里的烟火日常,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绵长地刻在心底。它们不动声色地滋润着生命,使平凡的日子在粗粝中透出温润的光泽。原来那最深的暖意,恰是无数平凡微光汇聚之时,照亮了我们在这条古老轴线旁,彼此守望、共同走过的尘世长路。
·教师点评·
以小见大写中轴:从实地探访中捕捉独特写作视角
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语文教师范国跃
学生撰写关于“探访北京中轴线”作文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深入了解中轴线的背景,深化认识。关于中轴线,作为北京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触。孩子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从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价值等多方面去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这些都能为学生喜爱中轴线,写好中轴线打下基础。
二、一定要亲自去走一走中轴线,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明确自己要写的主题。当然,学生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强调中轴线对于城市的重要性;讲述历史故事来丰富文章内容;描述自己或家人在中轴线的游览经历,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展现中轴线的魅力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既能以小见大,也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恰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方法,比如修辞手法、环境描写等,做到详略得当,以此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一位掏粪工与两代领导人的世纪握手1971年深秋的北京城,一辆破旧的卡车缓缓驶出永定门。58岁的时传祥蜷缩在后车厢里,望着渐远的城楼,两行浊泪顺着布满沟...
2025-07-27 0
很多人都说不懂中国军队怎么能变这样,有人羡慕也有人怕,这一切都很真实中国军队没有像外面有些国家那样说什么就做什么。很久以前中国有过很难的日子。那时候别...
2025-07-27 0
今年的夏天真的是太热了,仿佛从端午节开始,便热起来了,临近小暑时,便犹如进了三伏天一般,给人以潮热闷湿之感。今年的三伏天要比往年都来得迟一些,不过再迟...
2025-07-27 0
珠海航展上有些事挺有意思,不像以前了。阿联酋来的人,围着那个翼龙-3无人机的生产线,一个劲地问,能不能用数字货币来付钱,想整个打包带走。旁边还有沙特来...
2025-07-27 0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已经确定降落北京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放话"可能很快访华",而中国作为东道主,正静静注视着这场大国博弈的微妙走向。普京(资料...
2025-07-27 0
自2025年9月1日起,北京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2420元调整为2540元,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26.4元调整...
2025-07-27 0
进入7月下旬以来,北方地区这一轮的降水来势凶猛,先是内蒙古自西向东的暴雨天气,然后是河北中北部与北京中北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7月25日到26日,河北易...
2025-07-27 0
1999年5月9日,菲律宾海军弄了一艘老掉牙的坦克登陆舰,叫“马德雷山号”,直接搁浅在咱们中国南沙群岛的仁爱礁上。当时菲律宾官方的说法是,这艘破船因为...
2025-07-2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