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排行榜 2025年08月25日 22:53 3 admin

游神头追记

文/郭炳淦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日至六月三日,初稿二〇一〇年六月四日,二稿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星期六农历五月廿六,三稿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日农历五月廿七,四稿)

高中毕业的 1965 年,我们汾阳中学高中 36 班的男女同学,满怀未来的梦想和美好的希望,一起游览了山西汾阳神头村。归来后,我写了一篇题为《游神头记》的作文。同年,我从汾阳中学高中毕业,顺利考入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本科。《游神头记》伴随我跨越了好多年头!非常遗憾的是,不知何时,我的这篇游记去向不明了。然而,《游神头记》作为我生活旅程的一部分,一直是鼓舞我奋勇前进、敢于攀登、顽强不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不竭力量!二〇一〇年六月,我重新写了一篇《游神头追记》,此后,又进行了数次修改。下面就是修改后的文稿:

我们汾阳中学高中36班在校读书的时间是1962年至1965年,班上的同学来自汾阳、交城、文水、孝义:白耀煌、陈居礼、蔡砚田、常中庸、董 兰、范彭远、郭炳淦、侯彩林、胡冬生、郝富桃、韩绍 、郝玉芳、李润梅、梁淑梅、李文哲、李秀亭、李宜胜、孟达让、冉继梅、任晓星、任应祥、师进善、师一萍、宋述泽、孙果云、覃文秀、王兰生、王贞凤、阎振国、杨宝平、张德喜、张淑兰、赵烈英、赵汝孝、赵随龙、周玉梅。后来,阎振国还没有高中毕业,就提前被选拔到新华社,李润梅、李文哲、任晓星、杨宝平则转班到高中38班。所以,临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36班只有学生31人。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携来百侣曾游。1965 年夏天,艳阳高照。我们汾阳中学高中 36 班的男女同学,在班主任老师杨如森的亲自组织和带领下,组成一支自行车飞行队,从汾阳中学出发,沿着太汾公路的砂石路面,前往汾阳峪道河神头村旅游和登山。

出发前,杨老师特意给我们开了动员会,详细讲解了此次出行的注意事项和行程安排,眼神里满是期待:“同学们,这是一次锻炼意志、亲近自然的难得机会,也是同学们高中毕业之前的一次团康活动。大家要互帮互助,展现我们 36 班的风采!”

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满心欢喜,誓言定不负师恩,好好体验这青春之旅。

我们班的同学在校期间,相处融洽,情谊深厚。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你追我赶,杨老师也不时穿梭其中,为我们加油鼓劲,为体力稍差的同学助力,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出发时,走的是上坡路,然而,血气方刚的我们,真乃是人人争先恐后,个个风驰电掣。行走至前庄化桥的时候,我们下了公路,朝着峪道河方向驶去。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一条清清的小溪自西北至东南顺流而下。小溪边,每隔一段距离,就凌空架着一盘水打磨。溪水的落差很大,蓄积了极大能量的溪水湍急直下,冲击着水车轮子的一个个水斗,水车旋转着,水斗里的水连续不断地冲击着磨坊下面的轮盘,轮盘就势旋转,轮盘的中轴带动磨坊木头地板上面的石磨底扇快速旋转,面粉便从磨扇的缝隙间 “唰唰唰” 地落入水力牵动的罗面箩中。整个过程,除了往盛粮斗子添加粮食外,全部都是自动化。那种场景真是壮观极了,好看极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据说,大约在清朝的咸丰年间,泉水的上游开始有了水磨,到清末民初,水磨由上而下排列,发展到九十九盘,号称 “百盘水磨”。为何不凑成整数?前人的解释是 “九” 为人间最大的吉数,“双九” 更吉,上 “百” 则冒犯 “天子” 之威。据测量,峪道河源头海拔高度距河口处落差为 450 米,按照泉水的流量,每盘水磨需形成一丈二尺的落差冲击力,方能打动水轮机,尔后带动石磨的底扇旋转。这样,百盘水磨的总落差高度为 430 米,再加上落差消耗,99 盘即为顶点了。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我们继续前行,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杨老师也不时为我们讲解途经之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渊源。大约上午9点的光景,远远就听到了湍急的流水声,那水声是从我们即将造访的遐迩闻名的 “马刨神泉” 那儿传出来的。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神头风景区位于海拔 1300 米的汾阳市白彪岭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迷人,古时松柏参天,浓荫蔽月。自古为达官贵人避暑胜地,并有以自然风光为特点的马跑神泉。据说北魏时的将军贺鲁,带领大队兵马行军至神头山下,人困马乏,口渴难奈。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自己所骑战马一声长啸,奋蹄而出,用力一刨,随后一股清泉涌出地面,这就是今天的马跑神泉。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来到神泉,我们一路的炎热和劳累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水流喷射,水清见底,水花四溅,水雾蒙蒙,水声如涛,震耳欲聋,凉气袭人,心旷神怡。双手捧水,饮之,沁入心脾。神泉神泉,名不虚传!莘莘学子,流连忘返!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在神泉旁稍事休整后,我们便准备开始攀登白彪岭。临行前,杨老师再次给大家打气:“同学们,登山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领略到山顶的壮丽风光,大家要有信心!” 大家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白彪岭是汾州文化的载体之一。传说,山上有过珍稀的白色猛虎,经常幻化为人形出没,于是 “大罗仙人” 飘落而至,砍柴换酒也为民除害。他的行迹神秘莫测,边砍柴边悠然即兴而歌,高寿不知始终。于是,明清古县志中留下了 “彪岭樵歌” 的景观与传说。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登山伊始,同学们个个劲头十足,人人奋勇攀登。杨老师穿梭在队伍中,时而为大家指出登山的捷径,时而提醒大家注意脚下的碎石。爬到半山腰,队伍基本走散了。我抬起头来一看,山就那么一点高,登山总得到顶呀!要不,那算什么登山!那算什么高中学生!那算什么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往上爬,爬,爬!可是,爬到山头一望,远远的又是一座山头!我就不信攀不上山顶!继续不顾一切地爬,爬,爬!一连爬了五、六座山头,可是,山外仍然有山,天外依然有天!山崖越来越陡峭,攀登越来越艰难!或沟壑深不可测,或荆棘漫山遍野,或空谷折射传响,或苍鹰抵崖盘旋,或丛林徐徐摇曳,或鸟兽间或出没!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每到艰难处,总觉得身边有同学们伸出的友谊援手,仿佛是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着。耳旁似乎不断传来“加油!马上就上去了!”“我拉你一把!” 的声音。这声音在山间回荡着回荡着回荡着。此时,我觉得杨老师就在身旁,穿梭在队伍中,为同学们加油鼓劲,还不时地分享登山的技巧和经验。在一处陡峭的山坡前,我仿佛觉得,同学们望着光滑的石壁,面露难色。杨老师走上前,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找来几块石头垫在脚下,为大家开辟出一条可供攀爬的小道。“看我的!” 杨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去,随后又伸出手拉同学们一把。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鼓起勇气,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际涯虽在咫尺,可要想亲临其境探测大自然之千年奥秘,又谈何容易!不过,遇事总是 “死牛咬不死” 的我,就是不信这个邪!我要攀登,我要上,我一定要倾我之全力,攀他个所以,探他个究竟!又一座山头被我踏在脚下,我终于胜利啦!置身山巅莽莽的松林之中,静听悦耳的松涛之声,我陶醉了!好像同学们也纷纷围过来了,大家欢呼雀跃,互相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杨老师站在一旁,望着我们,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然而,这都是我的一幕幕幻觉!彼时彼地,伫立于高山之巅的茫茫松林中,仅仅就我一人而已。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遥望太空,烈日高悬,万里无云。极目远眺,群山环绕,略无阙处。突然间,天上飘来一朵朵乌云,仿佛就在我的脚下浮动。远处传来一声声闷雷。仿佛一场大雨即将顷刻而至。我来不及仔细思考,一心急着下山。可是,上山不易,下山更难。上山的时候,我是于无路处开新路。下山之路不知竟在何方。我从上往下俯视,尽是悬崖峭壁,荆棘横生。根本找不到哪怕是一条蚰蜒小道。只好瞄着山崖褶皱下面的回环曲折的如同一条条布条似的羊肠小道,手脚并用,拽着带刺的荆棘,踩着似乎摇摇欲坠的悬崖石缝,匆匆而下。不知下了多少悬崖,不知跨过多少绝壁,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终于在一场雷雨到来之前,下得山来,与翘首以盼等我归来的老师和同学相会!

汾阳往事|郭炳淦:青春作伴峪道行——汾中36班1965年神头登山记

我们围坐在一起,杨老师开始和我们畅谈起来。“同学们,这次登山,你们不仅征服了白彪岭,更重要的是,你们战胜了自己!人生就像这次登山,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有毅力去坚持,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你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带着这股子拼劲,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攀高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听后,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一定不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从山上下来,大家虽然疲惫,但眼中都闪烁着坚毅的光芒。这次神头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勇敢、坚韧的种子。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从汾西矿务局退休后,从 2001 年起,为国寿事业的兴旺与发达,在中国人寿默默无闻地奉献了 10 多个年头。每天的事情很多,工作很忙,但我觉得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每当我想起当年在神头攀登白彪岭的情景,想起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我就会觉得自己依然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工作上的事,从来不落后,今天的事决不留到明天做。工作之余,我坚持读书、写作、摄影。我要继续前进,进!

#头条家时光##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