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空间重构到产业升级,羊城新八景与广州城市经济共演进

排行榜 2025年08月04日 20:55 1 cc

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名单3日晚在广州揭晓,分别是塔映花城、云山叠翠、越秀风华、荔湾胜境、南沙旭日、黄埔云帆、欢乐长隆、流溪烟渚。一时间,羊城全新气象传遍了海内外。

八景的揭晓,是对现有文旅成果的肯定,是一份全新的文化旅游清单的更新;它更是观察广州经济空间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微观切口。这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景观矩阵,精准映射了广州从单中心城市向多极网络化大都市的转型轨迹,揭示了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的新型路径。

空间重构到产业升级,羊城新八景与广州城市经济共演进

塔映花城

和以往的纯自然散点式不同,新八景的地理分布呈现强烈的组团式+多中心+产业性的特征。新兴与传统中轴线上的"塔映花城"与"越秀风华"、西关文化带的"荔湾胜境"、东部创新轴的"黄埔云帆"、南部自贸区的"南沙旭日"、北部生态圈的"流溪烟渚",以及主题公园经济的"欢乐长隆",共同构成了广州"中心辐射+轴向拓展"的空间经济模型。这种布局显示了广州八景的各景观区依托差异化要素禀赋,各自形成了不可取代的比较优势。正如珠江新城CBD的现代服务与金融业集聚、南沙的海洋与自贸经济优势、黄埔的科技创新与制造基础,都各自显示了鲜明的特征。

空间重构到产业升级,羊城新八景与广州城市经济共演进

越秀风华

这一切与其说是景象,不如说是经济的现象,人文的脉象和城市的气象。

在八景中,新兴景观区的价值更加突出。这反映出广州城市经济重心走出传统城区并在更大的版图上站稳发展。以南沙为例,《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4日对外发布。这个恰好与"南沙旭日"代表的未来形象高度吻合。该城市副中心入选直接受益于《南沙方案》的政策红利。三年来,南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批标志性成果接续落地,基本完成《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南沙的成就,是空间重构,是生产要素的优化布局局,是文化符号的再配置,因此才有如寓意旭日的新的经济景观。

空间重构到产业升级,羊城新八景与广州城市经济共演进

南沙旭日

在八景中,价值链升级特征同样明显。曾经的"门票经济"模式已经被"文化体验经济""创意设计经济""生态服务经济"等新业态取代。这种结构变化与广州文旅产业从观光型向沉浸式的转型同步。从永庆坊街区到广州塔周边,广州的文化体验经济不断扩容。从2024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040.80亿元,同比增长4.0%,产业运行平稳向好,形成显著的产业乘数效应。

从宏观来看,持续产生的正外部性也在重塑广州的城市品牌资产。有品牌资产模型估算,每增加1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景观地标,城市无形资产价值提升约120亿元,实际效果可能还不仅如此。如广州塔带动周边商业体客流增长,已经产生明显"灯塔效应"。长隆度假区每年吸引近4000万人次前来体验,由此带动了广州长隆万博商务区晋级千亿级商圈,2024年客流量达3800万人次。这种品牌溢价通过"景观-流量-消费-投资"的传导链条,最终就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能。

空间重构到产业升级,羊城新八景与广州城市经济共演进

欢乐长隆

从微观来看,诸如"荔湾胜境"中的永庆坊通过"微改造"模式,实现土地溢价收益率翻倍提升,周边商铺租金逐年增长,老城市的新活力得以呈现。而"黄埔云帆"涵盖了从港口与南海神庙向航海主题文创产业的衍生,体现了文化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互相转化。这些都是将传统静态景观转化为动态生产要素,通过"文化+科技+金融"的融合,重构文旅产业的价值曲线。

从城市升值角度看,八景系统还解决了公共产品的供给难题,并给出了增值方向。长隆度假区、海珠湿地、流溪河沿岸等生态景观的保育,将环境正外部性内部化,其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提升,使周边住宅价格逐年产生绿色溢价。这种"生态资本化"路径,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广州方案。

空间重构到产业升级,羊城新八景与广州城市经济共演进

云山叠翠

综上可知,站在发展经济学角度,今天的羊城八景遴选绝非简单的景观更替,而是广州城市经济系统的一次战略性观察。通过空间重构激活存量资产,借助产业融合创造新兴价值,最终实现从"景观吸引力"到"经济竞争力"的质变。这种"景观-文化-空间-产业"的互动模式,为老城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样本。随着八景经济效应的持续释放,广州在未来城市愿景中,也将书写出更具创新性的发展叙事。

文 | 记者 戚耀琪

图 | 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