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排行榜 2025年08月16日 05:59 3 admin

1860年的秋天,北京西北郊的天空压得很低。没有半点祥和,一切都显得那么刺眼。外城草木未干,圆明园周围却已经烟火蔽日,四处都是焦土和倒塌的残垣。那日,洋兵们朝园子涌过来,浑身是泥,还有那冷漠的眼神。有人说这就是命,真是命吗?!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没过多久,成千上万的价值不菲的古玩字画,仅两天光景,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抱着青花瓷的士兵,只顾着争抢,谁敢拦?据当年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描写,3500人,“如蝗虫过境”,各自都在快速寻找、抓取、塞口袋——他们眼里的财富只在手里,而不是在历史里。你说,这种场面谁看了不发慌?

有名的查尔斯·戈登将军,他的日记还留着几句抱怨。“我们本为文明而来,结果变得像野人。”但这一句被后来的士兵狗屁不通地遗忘了。更多的人当场拆开箱柜,把龙袍往身上套。那时候,没人琢磨什么道德,能拿多少是本事。反正让他们说,他们不觉得有愧。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圆明园守军其实根本没守住,朝廷也真是,两天就散了。恭亲王奕可忧虑但没用,咸丰皇帝早晨还在避暑山庄里嚷嚷要“抵抗”,结果事情一出来,马上拍案签字赔钱。北京条约,2千万两白银,那些外国官员还笑着说是“精神损失费”。这话传到老百姓耳朵里,只觉得憋屈。有人骂清政府无能,更多的只敢捏紧拳头偷偷哭。

英法联军仔细盘查,先抢珠宝,接着烧字画,又点了数百位太监宫女的居所。有人见过,火光映红半个天,惨叫声混着笑声,离那么近,有点魔幻。现场的法国士兵不无得意地把中国的旧瓷塞进麻袋,后来流入巴黎古董馆,也有的直接换成酒钱。大概没有谁为圆明园的主人着想吧。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士兵们来来回回,像是搬家,走到哪儿拆到哪儿。瑞典探索者斯文·赫定那会儿眼光毒辣,他回忆“就见一帮人把文物砸碎,指望里面藏黄金。”其实没人真发现金子,碎片倒是满地。有些老东西,直接点火焚烧,用来烧水。那些古籍书画,实在搬不走。有人数着堆成一座小山,半天就全烧成了灰烬。谁还记得那些题字上的墨迹呢?

园子里当时有三百多个太监和宫女。有人一早还在园中梳头换衣,谁知天黑之前全都命丧火海。也许命数早就这么定了?还是说抵抗得无力,只能眼睁睁等死。外地来的士兵将圆明园当作战利品分赃,有的回伦敦,有的去了波尔多。后来的欧洲博物馆特展上,还挂着“取自北京皇家园林”的牌子。有人心里别扭,但旁人却觉得是荣耀。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火烧圆明园,许多人说是清政府咎由自取。闭关锁国,死守高傲。其实,你说朝堂不忙吗?1840年以后再没清闲日子。每次洋人上门,大清必然脸面尽失。可这就真能成为理由吗?强盗行径难道理直气壮?或许,谁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那样傲慢,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清政府给39名洋人代表关进了牢房。传说用湿麻绳捆他们,缠着就越勒越紧。有人胳膊差点割断,场面很恶心。英国随军医生后来说这些细节,没人愿意提起。联军那边反应快,仅几天时间,顺势攻进北京。清军败退,一路狼狈。没有谁立功,最后只留下满园尸体。据新加坡晚报统计,当晚北京城外火烟甚至遮云盖月。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其实,这场浩劫最伤人的其实还是后来北京街头人的神色。有人回忆只要听见“洋鬼子”这几个字,一家人当场噤声。圆明园劫难,不只是财宝被抢,更是人的脸面被书写在劫难里。1899年前后,北京文玩市场出现许多“西洋遗物”,没人愿多问来路,只在内心默默记下。

圆明园的事情过去多年,始终争议不断。有人觉得这是外侮入侵的教科书(但其实不是)。也有专家说清政府本就自找,真是这样吗?但也不是,只见到双方在契约和硬碰上较劲,没人真打算保住宫殿。查尔斯·戈登其实后来又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说法,说烧毁圆明园是“不得已”,可又否认自己参与抢掠。前后矛盾,谁信呢?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数据说那次被抢走的文物约150万件,有文件统计进入英法民间,还有部分根本查不到下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最近10年统计,不断在欧洲各地拍卖市场发现新发现的圆明园物品。至今2019年在英国某拍卖会上,出现清代玉瓶,底价高达400万美元。原值怎么说?没有人能答得上。

事后英法士兵并没有集体愧疚。有人后来写信,说这是“应得的奖赏”,还有吟诗抒怀。查尔斯·戈登说这是“自救行为”。但瑞典人的说法又不太一样,他夸张地形容那些抢劫像宗教悍徒,觉得做错,但也没说要归还。怎么就都理直气壮了?

火烧圆明园参与者晚年自述:这事不怪我们,只怪清政府太狂妄了

说到底,这场灾难改变的也不仅是一座园林的命运。它映照出那个时代东西方的碰撞和裂痕。有人心疼圆明园被毁,有人觉得没办法,谁掌权谁说了算。那年代,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像拉锯线,大家都在自己站定的位置上出拳发声。北京老百姓又能怎么办?火烧圆明园,没人是赢家,也没有人真的得到了什么。

今天不少人把这事挂在嘴边,说是要记住屈辱历史。其实,屈辱不是永久的。也有批评者说中国应当自强,但再强,总有人嘴硬说“不怪我们”,这个说法真荒唐。可转头又觉得,这场浩劫清政府确实有责任,不然结果也不会这样。前后争议,没个定论。为何如此?

最后,留下的只有碎石、焦土、被抢的东西没法还回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这件事就是不该发生的事。圆明园的废墟里,埋着的其实是无数人的叹息。谁该负责?谁该忘记?或许说了千句,也没人能给答案。

**有些伤痕无药可治,圆明园就是这样一段永难褪色的记忆。**

火烧圆明园这事,不只是谁的错或者谁做了什么。历史里,仿佛只有风和尘。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