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差地别!铁窗里的杜特尔特或要被转送他国,而小马科斯还在向特朗普“下跪”?万众瞩目的杜特尔特家族能否逆袭?小马科斯为何“跪得如此熟练”?自打杜特尔特被...
2025-08-02 0
探秘“中国天眼”、追忆“天眼之父”;化身地质小探险家、跨越贵州“天空之桥”;体验侗族文化、参观苗寨建筑……7月下旬,现代+小记者夏令营团队一行来到了镶嵌在山河里的文化千岛——贵州,小记者们带着科学家的眼睛、探险家的精神、人类学家的好奇心,解码这份神奇的“地球说明书”。这趟旅程就像是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让孩子们发现科学原来是头顶的星空与脚下的大地共同书写的一首诗。
探秘“中国天眼”,致敬南仁东爷爷
“站在贵州群山环抱的大窝凼,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它。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口巨大的银锅镶嵌在绿色的山坳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走近了才发现,它大得超乎想象,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我试着想象科学家们在这片喀斯特洼地上建造它的场景,太神奇了!”南京求真中学初二(8)班的柏睿哲还记得当时被眼前的庞然大物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中国天眼”——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在前往贵州省平塘县的路上,南师大附属中学新城小学三年级的胡轩豪同学便十分激动,他说:“‘天眼’是我一直想看的奇迹。”现在回想起来,他仍是连连惊叹太壮观了:“我从山上俯瞰它,因为离得远,它看起来像一口巨大的锅,银光闪闪。中间的探测器在‘大锅’上显得很小,但其实是个有13吨重的大家伙。”
小记者们了解到,“中国天眼”FAST是中国重大科技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可捕捉到距离地球外宇宙30亿光年的神秘信号。小记者们还参观了南仁东事迹馆,了解“中国天眼”诞生记,致敬时代楷模。在南仁东事迹馆,令柏睿哲印象深刻的是南爷爷生前简朴的办公室,只有一台电脑、一个水杯和一个装满资料的柜子。一段采访南爷爷的视频更是让大家红了眼眶。南爷爷说:“如果有一点成就,那都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如果有一点错误,那都是我个人的责任。”这句话让柏睿哲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柏睿哲说:“南爷爷教会了我:梦想需要坚持,成功需要奉献。他就像天眼发现的那颗编号为‘南仁东星’的小行星一样,永远在星空中指引着我们。”
寻访贵州,揭秘“山地博物馆”的文明密码
在贵州,每一块石头都刻着地球的年龄,每一座吊脚楼都藏着文明的密码。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却是最富有的“山地博物馆”——2.8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30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700年历史的民族歌谣。
小记者们循着南明河的波光,寻找“甲秀天下”的贵阳风貌,观察古建筑榫卯结构与现代灯光的完美共生,感悟传统如何点亮未来。在贵州天空之桥——平塘特大桥,大家见到了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的大桥,横跨槽渡河峡谷,桥高332米,气势恢宏。在“天下第一洞”织金洞,大家化身地质小探险家,看到洞中钟乳石如林,形态各异,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在山清水秀的大小井,小记者们辨识水蚀岩壁的年轮状纹理,触摸2.8亿年前形成的海百合化石,见证贵州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
“钟乳石从洞顶垂下,或如冰柱,或如帘幕,层层叠叠。游人们仰头观望,啧啧称奇,拍照议论,好不热闹。而水蚀岩壁则不然,它默默地立在河边,任水流冲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表面早已光滑如镜,却少有人驻足细看。”南京雨花外国语学校初二(3)班沈承希同学面对钟乳石和水蚀岩壁,心生感慨:“钟乳石和水蚀岩壁皆是水的作品,却显出截然不同的形貌。钟乳石生长极慢,据说一年不过增长一毫米左右。那些高悬洞顶的石柱,想必已经在此生长了千万年。千万年来,水滴不断地落下,碳酸钙不断地沉积,才有了今日的奇观。而水蚀岩壁则恰恰相反,它是被水一点点剥蚀、削减的。同样的水,一边在创造,一边在毁灭,大自然太神奇了。”
民族采风,体验侗族、苗族文化
小记者们来到大利侗寨,深入体验侗族文化。在蜡染制作时,侗族阿婆示范铜刀蘸蜡技法,大家在棉布上勾勒鱼鳞纹与杉树纹。南京市大光路小学四(2)班的杨蔓妮还记得扎染时,把白布捆成小疙瘩,浸在靛蓝缸里,“我好像在变魔术——刚拿出来时是绿色的,一遇到空气就慢慢变成蓝色。侗族老师说,这缸染料能活100年,越老越珍贵。我染的手帕上有歪歪的月亮花纹,虽然不完美,但老师夸这是有生命的颜色。”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四(3)班的蒋鑫开心地说:“蓝靛染的侗布做成的服装穿在身上既舒服又靓丽,老师帮我系上绣花腰带,裙摆扫过小雨刚刚冲洗过的石板路时,像踩着云朵。我和穿着同款盛装的小伙伴像侗族姑娘一样手拉手转着圈圈,华丽的银饰叮当作响,银帽上的银铃唱着歌,原来衣服也会讲故事!”
孩子们围坐一起学唱侗歌《青蛙歌》(侗语称“嘎耶”)。这首流传百年的童谣模拟青蛙鸣叫,用“咯—咯—咯”的节奏穿插在歌词中。侗家老师告诉孩子们:“青蛙是稻谷的守护神,孩子们学它的歌声,就是在和田野说话。”原来侗歌没有乐器伴奏,全靠人声,像大自然的合唱团;侗歌里的众低独高是一人唱高音,其他人低音伴奏,像山托着云。
随后,大家来到乌东苗寨,参观苗寨的传统建筑,了解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体验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苗寨的吊脚楼让杨蔓妮印象深刻,“我们走过吊脚楼的木长廊时,导游王老师说:楼下养牲口,楼上住人,这可不是因为地方小。王老师让我们摸了摸柱子——原来底层架空能防潮防虫,还能躲开山里的毒蛇。最震撼的是,整栋楼不用一颗钉子,全靠榫卯咬合,像乐高积木一样牢固。”
在苗寨,孩子们在浅溪中学习传统渔猎,成功捕获的鱼苗现场放生,只留两尾用于晚餐食材,践行苗族“取之自然,还之自然”的生态理念;在溯溪活动中,教练指导孩子们识别安全路径,观察岸边覆满苔藓的古老取水槽遗迹。在潭水区,孩子们学习利用溪石稳定性横渡急流,寻找被冲刷得浑圆的玛瑙石,感受水流塑造地貌的力量。
回程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着要在家用板蓝根试制染料,还有人说要把自己的双层床改造成“迷你吊脚楼”。原来最美的课本,真的藏在山水之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相关文章
天差地别!铁窗里的杜特尔特或要被转送他国,而小马科斯还在向特朗普“下跪”?万众瞩目的杜特尔特家族能否逆袭?小马科斯为何“跪得如此熟练”?自打杜特尔特被...
2025-08-02 0
时势造英雄,中国近代深陷列强瓜分、救国无门的至暗时刻,毛泽东以卓绝的军事政治才能扭转危局,一手缔造了新中国。如此全才,中国未来还能复制吗?外国专家直言...
2025-08-02 0
据@襄阳网警,8月1日,襄阳网警工作中发现一网民王某某在“八一建军节 致敬所有军人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的帖文评论中发布涉军人不当言论,其...
2025-08-02 0
最近刷到北京姑娘用生姜当客厅绿植的帖子真心破防了——花大几百买的龟背竹三天就黄叶,人家两块五的姜块泡水里就长成小森林。重点是这个水培生姜居然还能驱蚊!...
2025-08-02 0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1958年夏天,陕西乾县。一个叫梁山的小地方出了点事儿。那时候,山下的农民在炸石取料,准备修路。炸药一响,一块...
2025-08-02 0
台风正在中国台湾地区东北部海域盘旋,而一艘载着42辆美军二手M1A2T坦克的货轮,正试图在风雨中驶向台北港。这戏剧性的一幕,恰似当前台海局势的隐喻——...
2025-08-02 0
夕阳染红窗棂,老张独自坐在略显空旷的客厅里,茶杯氤氲着热气,也升腾起一片迟来的清醒。他轻轻叹息:“年轻时总以为退休便是终点,脚步匆匆抵达,才猛然发觉它...
2025-08-02 0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华社、极目新闻、鲁中...
2025-08-0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