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高铁串珠让鄂西文旅“热”起来

排行榜 2025年07月28日 08:53 1 cc
高铁串珠让鄂西文旅“热”起来

2025年07月25日 18:00:57 来自北京 转载凤凰网

汉十高铁串联起武汉、襄阳、武当山、神农架的“黄金旅游线”,正以“铁路+旅游”的创新模式,让鄂西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走出“深闺”。从一张小小的旅游计次票,到全域旅游的繁荣图景,再到偏远地区的振兴活力,这一模式不仅重塑了鄂西的旅游格局,更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高铁串珠让鄂西文旅“热”起来

计次票激活“快行慢游”新体验.武铁推出“武汉+武当山+襄阳”“武汉+神农架+襄阳”旅游计次票,堪称交通服务与旅游需求的精准对接。这种创新产品打破了传统车票“一次一购、定点定时”的限制:“三段行程一票通”让游客无需多次购票,“9天内灵活使用”适配了旅游的弹性需求,而单人次比单次购票节省30%以上的费用,更是直接降低了出行成本。数据显示,仅今年7月上半月,就有3.9万名旅客乘高铁抵达神农架.印证“便捷+实惠”的组合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

计次票的价值不止于“省钱省事”,更在于重构了旅游体验。它像一条隐形的线,将分散的景区串联成有机整体——游客可以上午在武汉登黄鹤楼、品热干面,午后乘高铁到襄阳逛古隆中、尝牛肉面,次日赴武当山赏云海、看太极表演,真正实现“一票打卡多城”。这种“快行慢游”的体验,让游客从“赶行程”变为“享旅程”,也让鄂西的“一日生活圈”拓展为“多日深度游”。

“清凉经济”点燃区域发展引擎.“铁路+旅游”的带动效应,远不止景区游客量的增长,更在于激活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从“景区热”到“全域旺”的转变,源于交通网络对资源的深度盘活。铁路部门根据客流变化动态加开避暑专列、研学专列、银发旅游专列,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当交通网络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鄂西的“清凉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转化成了“热经济”——今年上半年,鄂西片区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8%,其中非景区消费占比提升至52%,标志着旅游经济从“门票依赖”向“多元增收”转型。

偏远地区的“破圈”与可持续发展.对神农架这样曾因交通闭塞而“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地区而言,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脱贫线”“振兴线”。过去,神农架的村民守着万亩林海、千亩药田,却因运输成本高、客源少而难以变现;如今,高铁带来的游客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铁路+旅游”带来的不仅是短期增收,更推动了偏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依托稳定的客流,规划了“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的多元业态:在保护原始森林的前提下,开发了徒步栈道、星空营地等轻资产项目;结合神农架的“野人传说”“炎帝文化”,打造了沉浸式情景剧、非遗体验馆,让游客“来了能玩、玩了能留、留了能消费”。

这种“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模式,既避免了“竭泽而渔”的粗放发展,又通过旅游收入反哺生态保护.随着经济活力提升,神农架与武汉、襄阳等城市的发展差距持续缩小,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随着郑渝高铁、沿江高铁等线路的进一步延伸,随着“铁路+民宿”“铁路+文创”等融合模式的深化,这条“高铁旅游线”必将成为带动鄂西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为更多地区实现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湖北襄阳 汪鹏)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