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临汾市博物馆“小小志愿讲解员”:用文物故事吸引八方游客

排行榜 2025年08月20日 18:13 1 admin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博物馆“小小志愿讲解员”:用文物故事吸引八方游客

临汾新闻网讯 进入暑假以来,市博物馆内活跃着一批“小小志愿讲解员”,他们穿梭在各个展厅,化身博物馆里的“文化传递者”。从上午开馆到下午闭馆,他们用清脆的声音与生动的表达,将陶寺龙盘的神秘渊源、晋侯青铜器的工艺智慧、唐代铁卧牛的历史意义娓娓道来,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倾听中读懂临汾的千年文明,博物馆的暑期时光也因此多了一抹鲜活的“志愿红”。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大家好,在我身后的展柜中,摆放着从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它也是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之一。”8月13日9时,12岁的辛凯航已带领10多位游客站在龙盘展柜前开始一天的讲解。他声音清亮、吐字清晰,眼神里满是认真。

谁能想到,这位被游客频频夸赞“专业”的小小志愿讲解员,上岗才刚满五天。“报名的时候我其实有些犹豫,既担心自己记不住文物知识,也害怕面对陌生人时讲不出口。”辛凯航说,平日里的他并不爱主动说话,以前周末跟着父母来博物馆,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个新鲜,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展柜前,给别人讲文物背后的故事。

生活中沉静内敛的辛凯航,凭借3年播音主持的学习经验,讲解时总能牢牢吸引游客的目光。他那稚嫩却动听的声音、朴实又生动的语言,宛如一位宣传家乡的“小小播音员”。

“这孩子讲解得太棒了。我女儿平时根本不爱听历史,今天听了讲解,还主动问‘龙盘上的龙为什么没有脚’呢。”市民李晓青带着10岁女儿听完讲解后竖起了大拇指。面对夸赞,辛凯航有些腼腆地说:“通过讲解才知道,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能把这些文物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更多人喜欢上家乡的历史,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让更多人对临汾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

“欢迎大家来到‘千秋平阳’(四)展厅,听我讲解临汾在隋唐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介绍展柜里这尊‘铁卧牛’……”当天14时,13岁的刘珈萱站在展厅中央,双手自然交叠于腹前,身姿挺拔。指引展品时,她手掌展开、四指并拢,标准的仪态与流畅的讲解,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刚从尧都区乡贤街小学毕业的刘珈萱,是这次“小小志愿讲解员”中准备较充分的志愿者之一。她从小就喜欢历史,家里买了很多历史绘本。得知博物馆招募小小讲解员的消息后,她每天都盼着选拔尽快开始。

选拔流程比刘珈萱想象得更严格。“第一步是面试,老师不仅会提问文物相关知识,还让我们提前准备好一段3分钟的脱稿演讲,考察我们的综合能力。”刘珈萱记得,面试时自己紧张得声音发颤,走出考场后还忍不住哭了一场,担心错失机会。直到第二天下午看到录取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她才激动得跳了起来。

接下来的培训更是“挑战重重”。市博物馆公众服务科的老师不仅会系统讲解文物知识,还专门开设了仪态课程。为了练好讲解仪态,刘珈萱每天对着家里的镜子练习站姿、手势,还让妈妈“模拟游客”,帮自己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最让刘珈萱头疼的是背诵讲解稿。“‘千秋平阳’展厅有15件重点文物,对应的讲解稿加起来有3000多字,里面还涉及‘贞观之治’‘平阳郡’等历史名词,我一开始背完就忘。”刘珈萱说,后来她琢磨出一个办法:把讲解稿分成“文物故事”“历史背景”“有趣细节”三个部分,先记住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结合历史背景加深理解,最后把有趣的细节像“加彩蛋”一样记下来。

如今,刘珈萱上岗已近一个月,成了展厅里的“小明星”,不少游客会专门等她的讲解场次。“每次听到游客说‘临汾的历史真有意思’‘下次要带朋友来’,我就特别开心。”刘珈萱笑着说,“现在我才明白,讲解员就像‘文物翻译官’,能把沉默的文物变成生动的故事。以后我上了初中,还要继续当志愿讲解员,把临汾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对临汾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

“讲解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和观众一起‘打捞’历史”

“大家看这尊从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铜鸟盉’,整器是昂首挺立的凤鸟造型,胸腹部向前斜伸一管状长流,尾下腹底有一象首足,象鼻外卷……”当天16时,在“晋霸春秋”(三)展厅里,17岁的景冠毓正站在展柜前,一边用手比划着铜鸟盉的造型,一边结合历史课本知识讲解。他身边围满了游客,其中几位中学生还不时点头、记笔记。

作为这次“小小志愿讲解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景冠毓是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高二文科生,也是对历史兴趣最浓厚的一个。“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书,课本里讲‘春秋五霸’时提到,晋文公是晋国的霸主。当时我就想,晋国的历史遗迹到底在哪里?后来才知道,临汾是晋国早期的都城所在地,很多重要的文物都藏在咱们博物馆里,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慢慢明白,讲解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和观众一起‘打捞’历史。”景冠毓说,当得知博物馆招募志愿讲解员后,他立刻报了名,还主动选择了“晋霸春秋”展厅——因为这里的文物,能和他课本里的知识点对应上。

“我总记着‘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这句话。向游客讲解时,既要讲清楚文化的同源同根性,也要突出临汾的地方特色。”景冠毓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收获了游客“讲解细致”的称赞。他笑着说,这个暑期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对临汾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用听众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而这正是文化传承最需要的能力。谈及未来,景冠毓计划报考师范类院校,将来当一名老师。

市博物馆公众服务科老师张慧博说:“‘小小志愿讲解员’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临汾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还能培养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很多‘小讲解员’回到学校后,还会将自己在博物馆学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