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好评中国|以津门和合之韵叩问何以中国

排行榜 2025年08月09日 12:51 1 admin

何以中国,且看天津,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举办。

渤海之滨,天津这颗璀璨明珠,承载六百年历史积淀。“何以中国”的历史叩问,在这里激起深沉回响。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悠扬曲韵,皆从岁月深处走来,在时光流转中焕发新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和合共生”的理念,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海河奔涌,见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壮阔图景、“一基地三区”建设的坚实步伐、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即将到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更将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传向世界远方。

文脉长兴,博观盛世。天津以“河海要冲”之利,串联漕运、军事、开放与工业文明,其历史层积之丰厚,堪称“活着的博物馆”。海河造就了天津“一脉入海”的人文智慧,写就了半部华北文明史;大运河穿境而过,铺就一条南北交融的“文化走廊”,成就“流动的史诗”。近代风云际会,开埠后的天津从“因河而兴”迈向“向海图强”,成为中西文明交汇前沿;从“天子津渡”到“小站练兵”,天津始终勇立历史潮头。这份厚重的历史文脉,在津沽大地被精心守护、代代相传:天津博物馆典藏历史馈赠,赓续文脉精华;平津战役纪念馆铭刻英雄足迹,凝聚爱国信念;梁启超故居前人流不息,感悟先贤“难凉热血”的家国情怀与治学精神。

好评中国|以津门和合之韵叩问何以中国

津韵传世,民俗生辉。悠久历史、运河通衢、开埠通商,共同孕育了天津多元交融、璀璨夺目的文化民俗。杨柳青年画,得运河滋养而生,融江南刀工之细腻、中原设色之浓郁、津门雕版之精湛,成就“南桃北柳”之美誉,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百年绝艺誉满津门。天津素有“曲艺之乡”“哏都”之号,茶馆相声源远流长、名扬四海。2008年相声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更因创新转化焕发蓬勃生机。津门故地,亦是尚武之乡,一代宗师霍元甲声震寰宇,崇文尚武之风至今激荡在天津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九河育城,迈向未来。天津,正从辉煌历史中稳健走来,向着星辰大海的未来阔步前行。产业筑基,天津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不断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持续领跑,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开放扬帆,凌晨的天津港,灯火通明如星海,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枢纽,将“中国制造”输向全球;2025年金秋,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花落津门,必将进一步激活百年商埠的开放基因,擘画命运与共的发展新篇,“和合共生”助力天津广交天下;创新驱动,脑机交互实验室,跃动着创新的脉搏;天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凭借“天河”系列超算的强大算力,正为科研创新、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城市焕新,海河两岸灯光改造,进一步彰显天津“河海相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

天津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缩影,透过天津城的“来时路”,“何为天津”的答案愈发明晰,无数个“天津”聚在一起,“何以中国”的答案便无比明确。天津的昨天、今天、明天,也是和合共生的具体写照:古今交融,传统与现代在传承创新并举中共生共荣;“因河而兴”,南北文化激荡碰撞,熔铸出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城市底色;“向海图强”,在开放中与世界交融互鉴,成就了包容并蓄的城市品格,在开放下,天津站上历史的潮头,在拼搏中赢得可期的未来。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