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排行榜 2025年08月24日 16:59 3 admin

阆中市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靠巴中、仪陇县,南邻南部县,西接剑阁县,北连苍溪县。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称,杜甫在此留下名句“阆州城南天下稀”。境内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建址完全按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设,被誉为“风水古城”,在画圣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称为“嘉陵第一江山”。#四川#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阆中古为梁州之域,周属巴子国。公元前330年左右,巴子因楚国所逼,迁都阆中,后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除隋代因避讳改为阆内外,历代均名阆中。阆中建县后隶巴郡,东汉末、三国、晋隶巴西郡,南朝宋、齐隶北巴西郡,南朝梁隶南梁北巴州,西魏、北周隶隆州盘龙郡。隋初废郡隶隆州,后废州隶巴西郡,唐初复隶隆州(后改名阆州),五代及宋均隶阆州。元、明、清均隶保宁府。民国时期先后隶四川省川北道(后为嘉陵道)、十四行政督察区。阆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3年5月~1935年3月,先后建立了阆南县、阆中县和忠发市苏维埃,均隶属川陕省苏维埃。解放初,阆中隶川北行政区剑阁专区,1953年3月起,改隶四川省南充地区。

1991年1月12日,国家民政部民行批〔1991〕2号《关于四川省设立阆中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以原阆中县的行政区域为阆中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编制。”5月1日,举行建市庆祝大会和庆祝游行活动。1992年,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8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四川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阆中县属乡名,汉有慈凫乡,唐有安阳乡,宋有甘泉乡,都是零星记载。明嘉靖《保宁府志》始载阆中全县辖11乡,即:在城、甘泉、长乐、龙泉、恭思、太平、奉谷、重锦、新丰、马头、淳风等。清咸丰《阆中县志》载全县为12个乡,即:在城、东屯、恭思、新丰、重锦、龙泉、隆山、淳风、崇德、太平、马头、长乐等。民国24年改乡为联保,民国29年复改为乡。

1949年全县辖21乡、镇,即:城厢镇,天安、文成、双龙、柏垭、凤鸣、兴农、金垭、河溪、妙高、洪山、石龙、水观、玉台、千佛、老观、二龙、双合、望垭、石滩、井溪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51年置64个乡,1958年为66个公社,1962年为73个公社,1984年为73个乡。县属镇的建置,最早为西魏所建重锦镇。宋置东郭、南津、西津、北津四镇。明有耀池镇。民国置城厢镇。解放后置城关镇,后改为保宁镇。

1985年又置柏垭、河溪、老观三个乡级镇。县属区的建置,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全县为10个区。民国24年改为3个区,民国31年撤区。1950年初置6个区,同年8月改为10个区,1952年为12个区,1955年为11个区,1962年为10个区。

1985年全县为10个区,1个区级镇,70个乡,3个乡级镇。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86年,全县设10个区,即江南区、柏垭区、思依区、河溪区、洪山区、水观区、二龙区、老观区、千佛区、文成区。

1986年,全县设70个乡,1个区级镇(保宁镇),3个乡级镇。共772个村民委员会、6326个村民小组,4个街道办事处、25个居民委员会。3月30日,博树乡改为博树回族乡。

江南区7个乡:双龙、七里、白塔、彭城、白溪、天鞍、垭口。

柏垭区9个乡、1个镇:裕农、裕华、田公、高观、金鱼、天宫、飞凤、天林、治平和柏垭镇。

水观区7个乡:水观、大垭、梅溪、盘马、玉台、宝台、金垭。

洪山区5个乡:洪山、朱镇、元山、宝马、石龙。

河溪区6个乡、1个镇:妙高、大庆、双庙、五马、共和、扶农和河溪镇。

文成区8个乡:文成、东兴、井溪、清泉、云台、石子、沙溪和博树回族乡。

二龙区7个乡:二龙、红土、凉水、金城、护山、石滩、解元。

老观区7个乡、1个镇:方山、龙坪、土垭、构溪、西山、花冠、峰占和老观镇。

思依区7个乡:思依、桥楼、枣碧、木兰、北门、河楼、小垭。

千佛区7个乡:千佛、石岗、望垭、护垭、三庙、鹤峰、狮子。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2年,撤区并乡。

1989年1月,撤销天鞍乡,建立江南镇。1990年8月,思依、千佛、水观撤乡建镇。

1992年,撤区并乡,全市设20个镇、15个乡。

20个镇为:保宁镇、江南镇、七里镇、双龙镇、柏垭镇、飞凤镇、思依镇、河溪镇、妙高镇、洪山镇、石龙镇、水观镇、金垭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

15个乡为:裕农乡、井溪乡、天宫乡、凉水乡、峰占乡、方山乡、三庙乡、鹤峰乡、金子乡、木兰乡、桥楼乡、枣碧乡、玉台乡、双庙乡、博树回族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4年,调整乡镇建制,全县设23个镇、36个乡,共772个村民委员会,6321个村民小组和37个居民委员会、277个居民小组。23个镇为:保宁镇、江南镇、七里镇、双龙镇、彭城镇、柏垭镇、飞凤镇、思依镇、河溪镇、妙高镇、洪山镇、石龙镇、宝马镇、水观镇、金垭镇、玉台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36个乡为:垭口乡、裕华乡、裕农乡、金鱼乡、高观乡、天宫乡、天林乡、治平乡、枣碧乡、北门乡、河楼乡、桥楼乡、五马乡、双庙乡、朱镇乡、宝台乡、福星乡、大垭乡、共和乡、石子乡、东兴乡、井溪乡、博树乡、清泉乡、红土乡、凉水乡、金城乡、西山乡、方山乡、土垭乡、峰占乡、三庙乡、金子乡、鹤峰乡、护垭乡、木兰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996年10月,恢复10个区,全市设23个镇、48个乡,共772个村民委员会、6268个村民小组和35个居民委员会、267个居民小组。1998年9月,增设保宁区。各区所辖乡镇如下:江南区:江南镇、七里镇、彭城镇、双龙镇、垭口乡、治平乡、裕华乡。柏垭区:柏垭镇、飞凤镇、田公乡、高观乡、裕农乡、金鱼乡、天宫乡、天林乡。思依区:思依镇、枣碧乡、北门乡、桥楼乡、河楼乡、小垭乡、木兰乡。文成区:文成镇、东兴乡、清泉乡、博树回族乡、井溪乡、云台乡。二龙区:二龙镇、石滩镇、凉水乡、护山乡、红土乡、解元乡。老观区:老观镇、龙泉镇、西山乡、方山乡、构溪乡、土垭乡、龙坪乡。千佛区:千佛镇、望垭镇、护垭乡、狮子乡、金子乡、三庙乡、峰占乡、鹤峰乡。洪山区:洪山镇、石龙镇、宝马镇、元山乡、朱镇乡。河溪区:河溪镇、妙高镇、扶农乡、大庆乡、共和乡、金城乡、双庙乡、五马乡。水观区:水观镇、金垭镇、玉台镇、大垭乡、宝台乡、盘马乡、福星乡。保宁区:保宁镇、石子乡。

2003年3月,撤销保宁镇,设保宁街道,全市为22个镇、48个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5年8月,撤区并乡,全市共设21个镇、25个乡。21个镇为:江南镇、双龙镇、彭城镇、柏垭镇、飞凤镇、思依镇、河溪镇、妙高镇、洪山镇、石龙镇、宝马镇、水观镇、玉台镇、金垭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25个乡为:治平乡、垭口乡、天宫乡、天林乡、枣碧乡、北门乡、木兰乡、河楼乡、桥楼乡、五马乡、金城乡、朱镇乡、福星乡、宝台乡、东兴乡、清泉乡、博树回族乡、解元乡、凉水乡、方山乡、西山乡、鹤峰乡、峰占乡、三庙乡、金子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02年4月,随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析保宁镇设东苑街道、沙溪街道,街道首次列为乡级行政区划。2003年3月,撤销保宁镇,设保宁街道。

2005年8月,东苑街道并入保宁街道,石子乡并入沙溪街道;撤销七里镇,设立七里街道。全市共设保宁、沙溪、七里3个街道。

2014年,阆中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东兴乡、凉水乡、五马乡、木兰乡,设立东兴镇、凉水镇、五马镇、木兰镇。调整后,阆中市辖4个街道、25个镇、2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2017年,阆中市辖4个街道(乡镇级)、25个镇、21个乡、425个村民委员会、87个居民委员会,555个居民小组,5043个村民小组。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19年,阆中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河溪镇和石龙镇,设立河溪街道。撤销双龙镇,划归七里街道。撤销裕华镇和垭口乡,划归江南街道。撤销天宫乡和天林乡,设立天宫镇。撤销治平乡,划归飞凤镇。撤销北门乡和枣碧乡,划归思依镇。撤销河楼乡,划归木兰镇。撤销朱镇乡和宝马镇,划归洪山镇。撤销金城乡,划归妙高镇。撤销福星乡,划归水观镇。撤销宝台乡,划归玉台镇。撤销解元乡,划归二龙镇。撤销凉水镇,划归石滩镇。撤销方山乡和西山乡,划归老观镇。撤销金子乡,划归千佛镇。撤销东兴镇和清泉乡,划归文成镇。撤销三庙乡,划归鹤峰乡。调整后,阆中市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023年底,阆中市辖5个街道(乡镇级)、19个镇、4个乡、212个村、108个社区,1800个村(居)民小组。

2025年,阆中市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阆中市人民政府驻七里街道巴都大道85号。 [保宁街道、沙溪街道、七里街道、江南街道、河溪街道、彭城镇、柏垭镇、飞凤镇、思依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妙高镇、洪山镇、水观镇、金垭镇、玉台镇、木兰镇、五马镇、天宫镇、桥楼乡、博树回族乡、峰占乡、鹤峰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