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排行榜 2025年08月23日 12:54 3 admin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邹平摩诃山


秀山东: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

王世祥


摩诃山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历史上摩诃山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与千古绝唱。如清初一代诗宗、文坛领袖王渔洋(王士禛)就是踏足摩诃山并留下赞美诗词的杰出代表。王渔洋的诗《自石桥寻黛溪遂至摩诃峰下》,就是文人墨客描写摩诃山风光的顶流之作。此诗第一阕言:“日落山气凉,清流自回转。穷源不知劳,渐忘溪路远。”意思是说,秋天的凉爽带来精神的愉悦,清澈的溪流在曲折蜿蜒的葫芦峪里高唱低吟。穷追不舍葫芦峪的源头而不知疲劳,在登山的快乐中早已忘却山溪路途的遥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渔洋的诗将一幅摩诃山秋色图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赏心悦目,如饮甘露,其乐陶陶。


王渔洋《自石桥寻黛溪遂至摩诃峰下》全玉如下:


日落山气凉,清流自回转。

穷源不知劳,渐忘溪路远。

幽石各奔峭,修树亦婉峦。

遥睇径难测,回瞩途屡变。

寂历众山响,萧条晚风善。

微径暮樵出,悬崖归鸟见。

须臾夕霏收,残阳四山遍。

新月忽清扬,馀霞自舒卷。

稍觉葛衣轻,幸籍孤筇健。

平生丘壑人,兹言庶能践。


欣赏王渔洋诗歌犹如一股清风透彻骨髓,心旷神怡。王渔洋祖籍济南府新城县(今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出生在明代末期崇祯七年。清顺治十二年(1665),22岁的王渔洋进京会试得第56名。顺治十七年(1660),王渔洋步入仕途,远赴扬州任推官。扬州五年,王渔洋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与明代诗坛领袖钱谦益完成了文学界最高级别的“交接棒”,踏上了清初诗坛盟主的位置,倡导神韵诗学,被推举为文坛领袖。王渔洋勤于耕读,一生创作诗歌四千多首,著述颇丰。为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巨星。王渔洋为官忠心耿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执法如山、不畏强暴,是我国历史上有清以来著名的一代廉吏。


王渔洋写摩诃山的诗不仅仅这一首,而是还有更多的诗没有与读者见面。据《王渔洋先生年谱》记载,顺治十三年春,王渔洋与高士徐夜(二人为娘舅亲表兄弟)同游长白山,有诗、刻《长白游诗》一卷,并将游历所见所闻“记述长白山山脉地理形势、历史古迹并有关传说”编成书一卷《长白山录》。如果打开《长白游诗》必然有描写摩诃山的瑰丽诗词跃入眼帘,当不失为欣赏领略摩诃山风情的历史文化之宝藏。


摩诃山海拔826.8米,为长白山区最高峰,耸立于鲁北平原最南端与鲁中山区最北端的结合部位,摩诃山群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0公里,方圆约40平方公里。离邹平县城约12公里。摩诃山主峰坐落在邹平市西董街道办事处上回村。是邹平市与济南市章丘区两地的自然分界线。摩诃山是鲁北第一高山,登顶牛背岭,俯瞰海右大平原、看邹平、观黄河、北遥京津,东望淄博、风筝摇、寻东海胜景、赏一轮红日,处处欣欣向荣、气吞山河、大气磅礴;南遥东岳氤氲叆叇、西接泉城胜景宏阔,处处气象万千,生机勃勃、蔚为壮观。当今摩诃山区涌现了许多新时代建设者,把摩诃山群峰装扮的绿意丛生、面貌焕然、醉人心魄。


据《邹平县志》记载:“长白群峰,惟摩诃最高,在城西南三十里。分峦擘岫,遥挹沧海,环踞四邑,西连章丘,南接淄川,东带长山,北障邹平,实四邑中峰也。峰半出云时,接会仙,诸峰叆叇,山之称为长白者以此。”县志中“在城西南三十里”即指古代长山县县城,即今邹平市长山镇。


历史上赞美摩诃山的大诗人不仅有王渔洋,还有一位在清朝诗坛声誉极隆的高士徐夜,他也写了许多有关长白山区的诗词,据不完全统计仅现有资料可查的大约15首,而直接写摩诃山的诗有1首,即《望摩诃峰》。


徐夜的《望摩诃峰》全玉如下:

山势岱以东,兹独高出汉。

俯身想陵临,下窥无底磵。

矢游壮及衰,怯险意屡倦。

徒尔羡鸟飞,决眦入高巘。


徐夜(1614~1685)是清初出身于山东济南府新城县徐家庄(今桓台县新城镇小徐家庄)一个名门望族。其曾祖徐准,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徐准清正廉洁、体恤民情、政绩卓著,受到民众与朝野的敬仰与尊重。徐夜三岁时,父亲病逝,后随母亲长期居住在新城外祖父家(即王渔洋的祖父)。家道中落,渐趋衰势。徐夜青少年时代,是在明清易代的战乱和家世消衰的磨难中度过的。徐夜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从小受外祖父影响,酷爱诗词,从少年到古稀之年都在作诗,可以说是诗伴随了他的一生。徐夜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清以来诗歌评论界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历史上直接写摩诃山的文学名家,还有明末崇祯朝曾任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的刘鸿训,他登顶摩诃山观看云海奇观,留下了《摩诃顶看云记》之经典佳作。还有清初著名诗人张吟修对摩诃山的高歌吟唱。更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摩诃山区留下了历史足迹和珍贵的文化资源。今有当代我国著名作家李广田、李登建皆为在摩诃山下成长起来的天之骄子。


历史上与摩诃山有关联的文人墨客还有许多,举不胜举。作者仅辑录王渔洋和徐夜二位大诗人的两首诗与读者朋友分享,从中享受读诗的乐趣,一并领略摩诃山风光与诗人风格的极美情调。而当代诗人描写游历长白山区的诗词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仅就关于抗战时期以长白山革命根据地为题材、而描写革命英烈的诗词更是灿若星辰、光耀华夏。还有那些短小精悍的红色歌谣、打油诗,如“一马三司令、三支队进行曲、马函三、抗日歌、抗战小调、独立营”等等,更是信手拈来,朗朗上口,深入人心。


摩诃山群峰耸立,白云山山脚下的大马峪村有一位酷爱诗歌、书画艺术的退休工程师刘昆先生,他是革命英雄刘旭东的后代,他的身上凝聚了厚重的红色基因,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刘昆先生创作了许多红色诗歌和书画作品,用以表达对革命英雄的深厚感情,讲好长白山区的红色故事。如“登鹤伴山、秋登白云山、拥军模范五姐妹、红色小延安革命歌谣、歌颂山东长白山”等等。像刘昆先生这样的红色诗人、画家在摩诃山区星光灿烂,他们描写了大量以摩诃山群峰为题材的抗战作品。


再如,自2023年7 月23日,淄博市炎黄文化艺术研究会举办“王德育烈士研讨会”为起点,多次举行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革命抗战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等内容与形式的文化研讨活动。迄今两年多来,以“王德育烈士文化研究”为主题的摩诃山葫芦峪红色通道、王德育烈士牺牲地等相关联的红色文学创作,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古体诗、藏头诗、自由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体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今日头条》《百度APP》《静水流深牡丹苑》等大型网络平台皆有精彩完美的表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王世祥先生以王德育烈士为原型、以摩诃山群峰为坐标、以突出红色文化为基调创作的长篇小说《35岁》(45万字)已完稿、及《王德育红色文化诗选·摩诃山集》和《王德育红色文化散文选·葫芦峪集》正在构建完善中。综合以上信息而言,摩诃山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是承载着摩诃山区厚重的红色文化,鼓舞后人,滋润心田。说摩诃山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山名副其实。

2025年8月21日 于淄博


编辑 文瑞

编审 韩家水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