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排行榜 2025年08月02日 14:57 3 admin

太子河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位于辽宁省东部。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即今之太子河。太子河地名来源于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其上游有二源:北太子河源出新宾县南,南太子河源出本溪县东,在北甸附近汇合后,西流本溪市、辽阳市,至海城市三岔河附近注入大辽河,大辽河流经营口市区注入渤海辽东湾。长413公里,流域面积13883平方公里,流量106立方米/秒,落差463米。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本溪县自古以来,山高林密,交通极为不便,最早的道路是古驿道和自然道路。据《辽宁省交通志》记载:“辽宁古道的东干线,是由辽阳东南行,经连山关、凤城、九连城而达朝鲜。此道开拓于燕昭王时期,隋、唐沿用,宋、元、明、清四代又在此路上设驿站。这条古道在本溪县境内有27.5公里。”清朝末期,境内无公路。人畜行走沿用自然形成的小道。货物运输,多为身背肩挑,或用畜驮,亦有少量马车,运行于平坦短途路段。仅可以利用的就是靠流经本溪地区的太子河水路运输。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说道水路运输就不得不提到早年的放木排了,这些都已经是很遥远的故事了,之前只是听老一辈人的讲述,并未亲身经历,念之这些曾经的历史一直无人来写,官方县志也是简单一笔带过,而现在的年轻人更是闻所未闻,好歹笔者毕竟还是听过当年亲历者的讲述,于是挖空记忆苦思冥想,汇集所闻写一篇本溪太子河上放木排的故事,为这一段曾经的历史做一点补充,也圆了我的心愿。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笔者老家在本溪县碱厂原兰河峪的台沟,年轻时就听村里的长辈们讲述过许多山里的故事,包括“放山挖棒槌”,也包括“辽阳放木排”,“放山挖棒槌”我已经在我的多篇文章中写过,而“辽阳放木排”这些故事就从来没有写过,今天在这里就写写放木排的故事。因为时间隔得太久,难免记忆的模糊,恐未必能还原真实的历史,但是只好尽力而为之吧。

“放木排”是利用水的浮力和流力,将原木从上游运到下游,在过去公路铁路运输不发达的时代,是一项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当年的兰河峪地区是辽东山区很偏僻的地方,本溪县也是刚刚建县,还很落后,而作为辽东地区首郡的辽阳,却是一座战国时代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政治经济中心,所以这里放木排的终点就在辽阳。

辽阳距离老家兰河峪直线距离约300里,水路距离约450里,据老辈人讲,跑一趟木排一般需要十几天。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放木排都是在每年的丰水季节,枯水季节水太浅,木排容易托底搁浅,而且走得也太慢。河道上河床的样式是,由于落差会形成一段平稳和一段急流的相互交替,平稳的一段叫“汀”或者叫“漫子”,如“五里长汀”等,急流的一段叫“哨”如“门坎哨”等。在枯水季节,这种“汀”和“哨”看着非常明显,在丰水季节,这种“哨”和“汀”几乎连在一起,区别就不是很大了。但是洪水时期也是不能跑,因为太危险,很难把控。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首先要筹集木材,这一般在冬季就进行采伐了,然后利用冰雪运到河岸边,木材的品种包括各种杂木,早年没有人工种植的松木,但是有“软杂”“硬杂”之分,软硬之分通常以“吃不吃钉”来区分,一般软木如杨树、柳树、椴树等,材质比较软,体轻,容易钉钉,而一般硬木尤其是干了后,很难钉钉,这就叫“不吃钉”。

开始“扎排”,一般的木头都是5——6米长,每个排要求同等长度的木头,木头的小头在前,每个排放平行10余根木头,上铺一横木,用粗树条拧成的“靿(yao四声)子”各个勒紧,“靿子”一般选用“臭李子树苗”,“黄榆树苗”,“软枣藤子”“椴麻”等等。

太子河因为河道弯急流窄,一般的木排都不是很大,一趟木排由6——10几个小排组成。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木排的第一节至第二节之间有一个大长木头,这个木头相当于这个木排的“总舵”,叫“木棹”,棹(zhao一声),掌棹人通过来回摆动它来掌握木排的运行方向,通过反作用力控制前面的小排进入要走的航道,通常前面小排上还有一个人拿着“撬杠”随时调整小排的形态,防止“放横”。一般一趟排需要三至五人,可以互相替换。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在一切都准备停当,就开始了这一次惊险之旅,所谓惊险之旅,那是你时刻在激流中拼搏,稍一不慎就可能命丧黄泉!所以放排人必须要身强力壮,水性极好。要带上简单锅具,干粮,炒面,咸菜等食品,还有蓑衣油布以应付下雨和露营,这一趟十多天下来,不是谁都能挺过来的。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放木排最难走的地方就是“哨”了,它水流急,反应必须迅速,选取最佳路线,越过险滩,平稳的进入到下一段。到了“汀”里,水流平稳,流速也慢了,只能随着河水自然流动,这个时候可以缓口气了。放木排最怕的是“托底”就是搁浅,和“散排”!一旦搁浅,这些木头就是数十上百吨的重量,不想出办法来,是不行的,如果真不能撬动,那只好解开排子一个个拖到下游重新扎排了,所以有时候看着在上面待着的人挺自在,一出事就不清闲了。还有被撞散排的,为了减少损失,就需要人下水捞木头,再重新扎好木排。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太子河丰水季节平常的水位一般每天能走70——80里路,到了晚上就要找一个平稳水面停住木排,上岸做饭露营,先栓好木排不使溜走,然后用几块石头支起小锅做饭烧水,因为都是在夏天走木排,夜晚露营还不是很冷,可以熬住,最讨厌下雨天了,浑身几乎没有干的地方。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太子河上游这一段,北甸以上比较难走一些,北甸下游汇入了北太子河后,水量增加了,另外河床比高也下降了,相对于就好走了,到了本溪至辽阳一段就更平稳了。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一切如果顺利,一般六、七天就能到辽阳,辽阳有专门收木头的河岸木场和老客,然后拆排上垛,检米算账,拿得了货款,在辽阳稍事休息,买些回去路上的食品,就开始“打道回府”了。

那年头,辽阳到碱厂还没有正式的公路,有的是多年来往来的人踩出来的沿太子河的自然小路,几乎都是翻山跨河,路上要走四天多,免不了风餐露宿,可见那时候的放排人是多么的艰辛。

如果走得顺利,这一年大概能走两三趟木排,七八月的汛期一般很少走木排。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我老家靠下面的“黑石哨”,这里有一组叫“耳朵眼”的石群,如果水太小,这里就很难逾越。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鸭绿江上放木排

这几张照片是我天涯论坛网友棒槌鸟拍摄的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往事如烟,转眼即成历史,我们也即将走向历史,人一生总该留下点什么吧?

早年在太子河上游放木排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