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13:09 1 cc

今年上半年,泉州入境旅游市场迎来强劲增长。据市文旅局统计,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0.39万人次,同比增长95.5%;全市入境游客旅游花费29.95亿元,同比增长83.3%。

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泉州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到来,成为许多包括海外博主、国际旅居者、华裔华人族群心中“来了就不想走”的目的地,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用味觉感受风情,也用镜头与文字向世界讲述“泉州故事”。在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的背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也是对“何以泉州”的生动诠释。

舌尖探秋泉州美食点亮异国味蕾

“呀哈比比(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好朋友,好兄弟’),我是你们的好兄弟老王!”本月初,在短视频平台拥有千万粉丝的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在中国,身着标志性西装现身泉州街头,沉浸式体验闽南美食。他操着略带异国口音的汉语,热情地与路人打招呼,风趣地介绍着沿途遇见的泉州美食。他发布的泉州系列打卡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不仅引发国内网友的热评,也让许多外国观众感受到这座闽南古城的舌尖魅力。

抵达泉州后,老王来到晋江大桥下的网红夜市——东区野摊。琳琅满目的夜市摊位前人头攒动,烤肉的滋滋声、摊主的吆喝声与食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一片,诱人的香气瞬间点燃了他的探索热情。“泉州的夜市太有活力了!”他穿梭于摊位间。在热心市民的推荐下,他的目光瞬间被土笋冻所吸引。望着晶莹剔透的冻体中清晰可见的“土笋”,老王好奇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随即对土笋冻的爽滑弹牙赞叹不已:“这居然是虫子做的?口感太神奇了!”他一边对着镜头分享新奇体验,一边听市民热情介绍土笋冻的营养特点。周围食客也被他的反应逗乐,纷纷推荐起其他美食,这份轻松欢乐的市井温情让他倍感亲切。“在这里,大家的快乐非常容易感染人,就像回家一样。”他说。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在泉州品尝姜母鸭(洪娜娜 截图)

老王还慕名品尝了泉州名菜姜母鸭。在他的镜头下,热气腾腾的砂锅上桌,盖子揭开的瞬间,老姜的辛香与鸭肉的浓郁香气弥漫开来。他夹起一块鸭肉,轻轻一抿便骨肉分离。“为什么叫姜母鸭呢?”他好奇地发问,随后不禁连连感叹:“这该叫‘好吃鸭’!肉质软烂、一口脱骨,连骨髓都入味。”得知这道美味需慢炖两小时,他更加赞叹不已,忍不住又加了半只鸭,就着香浓的汤汁连吃了好几碗米饭。“第一次尝到这样的鸭肉做法,好吃不腻,根本停不下来!”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老王获颁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洪娜娜 截图)

在泉州探访美食期间,老王的味蕾有些应接不暇。清晨的西街菜市场旁,一碗热气腾腾的古早面线糊让他连连称奇,“这面线一丝一丝,细得像头发一样。”他学着本地人的吃法,将酥脆的油条掰成小段泡入汤中,吸饱汤汁的油条与滑嫩的面线在口中交织出独特的口感;在洛阳桥畔,金黄酥脆的海蛎煎亦让他兴奋不已,咬开时海蛎的鲜甜在舌尖绽放,“这个‘海里见’的鲜度,就像刚从海里直送到嘴里,太美妙了!”老王说。四果汤则成了他此次旅途中的解暑“凉方”,石花膏的爽滑、阿达子的Q弹、红豆的绵甜裹着冰沙入口,顷刻驱散了所有的燥热……这一路,老王不仅尝到了地道风味,更用心记录每一处细节。令老王惊喜的是,此行他还获颁“‘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旅游推荐官”称号,他表示,第一次来到泉州,深入了解古城的文化与美食让他欣喜,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与叙述,捕捉泉州与众不同的魅力,将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定居泉州古城烟火陶醉法国女孩

来自法国的“95后”女孩凤书,在上海完成MBA学业后,于去年12月选择在泉州一家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公司就职,开启在泉州的生活。“入职前,其实我有三个不同中国城市的工作机会,”凤书坦言,“我决定亲自去每个地方看一看。”这位习惯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姑娘,在考察泉州的短短几天里,就被古城的独特气质俘获,决定留下。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凤书与朋友在清源山的茶庄里喝夜茶(受访者 供图)

“为了真正感受泉州,那几天我几乎整天都泡在古城里,尤其是西街,走着走着便爱上了这里。”凤书笑着回忆。在她眼中,泉州是一座被时光偏爱的古城,西街处处透着古朴与厚重,抬头可见千年古刹,转身钻进幽深的窄巷,那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间烟火;到了夜晚,西街后段的小酒馆中,弥漫着悠闲自在的日常气息。她选择租住在西街附近一条安静的古巷中,能触摸到城市跳动的生活脉搏。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凤书喜欢带着国外朋友游泉州,图为凤书的巴西朋友打卡洛阳桥。(凤书 供图)

洛阳桥是凤书初到泉州时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去年,走在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上,她惊叹于“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古老工艺智慧。行至桥北,蔡襄路97号的人文复合空间更让她流连,热爱摄影的凤书在这里偶遇了两场难忘的摄影展:“桥见乡愁”与“时间的渡口”。透过摄影师的镜头,她感受到泉州古桥、桥碑、石亭和古渡口的魅力与人文气息。此外,凤书还在这里第一次尝到了铁观音,烫杯、注水、出汤……一道道工序在袅袅茶香中展开。“这里的老板为我展示了茶道,铁观音的清香令我至今难忘,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以茶会友’吧。”此后半年,凤书多次重访此地,还常常带上来自外国的朋友,一起探访充满历史与人文色彩的洛阳桥畔。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法国女孩凤书用水粉表现泉州古城(受访者 供图)

值得一提是,喜欢记录生活的她,常将自己在泉州的所见所闻拍摄下来,制成精美的长图文邮件,寄给法国的家人,“就像带他们云游泉州一样。”她在邮件中写道:“我搬到了这座迷人的城市,泉州。这是一座马可·波罗笔下亚洲最大的港口城市。在这里,你能看到东西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她还与学船舶设计的弟弟分享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见闻,“他对古代交通和造船非常着迷,说想来看看。”受她影响,她的父母计划今年12月来泉州,亲身感受女儿口中这座“既古老又鲜活”的中国古城。

凤书将自己在泉州的所见所闻制成精美的长图文邮件,寄给法国的家人。(受访者 供图)

如今,凤书已融入泉州的生活。她一直收藏着初来时民宿老板送的手绘美食地图,常常按图索骥,寻味古城。红豆口味的满煎糕是她近日的“心头好”,每周健身结束后,她总要去买上一块,边吃边走回家。“最近我还在学画水粉,泉州古城的街巷是我的灵感来源。”在她展示给记者的画作里,西街、中山路的建筑风情与人群,都被她用细腻的色块与线条定格,记录着她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情缘。

文化交流青春使者对话世遗泉州

在开元寺寻宝探秘,于苏廷玉故居为提线木偶表演喝彩,到惠安试穿惠女服饰,在德化瓷都学习拉坯技艺……近日,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位国际学子齐聚泉州,参加以“知行泉州·读懂中国”为主题的2025海丝游学之旅。在五天四夜的行程中,他们通过四条主题线路感知泉州:穿梭“古城线”,漫游世遗核心区,沉浸千年历史底蕴;行走“山线”,走进德化,体验“中国白”陶瓷的艺术之美;骑行“海线”,迎着海风感受海洋文明的辽阔与包容;探访“工业线”,深入泉州企业,触摸现代石材工业的创新脉搏。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马来西亚学生在德化感受陶瓷之美,并通过Vlog分享。(洪娜娜 截图)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欧美青少年暑期走进安溪溪禾山茶园体验采茶(图片来源: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八方学院)

“你们看,崇武海岸沿线粉色巴士的司机都是惠安女呢!”“太平宫窑堪称中国数千年智慧的结晶,解决了瓷器大规模生产的难题。”“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石材裁切组合工艺让我深感震撼!”……这群海外年轻人充分发挥新媒体创作优势,用Vlog镜头捕捉文化碰撞的火花,以图文游记记录旅程中的感动瞬间,通过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向全球展现泉州的文化魅力。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研究生谢福财曾在今年6月体验安溪茶文化,此次再度来到泉州,他激动地表示:“我们为‘世遗泉州’而来,这趟旅程不只是观光,更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我们为‘读懂中国’而来,在这里既能丈量历史的深度,也能触摸时代的温度;我们不只是参观者,更是文化实践的创作者与文明交流的使者。”

国际学子参观南安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泉州文旅)

这个暑期,泉州研学热潮持续升温,也吸引更多外国学子循着文化脉络而来。15岁的印尼华裔梁心玲便是其中之一,她通过“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福建泉州营活动,与黎明职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开启了一段寻根溯源的研学旅程。走进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时,梁心玲眼中满是惊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专门讲述‘船’的博物馆。”在展厅里,她系统了解泉州的海丝历史,从海上丝绸之路如何连接至印尼,到当年商船满载的瓷器、丝绸等贸易品,甚至古代福船的榫卯结构、航海仪器的工作原理都细细探究。“原来祖先们就是靠这样的智慧远渡重洋。”在华侨历史博物馆,泛黄的侨批、珍贵的老照片和昔日商号的印章等展品,令她感受到一代代侨胞“根在中华、情系桑梓”的深厚情怀;在蟳埔渔村,她体验将簪花佩戴于发髻的传统之美,领略渔村风情;往晋江草庵和梧林传统村落,感受多元而丰富的人文景观。

“来了就不想走”——国际游客眼中的“何以泉州”

欧美华裔青少年暑期走进安溪溪禾山茶园体验制茶工艺(图片来源: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八方学院)

回到印尼后,梁心玲在日记里写道:“这次寻根之旅,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我们从东南亚带回祖先的起点,百年前,他们正是从泉州出发,漂洋过海来到印尼,而今天,我们从印尼出发,重新回到泉州,这是一次文化的回归,更是一场心灵的连接,是我15年来珍贵而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

来源:泉州晚报

发表评论

醉苍生 Copyright © 2013-2024 醉苍生.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