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抗战胜利纪念堂:丰碑永驻 精神长存

排行榜 2025年08月04日 10:59 1 cc

掌上春城讯 八月的昆明,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老街光华街的青石板上,将抗战胜利纪念堂的飞檐斗拱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这座承载着云南人民抗战史诗的纪念堂,在岁月流转中显得愈发厚重。

抗战胜利纪念堂:丰碑永驻  精神长存

抗战胜利纪念堂,原址为清代云贵总督署所在地,于1943年在抗战烽火中始建,1946年抗战胜利后落成。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春城最具历史底蕴的人文地标之一。

历史烽火永铭记

在抗战胜利纪念堂《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地下展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战斗用品、一把把滇缅公路修建工具诉说着过往,生动再现云南人民抗战历史。

“我花2小时,在这里了解了云南抗战史,云南人民真的令人钦佩。”游客张先生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修筑了滇缅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开辟了驼峰航线,进行了滇西反攻战,成为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将日寇赶出国土的省份,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云南派出第60军、第58军、新3军、老3军奔赴抗日战场,先后将40余万子弟输送到抗日前线,在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屡立战功。1945年9月,卢汉率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前往中国战区唯一的跨国受降点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与此同时,滇军第58军在南昌、新3军在九江分别接受日军投降。

展厅用高科技手段再现云南人民用生命和热血书写松山战役、光复腾冲、修筑滇缅公路等悲壮英勇的抗战传奇,以及西南联大等在云南大后方诞生的教育奇迹,解锁云南人的抗战胜利密码。

抗战星光洒满堂

纪念堂上方白石勾栏处,一条醒目的布标高高悬挂,布标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提醒世人铭记历史。

走进纪念堂内,数百张历史照片及实物展品吸引游客驻足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这是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举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飞虎驼峰故乡魅力展”,飞虎队印章等部分实物及影像资料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内容包括飞虎队员在云南战斗与生活的照片、当年驼峰航线上使用的航空器械模型、老兵手稿、生活用品以及中美联合作战的相关史料档案,多角度还原那段并肩抗战的峥嵘岁月。

由美国将军陈纳德指挥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中美两国并肩作战的重要代表之一,因其飞机机头绘制的鲨鱼头图案极具威慑力,被中国民众亲切地称为“飞虎队”。他们在昆明、重庆等地的空战中,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尤其是在掩护驼峰航线的物资运输保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典范。

通过观展,观众不仅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在抗战岁月中的历史分量,也能领略云南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搭建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

精神火种传千秋

7月24日,云南省公安厅保安行业主题宣传活动在抗战胜利纪念堂举办。巍峨的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奏响国歌、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这些充满力量的仪式,促使大家坚定信念、履职尽责。

几名家长带着孩子逐字认读纪念碑铭文,轻声讲述着云南人民抗战事迹。

2015年8月,抗战胜利纪念堂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如今,这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这里上爱国主义实践课,游客在这里触摸历史的脉搏,市民在这里感受和平的珍贵。

晨光漫过抗战胜利纪念堂的红墙时,落在飞檐翘角上的白鸽,盘旋而上,融入昆明的蓝天。

抗战胜利纪念堂,这座镌刻在云岭大地上的抗战丰碑,见证了云南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成为连接历史和现在的精神坐标。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会芳

责编:黄璐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