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排行榜 2025年08月16日 20:58 1 admin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

——新疆行之八卦城


二月梅


结束独库公路的行程后,我们从吉林台水电站出发去全世界唯一的,以道家八卦理论为核心、设计建造的神秘小城——八卦城,即伊犁州特克斯县。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此前对这座小城一无所知。在北疆的地图上,它像枚不起眼的图钉,藏在伊犁河谷的深处。直到在那拉提的毡房里,哈萨克族老者端着马奶酒说:“往特克斯去看看嘛,那个城,邪乎得很。”他粗糙的手掌在空中比画着,像在推演什么玄机,“全城没有红绿灯,路路相通,怎么走都不会迷路。”同行的旅友接话:“何止啊,那是按八卦图建的,道家的玩意儿,几百年了,灵得很。”“灵验”二字带着神秘的回响,混着马奶酒的醇香漫进心里。从那天起,“八卦城”三个字便生了根,像罗盘的指针,总在不经意间偏向东南——特克斯县的方向。

三个小时的车程,像翻阅一本摊开的画册。海拔渐低时,河谷里的白杨林忽然密了起来,青杨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河谷尽头的山坳里,开始有零星的房屋露出顶檐。砖红色的屋顶挤在绿色的林带间,像撒落的石榴籽。“快到了。”司机师傅踩了踩刹车,远处的地平线上,一片规整的建筑群正缓缓舒展——那便是特克斯。

高速路的出口处,两抹身影早已等候在那里。那是随行老友的朋友张先生、马女士。张先生穿着深色冲锋衣,高大魁武,稳重英俊,一看就是在职场里久经砺练的才俊;马女士束着短发,干练俊俏,眼里带着伊犁人特有的明亮,手里还握着一叠打印的资料。“路不好走吧?”张先生接过我们的行李,让我们换乘他带来的中巴车,“我在喀拉峻管理草原待了十多年,你们想知道啥,马小妹都能说透。”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车刚拐进县城的连接线,马女士便打开了话匣子。“特克斯是伊犁州的直属县,处在天山北麓的特克斯河谷,四面被山环抱——东有喀拉峻,西有乌孙山,南是天山主脉,北接准噶尔盆地。”她指着车窗外掠过的田野,“两千多年前,这里是乌孙国的腹地,张骞通西域时,使者就在这一带往来。”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关于小城的来历,她的讲述带着时光的厚度。“现在的城址,是1937年确定的。据说南宋道士丘处机曾为特克斯河谷确定风水方位,为此城的建设提供了基础。这只是传说。但真正的设计者叫邱宗浚,当时的伊犁屯垦使。他依据的是道家八卦图——以城中心为太极,向外辐射八条主街,每条主街再延伸出八条小巷,层层嵌套,像个巨大的迷宫。”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马女士笑了笑:“一来,特克斯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塞,八卦布局易守难攻,军事上安全;二来,道家讲究‘天人合一’,这里山环水绕,正好合了‘负阴抱阳’的格局。”

车穿过一片开阔的绿地,她指着远处的山形:“你们看,南有天山做屏障挡寒风,北有河谷通气流,八条街对应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条街都与山势呼应,连水流都顺着街道的走向绕城而过。”说话间,车已驶入城区边缘,我下意识地寻找红绿灯,却只看到路口立着简单的环岛,车辆行人井然有序,竟没有一丝拥堵。“全城一万多户,四万多人,”马女士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靠的就是这八卦布局,路路相通,不用红绿灯也不会乱。”

经济上,这里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河谷里的小麦和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喀拉峻草原的名气更是盖过了县城本身。“但真正的宝贝,还是这城的格局。”她的语气里带着骄傲,“全世界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建筑正规、规模宏大的八卦城,2001年就被载入吉尼斯纪录了。”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不知不觉,到了城中心,刚过11点。张先生建议先去看八卦城展览馆。展览馆在一条安静的巷子里,灰砖黛瓦的建筑带着中式风格,门楣上挂着块木匾,题着“太极生两仪”五个字。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带着旧物气息的凉风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午后的燥热。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展厅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正中央是个巨大的沙盘:中心有个圆形广场,很像太极图的阴阳鱼眼,八条主街向八个方向延伸,每条主街的尽头都对着一座山。“看到没?乾街对的是乌孙山主峰,坤街正对着天山的雪线。”马女士指着沙盘,“连街道的长度都有讲究,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00米有个小巷,正好是八卦的六十四卦方位。”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玻璃柜里,放着1937年的设计图纸复印件,泛黄的纸页上,邱宗浚的笔迹刚劲有力,标注着“街宽12米,巷宽6米”,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依先天八卦而定,合天地之数。”旁边的照片里,能看到建城时的场景:穿着长袍的工匠在夯土,骑着马的士兵在测绘,远处的乌孙山还覆盖着雪,像位沉默的见证者。

二楼展厅的墙上挂满了老照片:1949年的八卦城中心,站着几位穿军装的战士,背景里的土坯房还很简陋;1980年的乾街,自行车流在土路上扬起尘土;2000年的离街,已经有了像样的商铺。

从展览馆出来,阳光变得浓烈起来。张先生说:“去看看活的八卦吧。”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八卦广场就在城中心,比沙盘上看到的更开阔。广场中央立着个三米高的太极雕塑,阴阳鱼的眼睛是用彩色琉璃做的,在阳光下闪着光。八条主街从雕塑脚下延伸开去,街口分别立着石碑,刻着卦名和释义。乾街的石碑旁,几个孩子在嬉戏打闹,像在给这古老的格局注入新的活力。

观光塔在展览馆顶上,登塔的楼梯是旋转的,每上一层,窗外的景象便展开一分。到了顶层,整个城忽然在脚下铺成一幅巨大的画。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正南的离街是商业街,彩色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正北的坎街挨着河谷,能看到伊犁河的支流顺着街道的走向蜿蜒;正东的震街通向学校,隐约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正西的兑街连接着客运站,几辆大巴正缓缓驶入……八条街像八条臂膀,把整个城紧紧抱在怀里,而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便是臂膀上的脉络,让车流人流畅通无阻。

“你看,”张先生指着远处,“每条主街的尽头,都有一座桥通向城外,桥的名字也按卦象取的,乾桥、坤桥……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八卦阵。”我忽然想起刚才在展览馆看到的一句话:“城如其名,卦象即城防。”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布局确实能让敌人晕头转向,而如今,它成了最巧妙的交通系统——没有红绿灯,却自有秩序。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凭栏远眺时,心里忽然涌起一阵敬畏。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这座城,正是这句话的实体。八卦不仅是符号,更是古人对天地秩序的理解:以中心为原点,以八方为维度,让城与山、水、风、光和谐共生。这种智慧,不是冰冷的图纸,而是流淌在街巷里的呼吸。

午饭在一家哈萨克族餐馆吃,手抓羊肉的香气混着砖茶的醇厚漫在席间。张先生说:“下午带你们去喀拉峻,那里是八卦城的‘后花园’,也是乌孙国的夏都所在。”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喀拉峻在县城东南,车程不到一小时,便到了张先生倾注心血的这个大草原。草原像绿色的巨浪扑面而来,先是低矮的丘陵,渐渐升高,变成连绵的台地。“总面积2848平方公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先生指着远处的天际线,“你们看,草原不是平的,是‘人体草原’,起伏的曲线像姑娘的腰。”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猎鹰台在喀拉峻草原深处,临着库尔代大峡谷,是俯瞰草原奇景的绝佳处。我们来到猎鹰台,“立体草原”的画卷瞬间铺展。脚下草甸如绸,顺着山势起伏,夕阳里泛着暖绒绒的光;往峡谷里望,墨绿的云杉林像整齐的绿浪,顺着山体倾泄而下,谷底的库尔代河藏在林间,露出来的河段像翡翠丝带,闪着银碎的光。偶尔有金雕从头顶飞过,翅尖划开蓝天,说明这里是它们的乐园。七月盛开的金莲花满地都是,小白羊快乐地吃着草,游人们抱着雪白的羊羔与它嬉戏,显得特别和谐友爱。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库尔代大峡谷里的河流像条蓝色的丝带,绕着草原蜿蜒出“S”形,当地人叫它“九曲十八弯”。阳光穿过云层,在河面上投下几个光斑,像散落的金币。马女士说,傍晚时分,夕阳会在河面上映出九个太阳,那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往深处走,是琼库什台。这里的草原最美,草似绿毯,小草开着黄花、紫花。几头马羊在远处啃草,铃铛声顺风飘过来,忽远忽近。马女士指着山坡上的石堆:“那是乌孙人的墓,两千多年了,风吹雨打都没塌。”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坐在草原上,望着四面的山,忽然明白八卦城为何要依八卦而建。喀拉峻的山是环形的,像八卦的轮廓;河谷是蜿蜒的,像阴阳鱼的交界;连风都带着规律,从东南来,往西北去,顺着街道的走向穿城而过。原来城与草原,早已是一体:人在城里,城在草原里,草原在天地的八卦里。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五点回到县城时,夕阳正把街道染成金红色。张先生说:“尝尝我们的‘八卦宴’。”特色餐厅藏在艮街的巷子里,门面不大,进去却别有洞天。墙上挂着哈萨克族的挂毯,桌上摆着铜制的餐具,最显眼的是中间的大盘烤羊肉和馕,油珠顺着金黄的皮往下滚,旁边摆着手抓饭、烤包子、酸奶疙瘩,每一样都带着草原的粗犷。

“羊肉要带骨吃才香。”张先生给我们递过小刀,“这里的羊吃的是喀拉峻的草,喝的是天山的雪水,没膻味。”果然,一口下去,外皮焦脆,内里鲜嫩,肉汁混着孜然的香在嘴里炸开。马女士笑着说:“我们的饮食也讲‘平衡’,肉配着馕,油腻就解了,像八卦里的阴阳相生。”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饭后,天色渐暗,街道上的灯次第亮起。我们决定去看看夜色里的八卦城。主街的路灯是仿古的宫灯样式,把八条街道照成八条光带,在夜色里格外清晰。离街的商铺挂着彩色的灯笼,琴声混着烤肉的香气一起飘来。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八卦广场上,正有一场演出。十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在跳舞,他们的舞步踩着鼓点,时而散开,时而聚拢,竟也像八卦的图案在变幻。一位老人坐在旁边拉着马头琴,琴声悠长,像在诉说着这座城的前世今生。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再次登上观光塔时,夜色已浓。整个城变成了一片灯海,中心广场的太极雕塑被彩灯照亮,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八条主街的灯光像血管一样向四周蔓延,连小巷里的灯火都连成了线,在地面上勾勒出完整的八卦轮廓。

忽然想起马女士白天的话:“西域本就是文化的十字路口。”是啊,这里曾走过张骞的驼队,住过乌孙的公主,来过和亲的细君,也留下过邱宗浚的图纸。道家的八卦理论,本是中原的智慧,却在这片西域的土地上扎了根,与草原文化、丝路文明相融,长成了独特的模样——没有红绿灯的城,不只是建筑的奇观,更是文化共生的见证。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下塔时,晚风带着凉意,吹得塔檐的铜铃叮当作响,街道上的行人也渐渐稀疏。我知道,这座城的秘密,远不止八卦的布局、没有红绿灯的街道,更在于它骨子里的包容两千多年来,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融合,像八卦的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成就了这方水土独有的生命力。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回住处的路上,又路过中心广场,太极雕塑的灯光依然明亮。我站在广场中央,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街道在呼吸,能感受到八卦的纹路在脚下延伸,能触摸到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智慧——它们藏在建筑里,藏在草原上,藏在每一块砖、每一粒土、每一个微笑里,等着每一个前来的人,去读懂这没有红绿灯的城,如何在天地间,守着自己的秩序,也守着文明的密码。


静卧天山下,西疆羑里城。

乌孙繁衍地,公主和亲盟。

八道通乾兑,一村获盛名。

草原晴霭秀,绝美世遗封。


(写于2025年8月15日泉城济南)


没有红绿灯的城市(散记)——新疆行之八卦城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