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普京态度大变,金正恩罕见落泪,美专家痛心:特朗普对中国太软弱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05:53 3 admin

平壤当地时间8月22日,一场“特殊”的纪念仪式安静开场。会场布置得极简,黑底白字,一排排遗像摆到尽头。金正恩走得很慢,手里拿着徽章,一张一张地别上去。到一位年轻士兵的遗像前,他停住了,抬头,喉结狠狠滚了一下,眼眶突然就红了。泪落在领章上,光一闪,台下有人抽气。朝鲜最高领导人极少在公开场合袒露情绪,这次,没绷住。

这一滴泪,并不只落在台上。仪式结束,平壤街头很快热起来。年轻人聚在一起,举着志愿表,喊的是“去前线”“为同胞报仇”。军方的受理窗口挤满人,志愿申请据说堆成山,一些刚满18岁的青年寸头还没长齐,执意要签名。有人说那叫勇气,有人说那是命令的召唤。无论哪一种,从那一刻开始,朝鲜社会的情绪被点燃。那滴泪像一声号角。

普京态度大变,金正恩罕见落泪,美专家痛心:特朗普对中国太软弱

8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了两张图。第一张是1959年的老照片,尼克松手指赫鲁晓夫,冷战经典瞬间;第二张,还是同样的手势,换成他和普京,配的词不多,意思很直白,要像当年的尼克松那样“硬刚”。

据俄方公开通报,普京原本对与泽连斯基会面并非完全拒绝,给过一丝空间,传递过“可考虑”的信号。没等这条线发芽,第二天就被掐断。8月22日,俄国外长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宣布,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晤不在议程上,先前的可能性,不存在了。转身的速度,像门突然关上。

普京为何变脸,外界猜测不少。硬的一面好理解,乌克兰战场还没收出他要的结果,主动退一步不符合当下节奏。更关键的,是背后的托底力量在变化。平壤那边的表态与动员,给了莫斯科更多余地。朝鲜对俄的人力支持,外部情报机构早有评估,细节未被官方全面披露,但朝鲜国内的场面摆在那儿。金正恩的泪,一是送别,二是动员。对于克里姆林宫来说,有人肯上前线,手里的牌就不只一张。自然也就不急着看对手脸色。

普京态度大变,金正恩罕见落泪,美专家痛心:特朗普对中国太软弱

另一边,俄白提出一个新主意——让中国担任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国。这个提议把局面又推高了一寸。若中国介入担保体系,欧洲安全架构会被重写一段。北京态度很克制,话不多,既没往前迈半步,也没把门关死。观察者都明白,这种“模糊”本身就是空间。华盛顿和欧洲会有焦虑,怕的是影响力位移。基辅方面没有公开接受迹象,更像在观望。对俄方来说,话已经放出,筹码也摆好了,要么带上中国,要么就继续打。

这一连串动作,回到特朗普身上,压力全在眼前。对俄要强势,对华也想强势,预算、人力、民意都要兜底,哪一头都不好拿捏。还有一道线卡着时间:中美贸易谈判的90天关税暂停期,临近节点;政策上要不要续、要怎么续、续多久,牵连太多产业与股市。白宫团队内部分歧流出媒体,有人主张对华加压,有人担心两线承压。有媒体用了一句形容,像一辆车要同时踩油门和刹车。

美国国内的评论火力也上来了,长期盯着中国议题的章家敦公开批评,话锋直指对华太软,认为北京在俄乌问题上掌握节奏,华盛顿被牵制,亚洲局面又被推到第二排。他最担心的画面,是美国被迫两线防守。这类声音在选战季往往有市场,听着刺耳,实际就是在拱火,让执政团队在策略上更激进。问题是,激进未必等于有效,国际政治里“情绪化”经常换来代价。

普京态度大变,金正恩罕见落泪,美专家痛心:特朗普对中国太软弱

朝鲜这次悼念仪式的象征意义,外界看得很清楚。战争不在家门口打,伤亡却回到了家门口。领导人落泪,情绪、政治与军事被拧在一起。对于朝鲜社会,这是一次全国动员,也是一次对外宣示。对俄罗斯,是一种承诺与背书。对周边国家,是一个信号——半岛的变量在增加。每一步都在叠加风险。

特朗普那两张对比图,表面是在复刻历史的姿态,实质上是在向国内展示“强硬”。政治传播的效果,短期能刺激舆论,长期要看对手如何接招。普京的反应告诉他,这类“姿态外交”很容易引来反噬。国际谈判更像围棋,落子要算全盘,哪怕是一条社交媒体的配图,也可能触发对方把另一条路封死。

普京态度大变,金正恩罕见落泪,美专家痛心:特朗普对中国太软弱

中国在这里赚到了什么,更像是多了一张回旋的空间。既不卷入战事,也不完全撇清,保持沟通渠道,等待时机。俄白的提议把北京推到台前,接受与否都有价码。欧洲清楚,没有中国参与,乌克兰的终局很难定形;美国也清楚,一旦把北京进一步推向莫斯科,压力会在印太反弹。这样看,沉默不语,其实是某种主动。

美国内部,选举年的外交,从来离不开国内政治。对俄强硬,是为了抵消“沟通”的指责;对华强硬,是为了防止被贴上“妥协”的标签。两头都要硬,预算却只一张表,军工产能也不是一夜能翻倍。更难的是,盟友的耐心有限,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消耗巨大,亚太盟友盯着印太态势。分配不均,联盟就会出现噪音。这也是华盛顿最怕的场景。

普京态度大变,金正恩罕见落泪,美专家痛心:特朗普对中国太软弱

普京需要的,是时间和消耗优势。朝鲜的人力与态度,对他是一支针。会不会改变战场的天平,外界还要看后续,但舆论场上的气势已经改变。对谈判桌的影响也很直接。只要能拉更多变量进来,他在桌上的身位就高一点。这是他擅长的打法。

整件事像一个连锁反应:平壤一滴泪,莫斯科一记翻脸,华盛顿一阵乱响,北京一声不响。四个方向的节拍没在同一条线上,缝隙就出来了。谁能把握这个缝隙,谁就能在下一轮博弈里占上风。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