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排行榜 2025年08月19日 22:52 3 cc

南部县隶属四川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川中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县境东接仪陇县、蓬安县,南靠西充县、顺庆区,西邻盐亭县、梓潼县,北连阆中市、剑阁县。目前县城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已成为“全国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县”。南部县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AAAA级景区1个(升钟湖风景区),AAA级景区4个(八尔湖风景区、禹迹山风景区、布拉格小镇风景区、寺外桃源风景区);有非A级旅游景区6个。年内,南部县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泰系列活动,擦亮“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名片;纯阳山村创建为天府旅游名村,林家垭村、大堰场社区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升钟湖风景区、八尔湖风景区2个点位入选“2023四川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TOP100”榜单。#四川#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南部县境属《尚书·禹贡》九州中的梁州,东周末为秦国巴郡地。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置充国县,为巴郡11县之一,治地在今县城西大桥镇东北14千米,南部县境属充国县。东汉初并人阆中县,和帝永元二年(90年)复置;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又分充国县置南充国县,为巴郡所辖15县之一。分置南充国县后,充国县在西,后称西充国县。建安六年(201年),刘璋改原巴郡为巴西郡,西、充国县、南充国县均隶巴西郡。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在原巴西郡地建立北巴西郡,又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西充国县为西国县,同属北巴西郡。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改南国县为南部县,仍属北巴西郡;天监八年(509年),于北巴西郡置南梁北巴州。大同年间(535-546年),州、郡、县建置变革纷繁:在南部县设置南部郡(领县一,郡、县治地均在今南部县城);又分金迁成地置金迁郡,并置郡辖金匮县(郡、县治地均在今升钟镇桥坝头村);改掌天戍地为掌天郡及郡辖西水县(郡、县治地均在今太霞乡境内);复改西国县为西充国县,并于县置木兰郡。南部、金迁、掌天、木兰4郡皆隶南梁北巴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改北巴西郡为盘龙郡(州、郡治今阆中市),改南部郡为新安郡,隆州新安郡仍领南部1县。又将木兰郡、掌天郡并人金迁郡,改西充国县为晋城县,改金匮县为晋安县,晋城、晋安、西水3县皆属金迁郡。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省新安郡,南部县属盘龙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州、县二级制,悉罢全国诸郡。罢金迁郡,以地属隆州(治今阆中市);省晋安县人晋城县,移治晋安坝(今升钟镇桥坝头村)。其时,南部、晋城、西水3县皆隶隆州。大业元年(605年),西水县因水毁,治徙彭定故宅(今西水镇境内)。是年,罢隆州置巴西郡,南部、晋城、西水3县遂为巴西郡所辖。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巴西郡为隆州,为避太子讳,改晋城县为晋安县。是年又析南部、晋安2县地置新井县(治今大桥镇附近);武德四年(621年),析南部、相如2县地置新城县,后为避太子讳,更名新政县(治今仪陇县新政镇)。南部、晋安、新井、西水5县均隶隆州。先天元年(712年),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辖县不变。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在今四川地区置益、梓、利、夔四路,利州路仍置阆州阆中郡,领南部、晋安、新井、西水诸县。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省晋安为镇入西水。南宋理宗淳枯二年(1242年),蒙军南下,南部县治徙跨整山。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新井、西水、新政3县并入南部县,南部县成为多县合一的大县。至此,南部县四周邻县是东界相如、营山2县,南界西充、南充2县,西邻普安[今剑阁,明洪武六年(1373年)并入剑州],北邻阆中,东北与仪陇接壤,西南与盐亭相连。元末,明玉珍据蜀建大夏政权,南部县隶属未变。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部县治迁还旧址;明洪武十年(1377年),南部县并入闱中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复置,仍隶保宁府。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明嘉靖《保宁府志》载:“南部县去府(保宁府)七十里,四境之内,东西广二百三十里,南北宽一百一十五里。东至仪陇县界石头市八十里,南至南充县界大石口一百二十里,西至盐亭县寨垭铺一百五十里,北至阆中县银井铺三十五里。”清代沿明朝旧制。

民国三年(1914年),南部县隶属嘉陵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治今南充)。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933一1935年),川陕苏区成立中共间南县苏维埃和德丰县苏维埃政权,其时,南部县境红、白两个政权同存。民国二十四年4月下旬,红军离开南部县。

1949年12月至1969年1月,南部县隶属南充专区;1969年1月至1993年7月,南部县隶属南充地区;1993年7月后,南部县隶属南充市。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1950年1月10日,南部县人民政府接管原34个乡镇,2月22日,将全县划为6区。第一区驻城关,辖南隆镇及老鸦、水定、碑院、定水4乡共5乡镇,109保;第二区驻东坝,辖东坝、河坝、太平、盘龙、碾盘、黄金、流马、石河8乡,共179保;第三区驻新政镇,辖新政镇及三清、楠木、双河、富利、王家5乡共6乡镇,149保;第四区驻建兴,辖大桥、大河、建兴、义和、柳驿、双玉6乡,共179保;第五区驻富驿,辖富驿、赛金、丘垭、罐垭4乡,共72保;第六区驻升钟场,辖升钟、保城、自龙、枣碧、思依5乡,共78保。

同年11月11日.将全县建为12个区:

第一区辖南隆镇及枣儿、金兴、老鸦、元坝、永定、三合、碑院7乡共8乡镇,74村,4个居民委员会。

第二区辖定水、大王、太华、高观、黄金、水观、寒坡7乡,共54村。

第三区辖东坝、马鞍、大堰、太平、河坝、梅家、金源、大佛、窑场9乡,共84村。

第四区辖盘龙、李渡、碾盘、谢河、高云、石河、度门、石桥、石龙9乡,共60村。

第五区辖新政镇及鲜店、平头、马桑、新南、王家、千佛、富利、双河、三元9乡共10乡镇,70村,2个居委会。

第六区辖楠木、中心、三清、长坪、福德、柴井、五灵、罗面、泸溪9乡,共71村。

第七区辖建兴、龙凤、义兴、流马、碾垭、李家、义和、三官8乡,共56村。

第八区辖大桥、石泉、老观、伏虎、柳驿、万年、永兴、大河、罐子9乡,共58村。

第九区辖富驿、金峰、双合、文星、玉台、赛金、花林、小元共8乡,50村。

第十区辖大坪、丘垭、分水、罐垭、店垭、铁鞭、神坝、光中8乡,共44村。

第十一区辖升钟、皂角、保城、双风、自龙、寒坡(石板场)、观音7乡,共38村。

第十二区辖思依、木兰、桥楼、河楼、城隍、枣碧、双柏7乡,共98村。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2年4月,撤南隆镇,建城关区,辖4个居民委员会及新立、南隆两乡,共10村。同年5月,土改复查结束后,统一调整行政区划,又增设4个区和一些乡(场),行政村亦有调整,全县遂有17个区。

1952年下年,撤销第十六区(福德)建制,将福德、长坪、五灵、三清4乡划归六区(楠木),双河乡划归五区(新政);城关区辖新立乡划归一区(南隆);将五区双河乡改名马桑乡,原马桑乡改名亮垭乡,鲜店乡改名双龙乡;十三区(伏虎)万年乡改名千秋乡;十一区新寒坡乡改名石板乡。同时于一区(南隆)增置清水乡,十五区(富利)增置碧龙乡、幸福乡,九区(富驿)增置合作乡,六区(楠木)增置梓潼乡,十一区(升钟)增置柳树乡。

1953年,十五区(富利)驻地迁王家场。同年,调整县际间的行政区划和插花飞地,划出26乡又3村,划进1乡又数村。原九区(富驿)辖文星、玉台、小元、双合4乡划归十三区(伏虎)。

1954年4月,将城关区改建为城关镇;撤销十四区(黄金)建制,将所辖流马乡划归七区(建兴),水观乡划归四区(盘龙),八庙、肖家、黄金3乡划归二区(定水区)。7月,又将城关镇改建为城关区。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5年1月,撤城关区建城关镇。撤王家区,将所辖乡分别划归新政、盘龙、东坝3区管辖;撤伏虎区,将所属乡全部划归大桥区。同时,将部分乡、村合并。

1956年,撤销南隆区,将城关(镇)、南隆、枣儿、金兴、元坝、老鸦5乡镇改为直属乡镇,三合乡划归盘龙区。

1958年10月,全县除城关、新政两镇外,其余59乡一律建成人民公社。

1961年,恢复伏虎区、王家区,增设城郊区(1963年复名南隆区)。1962年增设安坝、水观、高云、碾盘、千佛、董家、大堰、回龙、太华、新华、柳驿、玉台、永兴、老观、长坪、凤凰、狮子17个公社。至此,全县为1个直辖镇,11个区,76个人民公社,1个区辖镇(新政),共1069村,8个居民委员会。

1967年4月,同心区改为朝阳区,同心公社改为朝阳公社。民主改为永红,友好改为兴无。10月,盘龙、王家、伏虎、升钟4区恢复原名。至1971年,上表所列区、社名称,除光华、永红沿用外,一律恢复原名。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74年1月,盐亭县大坪区9个公社、83个大队,全部划归南部县管辖。

1978年7月26日,新政区的新政镇及新政、三元、马桑划归仪陇,平头划归蓬安;度门公社划归盘龙区。原属盘龙区的碧龙划归王家区。

1981年10月22日,为贯彻国务院(1979)305号《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精神,对全县区、镇、公社、大队、街道名称均进行了全面审定,实现地名标准化。

1984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生产队为组;又在升钟区碑垭庙增设升水乡。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5年2月撤销南隆乡,将所辖13个村划归南隆镇。同年,全县区公所驻地的乡均改为镇,全县共11个区,11个镇,71个乡,1087个村。

1991年全县辖南隆、盘龙、楠木、王家、东坝、定水、建兴、伏虎、大桥、升钟、大坪11个区,71个乡,11个镇(其中南隆镇为区级镇)。

1992年8月,省政府以川民政〔1992]97号文件批复,同意南部县撤销南隆等11个区公所,将全县11个区82个乡镇(其中71个乡,11个镇)调整为19个乡、25个镇,由县直管。撤销南隆、盘龙、东坝、楠木、王家、定水、建兴、伏虎、大桥、升钟、大坪11个区公所。撤销枣儿、金星、安坝、火峰、群龙、高云、广法、碧龙、石河、度门、谢河、碾盘、梅家、平桥、河坝、龙庙、大富、富利、董家、光华、柴井、长坪、三清、凤台、大王、太华、黄垭、寒坡、肖家、水音、义丰、龙凤、三官、流马、四龙、石泉、大河、永庆、万年、雄狮、千秋、玉镇、花罐、柳驿、双佛、小元、永红、升水、皂角、太霞、神坝、光中52个乡。新建14个镇。谢河镇(辖谢河、碾盘乡);铁佛塘镇(辖广法、碧龙乡);石河镇(辖石河、度门乡);河坝镇(辖河坝、龙庙乡);富利镇(辖富利、董家、光华乡);长坪镇(辖长坪、三清乡);黄金镇(辖黄垭、寒坡、肖家、水音乡);流马镇(辖流马、四龙乡);大河镇(辖大河、永庆乡);万年镇(辖万年、雄狮乡);花罐镇(辖花罐、柳驿乡);双佛镇(辖双佛、小元乡);升水镇(辖升水、皂角乡);神坝镇(辖神坝、光中乡)。扩大南隆等11个镇的行政区域。南隆镇辖金星、枣儿、安坝、火峰乡;盘龙镇辖群龙、高云乡;东坝镇辖梅家、平桥乡;楠木镇辖柴井乡;王家镇辖大富乡;定水镇辖凤台、大王、太华乡;建兴镇辖义丰、龙凤、三官乡;大桥镇辖石泉乡;伏虎镇辖千秋、玉镇乡;升钟镇辖永红乡;大坪镇辖太霞乡。保留老鸦、永定、窑场、马王、大堰、碑院、五灵、中心、兴盛、碾垭、宏观、保城、柳树、双峰、西河、铁鞭、桐坪、店垭、丘垭19个乡,其乡政府驻地和行政区域不变。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4年8月,经省政府川府民政[1994〕46号文批复,同意南部县新建32个乡镇,其中新建乡25个、镇4个,撤乡建镇3个,将原有的44个乡调整为41个乡、32个镇,共计73个乡镇。新建29个乡镇。河东镇(辖原南隆镇的火峰乡、安坝乡);度门镇(辖石河镇的原度门乡);大王镇(辖定水镇的原大王乡);三官镇(辖建兴镇的原三官乡);三清乡(辖长坪镇的原三清乡);柴井乡(辖楠木镇的原柴井乡);四龙乡(辖流马镇的原四龙乡);群龙乡(辖盘龙镇的原群龙乡);龙庙乡(辖河坝镇的原龙庙乡);梅家乡(辖东坝镇的原梅家乡);平桥乡(辖东坝镇的原平桥乡);寒坡乡(辖黄金镇的原寒坡乡);龙凤乡(辖建兴镇的原龙凤乡);小元乡(辖双佛镇的原小元乡);柳驿乡(辖花罐镇的原柳驿乡);永红乡(辖升钟镇的原永红乡);皂角乡(辖升水镇的原皂角乡);光中乡(辖神坝镇的原光中乡);太霞乡(辖大坪镇的原太霞乡);大富乡(辖王家镇的原大富乡);碧龙乡(辖铁佛塘镇的原碧龙乡);石泉乡(辖大桥镇的原石泉乡);雄狮乡(辖万年镇的原雄狮乡);太华乡(辖定水镇的原太华乡);碾盘乡(辖谢河镇的原碾盘乡);肖家乡(辖定水镇的原肖家乡);玉镇乡(辖伏虎镇的原玉镇乡);千秋乡(辖伏虎镇的原千秋乡);光华乡(辖富利镇的原光华乡)。撤销永定等3个乡建永定等3个镇。永定镇(撤销永定乡建立永定镇);碑院镇(撤销碑院乡建立碑院镇);老鸦镇(撤销老鸦乡建立老鸦镇)。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6年恢复和建立河东区、盘龙区、东坝区、王家区、楠木区、定水区、建兴区、大桥区、伏虎区、升钟区、大坪区(包括南隆镇)12个区工委。

1997年,为加强基层建设、维护农村稳定、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县政府通过充分调查、反复论证,3次上报市政府并转报省政府,将部分乡镇区划进行调整。同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南部县将盘龙、富利、河东、定水、黄金、建兴、大河7个乡镇中的在1992年被撤销的高云、董家、火峰、凤台、水音、义丰、永庆7个乡单列新建7个乡。调整完善后的南部县为32个镇、48个乡,共计80个乡镇。1998年建立黄金区,南部县共有13个区工委(包括南隆镇)。

2001年,全县撤销区委、区工委,建立督导办。2004年8月报省政府同意将南部县柴井乡、度门镇划归仪陇县管辖。全县恢复13个区(包括南隆镇)。区划调整后,全县共有78个乡镇,其中镇31个,乡47个。

2004年,划归仪陇县管辖的有1乡、1镇(柴井乡、度门镇)后,南部县有31个镇、47个乡、13个区工委。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6年夏秋之际,根据南部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南委发[2006]39号、南府发[2006]35号文件,撤销河东区、盘龙区、东坝区、王家区、楠木区、定水区、黄金区、建兴区、大桥区、伏虎区、升钟区、大坪区12个区工委;撤销高云乡、董家乡、凤台乡、水音乡、龙凤乡、义丰乡6个乡。全县辖31个镇、41个乡、6个办事处。

2010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光华乡划归仪陇县;将原南部县南隆镇辖区范围原东城、南城、西城和北城办事处改设为滨江街道办事处、蜀北街道办事处,保留南隆镇建制,南隆镇现辖原金星、枣儿办事处范围,镇政府办公地设在金星场镇。同年7月9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至此,南部县共有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2年,南部县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即南隆镇、老鸦镇、盘龙镇、碑院镇、水定镇、定水镇、王家镇、谢河镇、铁佛塘镇、石河镇、楠木镇、建兴镇、伏虎镇、大坪镇、升钟镇、东坝镇、河坝镇、长坪镇、黄金镇、大桥镇、流马镇、大河镇、万年镇、花罐镇、双佛镇、升水镇、神坝镇、河东镇、大王镇、三官镇、富利镇31个镇,火峰乡、碾盘乡、中心乡、三清乡、五灵乡、碧龙乡、群龙乡、大富乡、平桥乡、窑场乡、大堰乡、马王乡、龙庙乡、梅家乡、兴盛乡、太华乡、寒坡乡、肖家乡、四龙乡、碾垭乡、千秋乡、永庆乡、玉镇乡、小元乡、柳驿乡、石泉乡、宏观乡、雄狮乡、永红乡、柳树乡、保城乡、双峰乡、皂角乡、丘垭乡、光中乡、铁鞭乡、太霞乡、店垭乡、桐坪乡、西河乡40个乡,滨江街道办事处、易北街道办事处。

2019年10月31日,根据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南府〔2019〕45号)南部县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为:撤销河东镇和火峰乡,设立满福街道,撤销南隆镇和肖家乡,设立南隆街道,撤销群龙乡和平桥乡,设立石龙镇,撤销保城乡和铁鞭乡,设立西水镇,撤销桐坪乡和店垭乡,设立桐坪镇,撤销中心乡、三清乡、碾盘乡、碧龙乡、大富乡、龙庙乡、马王乡、梅家乡和窑场乡、寒坡乡、四龙乡、兴盛乡、太华乡、碾垭乡、永庆乡、雄狮乡、石泉乡、玉镇乡和千秋乡、柳驿乡、永红乡和柳树乡、皂角乡、光中乡、丘垭乡、西河乡分别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楠木镇、长坪镇、谢河镇、铁佛塘镇、王家镇、河坝镇、八尔湖镇、东坝镇、黄金镇、流马镇、定水镇、大王镇、建兴镇、大河镇、万年镇、大桥镇、伏虎镇、花罐镇、升钟镇、升水镇、神坝镇、大坪镇、太霞乡。至此,南部县由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变为4个街道、33个镇、5个乡。

四川省南部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3年全县辖38个乡(镇)、4个街道。县政府驻蜀北街道办事处,县行政中心位于县城金葫路8号。县城规划区面积50平方千米,县城建成区面积33.5平方千米。南部县辖区乡(镇)、街道有蜀北街道、滨江街道、满福街道、南隆街道、老鸦镇、楠木镇、永定镇、碑院镇、长坪镇、五灵乡、盘龙镇、谢河镇、石河镇、石龙镇、东坝镇、八尔湖镇、河坝镇、王家镇、铁佛塘镇、富利镇、定水镇、大王镇、黄金镇、建兴镇、三官镇、流马镇、大河镇、大桥镇、宏观乡、万年镇、伏虎镇、双佛镇、花罐镇、小元乡、升钟镇、西水镇、升水镇、大坪镇、双峰乡、太霞乡、桐坪镇、神坝镇。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