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排行榜 2025年08月07日 12:52 1 admin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在中国的西北,有一片充满了诗意的大地——宁夏。和其他省区相比,它的面积并不算大,打开中国地图,一般人也不容易一下子找到它。但是就在这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是大河奔腾、山脉逶迤、平原辽阔、长城纵横。一路走来,沙漠、佛塔、岩画、石窟令人目不暇接,展现着迷人的多样性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盐池滩羊

宁夏分南北两部分。宁夏北部是辽阔的银川平原,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从西、北、东三面包围着这块绿洲,但贺兰山为这里遮风挡沙,黄河在这里慢了流速,河水灌溉了沿岸几百万亩的良田沃土,造就了古代诗人们笔下的“塞北江南”。放眼望去,黄灌区内草长莺飞、郁郁葱葱,黄灌区外沙海浩荡、大漠孤烟。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当西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贺兰山下的荒冢残碑还真切地宣示着这个王朝的存在

无论是“塞上江南”,亦或是“袖珍省份”,宁夏的故事与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遗迹密不可分,那就是长城。如果我们观察宁夏地图,则不难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区界几乎与长城的走向完全重合。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下令在今宁夏南部的固原市一带修建长城,由此拉开了宁夏这部“中国长城通史”的序言。此后,秦、汉、隋、金、明等多个朝代都曾在宁夏就地取土,夯筑长城。因此,宁夏也被称为“中国长城的博物馆”。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贺兰山与长城

宁夏长城不仅跨度代长,其所涵盖的地理、历史内容也非常丰富。除了自治区的区界与长城的重合外,宁夏历代长城的走向与一条条年均等降水量线非常接近。从西周到秦汉,长城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就是农牧分界线附近,一直向北推进,直到黄河边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在一起。之后,随着长城内外军事实力的变化,长城也不断地北进南退,并被一次次重新修葺、加固。当历史的硝烟退尽,从固原直至贺兰山脚的一条条长城遗迹却仍然与等降水量线纠结在一起,成为宁夏大地上无言的印痕。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宁夏等降水量示意图

制图/Paprika

长城对于宁夏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提到宁夏,则不得不提宁夏平原的守护神——贺兰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平原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间,山体横空出世,峰峦叠嶂,是历史上著名的“军山”。贺兰山的一座座山口,则是战争的关隘与通道。《秦边纪》记载:“(贺兰山)口巨者三十有七,小者复一十有奇。”《嘉靖宁夏新志》载:“溪径可驰入者五十余处。”清《定远营记》碑刻记载:贺兰山有“七十二要隘”。近人统计,贺兰山有38个较大的山口。这些山口中,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有滚钟口、拜寺口、苏峪口、贺兰口、汝箕口、大武口、镇北口、赤木口、灵武口等。贺兰山的许多山口可以直通大漠,突厥、蒙古北起大漠南下用兵时,贺兰山以东的历代王朝都要在贺兰山山口关隘设防,成为边防重地。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贺兰山上的明长城遗迹

另外时至今日,宁夏腹地的许多村镇,仍然沿用了古代的头营、二营、三营、七营等军事地名。一道道连绵起伏的边墙、一座座夯土铸就的古城,就像一个个无言的历史切片,在宁夏大地上为后人讲述不同民族既碰撞又融合的传奇往事。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十五里墩烽火台

我们已组织过辽东—蓟镇段长城、宣府—大同段长城和大同—榆林段长城的历史文化考察,探寻明朝抵抗蒙古鞑靼第一线 “头道边” 的边防历史。今年,我们将更加关注明长城的内防线,带领大家重拾真保镇、宁夏—固原镇和山西镇长城的峥嵘岁月。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活动亮点

01 宁夏镇长城: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

在明王朝的版图中,宁夏成为揳入漠北的一个犄角,这里“背山面河,四塞险固”。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长城的修筑和防务十分重视。将12600余里的陆疆正面,划分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头、固原、延绥、宁夏、甘肃九个防区,并在北部边境大修长城、建置长城九镇,宁夏身列其中,且在九个边地重镇中占了两个。所以明代宁夏“号为重镇”。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宁夏长城分布示意图

制图/Paprika

宁夏镇管辖的长城从宁夏东大门的盐池一直延伸到接近甘肃兰州的皋兰一带,全长1000多公里。从南北地理位势来看,宁夏北边直接毗邻内蒙古河套地区,如果蒙古兵沿着黄河突破宁夏,就可直接南下威胁西安甚至关中平原。因此,明朝对这里的重视程度是历代前所未有的:公元1474年,巡抚都御史徐廷章、都督范瑾向朝廷奏请,修筑了以花马池为起点、向西延伸到黄河边387里长的长城。因为这些长城位于黄河之东,所以被称为“河东墙”。这是宁夏境内明代最早的长城,这时的长城有一个明显特点是依托长城防御,每隔30里就修筑一个军堡,每隔60里筑一个城,边防军人就驻守在这些城和堡中。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宁夏明长城

宁夏镇西部的长城则与贺兰山的关系密不可分,贺兰山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明王朝抵御北方蒙元残余势力南下、东进的天然屏障。明王朝凭借贺兰山之险,在山口修筑关隘,在贺兰山东麓修筑长城,试图隔绝贺兰山外的一切来袭。明王朝在贺兰山东麓长城上设立的关隘,最为重要的从北至南有4个:镇远关、打硙口、赤木口、胜金关,它们是明王朝宁夏镇西北一线防御的“城防四险”。其中,最著名的是宁夏永宁县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交界处的三关口。三关口又称赤木口,东北距银川约40公里,银川至巴彦浩特的公路正由三关口而过。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长城依山而建,十分雄伟。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逶迤于贺兰山上的宁夏长城

我们将探访分布在宁夏多地的长城遗迹,从宁夏镇到固原镇,全方位了解秦、汉、隋、明各代长城近乎完整的历史系列,实地感悟宁夏为何被称作“长城博物馆”。

02 黄河与长城: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塞上江南”

俗语有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古诗有云,“贺兰山下果园城,塞北江南旧有闻”。黄河在宁夏“唯富一套”,除了自然的恩宠、黄河的厚爱,也是宁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以来兴修水利、开渠灌溉的努力成果。天时、地利与人和共同造就了神奇的塞上江南。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吴忠青铜峡段黄河古灌区

黄河宁夏段自中卫南长滩入境,流经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银川等10个县市,到石嘴山头道坎麻黄沟出境,在宁夏境内的河段约占黄河全长的十四分之一。流淌在宁夏境内的这不足400公里的黄河河段,几乎被视为宁夏的生存基础。银川平原是我国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便迁徙70余万内地居民到河套地区,开渠引水、垦荒屯田。现在,银川平原仍发挥重要灌溉作用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是由汉唐时期修建的引黄灌渠历经多次改建、扩建而成。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唐徕渠水闸春季放水

黄河对于宁夏如此之重要,那么保卫黄河自然成为了宁夏长城的重要任务。比如黄河东岸的灵武,地处黄河东岸,因此开发最早,早在秦朝,就有蒙恬率大军屯田于此。开挖水渠利用黄河水自流灌溉最早应始于此处。后来经过汉代的开发,灵武日趋繁荣。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就是从灵武登基,召集朔方军马,向南进军收复两京,可以想见灵武在唐代的地位。灵武长城的重要使命就是保卫黄河东岸的绿洲。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黄河从甘肃、宁夏两省区交界处的黑山峡流出,便进入了宁夏的中卫盆地。在这里,河水的灌溉在中宁(中卫、中宁)平原上造就了天府之国般的绿洲

公元1507年,杨一清总督陕西三边时,调集宁夏、西安的军屯兵力4万及5万多民工,开始修缮“河东墙”;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兵部尚书王琼向朝廷再次奏请,在“河东墙”的南边,挖深沟垒墙地修筑了一道非严格意义上的长城。由于它的军事功能,以及挖深沟后垒起的高墙同样具有和长城一样的功能,所以,这道360里长的边墙也被算成宁夏的明长城。这种“深沟高垒”的做法,后来被朝廷作为样板,向宁夏长城的东边地区推广。至今,灵武境内仍然可以看见这两条被当地人称为头道边和二道边的两道长城。

03 盐路与长城:风云际会两千年

湖盐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食用的盐类之一,借助风和太阳的作用,湖盐具有直接析出、自然结晶的特点,这就使得远古人类可以方便地发现并取用这种盐类,因此,湖盐也被称为“生命之盐”。与其他省份长城的故事不同,宁夏长城修筑的意义,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守护重要的命脉资源——湖盐。宁夏盐池县自古盛产食盐,在海盐大规模开采以前,是闻名全国的食盐主产区。这里的食盐运销,对经济、军事、商贸、民族融合和交通等,都有深远影响。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花马池,在今陕西省定边县城西北12公里处,历史上这里长期属于宁夏盐池县,是古盐州重要的盐池之一

盐池地区生产食盐的品质高、产量大,在海盐大规模开采以前,是闻名全国的食盐主产区。《天工开物》中写道:“凡池盐,宇内有二,一出宁夏,供食边镇;一出山西解池,供晋、豫诸郡县。”在唐代,花马池每年的盐税就可兑换粮食15万石,如按每人每年食用5石粮食(每石120市斤)计,足够3万官吏一年的禄米供应;五代时,每年在花马池、惠安堡盐池的获利,可购绢10万匹、米万石;明洪武二年(1369年),花马池、惠安堡盐池年产盐287万斤;清道光九年(1829年),惠安堡盐池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食盐726.88万斤。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夏季的苟池盐湖,色彩绚丽如“眼影盘”

摄影/韩冬

其次,惠安堡是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西北食盐运销线路的中心,即盐路的十字路口:向南,可经甘肃环县、庆阳、宁县及陕西彬县至古都长安;向西南,经韦州、下马关、张家垣、李旺至固原、平凉、天水、定西、兰州等地;向北,可经古灵州抵宁夏平原各地;向东,经大水坑到今盐池县城。以上四条盐路统称为惠安盐路,这条盐路从西汉开始使用,历经两千年,一直沿袭到公路交通兴起。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惠安堡西南的韦州城,曾经是西夏屯驻重兵之所,但现在古城已衰败为遗址,只剩下镇东南那座造型优美、高耸入云的西夏康济寺塔,见证着这里曾经的辉煌。清代以后,因为这里地近盐湖,可以运盐为生,一批批回族民众迁到这里定居下来,为惠安盐道的西南路留下了民族融合的佳话

行程简介

D1 9月6日 周六

银川集合

-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 宁夏长城相关主题讲座

- 宿银川市

D2 9月7日 周日

银川—石嘴山—银川

- 石嘴山市旧北长城(徒步约2小时)

- 西夏王陵

- 宿银川市

D3 9月8日 周一

银川—吴忠

- 拜寺口双塔

- 三关口明长城

- 宿吴忠市

D4 9月9日 周二

吴忠—青铜峡—中卫

- 青铜峡黄河水利枢纽

- 中卫胜金关

- 宿中卫市

D5 9月10日 周三

中卫—固原

- 须弥山石窟

- 固原古城墙

- 宿固原市

D6 9月11日 周四

固原—盐池

- 下马关古城、韦州古城及康济寺塔

- 宿盐池县

D7 9月12日 周五

盐池—银川

- 定边盐池,途经料马墩、八步战台、英雄堡、兴武营、清水营等营堡遗址

- 宿银川市

D8 9月13日 周六

银川解散

·

活动线路图: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5年9月6日—9月13日(8天)

·

活动地点:

宁夏

·

活动费用:

13800元/人

·

招募人数:

20人

·

活动组织方: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执行,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北京全景新知旅游有限公司承办。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住宿】城市内四星级以上酒店;乡镇或保护区内当地条件较好的民宿(两人一间)

【交通】行程内的全部交通用车

【餐食】行程中全部餐食

【讲解】全程领队陪同及专家指导

【游览】行程内所含景点门票或游览活动

【保险】国内旅游险

·

费用不含:

【大交通】集合及解散的大交通费用

【单房差】单人间住宿差价

【额外费用】额外个人花销费用等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工作人员会在接到信息后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010-64865566-240

(工作日9:30—18:00)

活动联系人:周梓溢 18816922708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点击上方海报即可报名

-END-

文字编辑 | 黄莹、周梓溢

微信编辑 | 穆雨纯

图源 | 《中国国家地理》等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