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袁敬伟:边城阿尔山

排行榜 2025年08月04日 20:59 1 admin

作者:袁敬伟

袁敬伟:边城阿尔山

进入阿尔山,一下子就掉进沁人心脾的绿色清凉之中。森林碧波荡漾,草原翠嫩如画,边境的微风裹挟着青草与松脂的馥郁气息,将这座北疆小城的夏日酿成了一杯令人陶醉的陈年美酒。

攀登天池观景台,栈道宽敞,松林茂密,凉风习习,让人感到格外惬意。俯瞰天池,水面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有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诗如画,令人心醉神迷。

一位年轻母亲对10岁左右的女儿说:“好好看,回去写一篇观后感。”女娃生气地扭头往回走,嘴里嘟囔着说:“不看了,不看了。”

阿尔山的草原,虽然不像呼伦贝尔草原那般广袤无垠,却拥有着别具一格的山地草原风情,起伏的丘陵与草原相连,更添几分层次感,是油画家写生的好地方。

天池服务区林生度假山庄餐厅的中年服务员告诉我:"我们是内蒙的东北银,必须的,哎呀妈呀,今天天池的人老鼻子多了,大哥,中午给你整点啥?”

我说:“小鸡炖蘑菇,手把肉,红烧鲫鱼,肉丝猴头菌,再来一瓶呼伦贝尔啤酒。”

我问半老徐娘的服务员:“阿尔山属于兴安盟吧。”

女人说:“嗯呐,阿尔山的主人可多了,一会归吉林省的白城市,一会属内蒙的呼伦贝尔市,现在属于兴安盟。”

我曾经认为阿尔山不在东北。其实,东北不光有黑吉辽,还有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和锡林郭勒,这5个地方的面积超过了66万平方千米,占了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56.2%。

阿尔山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西边与蒙古国接壤,横跨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和蒙古四大草原交汇处,是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与蒙古国的边境线长93.434公里。发源于兴安盟境内大兴安岭西麓的哈拉哈河,是阿尔山和蒙古国的界河。

阿尔山常住人口只有2.86万,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小城只有6000多人留守,其他人都跑到乌兰浩特和别的地方去了。

阿尔山虽然不是山,但她的美胜过每一座山。四季色彩斑斓,犹如一幅幅炫目的油彩画。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古语意为“温暖圣洁的泉水”。几百万年前的火山运动造就了阿尔山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火山熔岩地貌,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95%的绿色植被率,被人们誉为“东方小瑞士”,它独特的风光常被类比为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早晨,推开窗户是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深呼吸是12 ~20°C的纯净清凉。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超3万,连空气都浸染着松脂的芬芳。

走在木栈道上可听见时间在松木和白桦年轮间流淌。天蓝蓝,地绿绿,水雾氤氲,洗净了历代官兵百年戍边风霜。

在三潭峡,气温有点冷,我仔细观察了一路,游人中穿着短裤的只有翟航一个人,还是年轻好啊,身体就是壮。游客中穿布鞋的也只有袁老师一个人。

途中在栈道拐弯处休息时,碰见3位广东东莞的游客,聊起最近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和东莞欢迎夜生活回归的新规。东莞客人说:“你一看就是老干部,而且是一身正气的老干部。”

一位客人说:“小平同志南巡的时候,我39岁,现在年龄大了,有想法,没办法。”

我说:“不能这么说,你们都不老,人家游本昌92岁才入党,还准备奋斗终生呢。”

夏季的阿尔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远看是一片绿色,走进去是茂密的森林。满山遍岭的密林,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绿得让其它颜色都没有插缝的余地。

2天时间,轻松愉悦地参观完阿尔山风景区的阿尔山天池、驼峰岭天池、石塘林、不冻河、杜鹃湖、三潭峡、地池、大峡谷,以及城区的全国最小的火车站——阿尔山火车站。

翟航问我:“袁老师,你说阿尔山哪里好?”

我说:“山好,水好,森林好,草原好,牛好,羊好,人也好,啥都好。”

阿尔山城区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地处中蒙俄三国文化的交汇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阿尔山城区的尖顶建筑风格既有源于对俄罗斯以及欧洲建筑风格的借鉴,也是尊重自然的一种理性选择,阿尔山的冬天平均积雪厚度超过350毫米,尖顶建筑方便冬季排除屋顶积雪,也成了阿尔山的一道亮丽风景。

阿尔山1996年建市,曾经,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如今,因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而闻名遐迩。它的前身是阿尔山林业局的8个林场,成立于1946年,最早由日本侵略者开采。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战争的痕迹和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

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由梅花炮台阵地、五叉沟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阿尔山火车站等组成,是日本关东军为防御苏军进攻,强迫大批中国劳工修筑的军事工程,是日军侵华的铁证。

阿尔山火车站占地面积不足300平方米,低檐、尖顶的两层小楼,用砖、木、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调度室、售票室、候车室、贵宾室,一应俱全。一层外壁周围是用花岗岩砌的石墙,楼顶用赭色水泥覆盖,具有战争时期特点,上面还有瞭望哨,炮楼和机枪眼等,火车站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日本侵略者为了修建阿尔山军事要塞和掠夺这里的森林资源,当时修筑了一条洮索铁路(今白阿铁路)。铁路修建完后,日本侵略者就强征中国劳工沿着哈拉哈河流域开始采伐。

据日伪人员编写的《喜扎嘎尔事情》记述,1938年,在以白狼(今阿尔山市一个镇)为中心的区域内,从事木材采伐的林业工人约4500人。当年采伐量为军事用材36260立方米,枕木用材、电线杆用材、坑木用材等62万根。

内蒙古党史研究室《内蒙古抗战期间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概述》记载,1936年、1937年两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在阿尔山地区掠夺的木材有1600万立方米以上。按照当时阿尔山为中心的林区木材生产量年均400万立方米推算,日本帝国主义在统治阿尔山林区13年间,掠夺的木材量应在5200万立方米以上。

餐厅的女人告诉我们,日本鬼子采取“截伐”的方法进行采伐,伐完后留有半人高的木桩,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现在还可看到残留的痕迹。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苏军越过大兴安岭攻破阿尔山要塞,消灭了这里的日军,使阿尔山林区回到祖国怀抱。

轻风吹拂,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连绵起伏,汇成绿色林海。曾经被日寇蹂躏得遍体鳞伤的阿尔山林区,经过新中国林业职工的精心抚育,今天重获新生。

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经说过:“假设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人,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都不冤枉。”

今天是2025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纪念日。我们原计划早晨离开阿尔山 ,因为车钥匙找不见了,从乌兰浩特找人配钥匙,多待了一天。临别时,餐厅女人对我们说:“我会想你们的。”

夜色渐深,阿尔山的夜空繁星璀璨,回望这座边城,林海的静谧,边境的庄严,草原的美好,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卷。

袁敬伟:边城阿尔山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