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美瑞典会谈,美财长当面发出“威胁”,最高加税500%?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句表态亮了

排行榜 2025年08月02日 03:50 3 admin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上,火药味比北欧的寒风还冷。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原计划谈4天,结果两天就草草收场。美财长贝森特甩下一句“是否延长关税休战协议,由特朗普决定”,转身就威胁“中国买俄油可能面临500%关税”。中方代表则直接回怼:“主权问题没得谈!”这场谈判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国为何突然翻脸?中国的底牌又是什么?

1. 谈判破裂:两天“不欢而散”,美方威胁加税500%

这次瑞典会谈,中美原本希望推动关税休战协议延期,结果却成了“口水战”。贝森特会后坦言“会谈有建设性,但没签字”,还暗示特朗普可能让关税“重回三位数”。更狠的是,他直接点名中国购买俄油的行为,称“可能面临100%-500%的特别关税”——这数字可不是随便说的,美国国会早就立法授权总统这么干。

美方还甩出一堆“离谱要求”:

• 要中国单方面买数千亿美元美国商品;

• 要求中国对美商品“零关税”;

• 还想逼中国开放更多产业,方便美资进入。

中美瑞典会谈,美财长当面发出“威胁”,最高加税500%?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句表态亮了

贝森特(资料图)

这些条件明摆着是照搬美欧“卖身契”模式——欧盟刚被逼着签协议,3年买7500亿美元美能源,投资6000亿美元,再买几千亿美元武器,才换来美降低15%关税。现在美国想如法炮制,逼中国当“第二个欧盟”,门儿都没有!

2. 美国的算盘:关税大棒+俄油陷阱,能吓住中国吗?

美国为啥突然翻脸?说白了就是“逼中国让步”的老套路:

• 法律撑腰:美国国会早有立法,授权总统对买俄油国家加征500%关税,中国作为俄油主要买家,自然被盯上;

• 复制欧盟模式:以为用“关税+采购+投资”的组合拳能逼中国低头,结果踢到铁板;

• 转移国内矛盾:大选年经济压力大,对华施压成了特朗普政府的“救命稻草”。

但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中方代表李成钢直接回击:“中国始终坚持对外贸易主权!”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别想用关税威胁我们,门都没有!

中美瑞典会谈,美财长当面发出“威胁”,最高加税500%?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句表态亮了

特朗普(资料图)

3. 中方硬刚:主权问题没得谈,反制措施已备好

面对美方威胁,中方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反击”:

• 立场不变:坚持“平等互利”,拒绝单方面让步;

• 行动表态:继续推动关税延期,但如果谈崩,“反制措施如期生效”——这等于明牌告诉美国:你加税,我就反制!

• 战略定力:不急不躁,强调谈判需要时间,但绝不接受胁迫。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既展现了灵活性,又亮明了底线。美国想用“关税悬崖”逼中国就范?做梦!

中美瑞典会谈,美财长当面发出“威胁”,最高加税500%?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句表态亮了

俄罗斯石油(资料图)

4. 未来怎么走?8月12日是关键节点

现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入“倒计时”阶段。8月12日,原暂停的关税休战协议到期,如果双方仍谈不拢,关税可能大幅回升,甚至触发500%的极限惩罚。未来可能有三种走向:

1. 延期妥协:美方让步,双方同意延长关税暂停期;

2. 重启谈判:8月12日后继续谈,但美方必须拿出诚意;

3. 关税战重启:美方坚持施压,中方反制,贸易摩擦升级。

但无论如何,中国已经亮明了态度——主权问题不退让,反制措施已准备好。美国想复制对欧盟的套路?这次恐怕要失望了。

结语:总结观点,留下思考

瑞典会谈的破裂,表面上是关税问题,本质上是中美博弈的缩影。美国还在用“关税大棒+俄油陷阱”试图逼中国低头,但中国早已不是2018年那个被动接招的角色。从“稀土管制”到“反制措施”,从“坚持主权”到“平等对话”,中国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